专业怎么开?老先生们摇着扇子商量
教育怎么办?271所高校开枝散叶
书学一甲子
本报记者 刘玉涵
本报记者 刘玉涵
书法是日常艺术,开始于汉字产生之际,年龄以千年计。但很少有人知道,书法作为一门学科进入高校,才经历六十年的时间,还十分年轻。
“书学之路——高校书法教育60年成果展”正在中国美术馆展出。策展人沈浩站在展厅弧形长廊的入口,远远望着前方的数字。
左侧墙壁上的“1963”,标注出中国书法高等教育的开端之年——60年前,在潘天寿先生的大力倡导和陆维钊、沙孟海、诸乐三等先生的共同努力下,浙江美术学院(现中国美术学院)创建了历史上第一个书法篆刻专业。
“1963”一线延伸,直到长廊尽头望不见的“2023”,高校书法教育60年来的每一步,都在其上有所记录。
沈浩又走到对面的照片墙,那是他的老师当年求学的场景。身旁展柜里的文件始于1962年,会议记录显示,老一辈艺术家们为了即将开设的书法专业讲授提纲,开会讨论了一遍又一遍。
现代书法教育诞生于一甲子前的那场抢救。
潘天寿的担忧
20世纪50年代末,浙江美术学院院长潘天寿随中国文化代表团赴日本交流,受到了很大的触动。在日本的中小学课堂里,孩子们在欣赏书法、学习书法,社会上的普及工作也做得不错。反观国内,他很担忧。绘画系中国画科的毕业生,画得挺不错,但画完却不会题字落款。“老先生们年纪都大,下面的学生还没有成长起来,书法人才、传统文化人才极度匮乏。”
1962年3月,文化部在杭州召开了全国高等艺术院校教材工作会议。潘天寿在会议上直言:“现在学国画的学生,不会在自己画上题字,这简直是笑话……国画系不但要学书法、篆刻,还应设为必修课。”他呼吁:“现在中小学还不能开设书法课,但应在少数高等艺术院校开设书法专业,以培养书法人才……书法篆刻艺术是宝贵的民族文化遗产,必须继承。要抢救遗产,如果再不抓书法教育,就会出现后继无人的情况。”
傅抱石等一众先生附议,会议最后决定:全国各美术院校国画系应设书法、篆刻课,有条件的先开设,缺少师资等条件的,积极创造条件早开设;试办书法专业的任务就委托浙江美术学院去筹备。
潘天寿亲自组织了一个7人小组,筹备工作从1962年的暑假开始。小组要开会,学校提供了最阴凉的一幢小楼的底楼,小楼后来成了医务室。来开会的大多都是六七十岁的老先生,每次都准时到会,边摇扇子边讨论。
除了浙江美院的老先生们,陆维钊还请来了杭州大学(今浙江大学)的夏承焘、胡士莹、姜亮夫等文化领域的著名学者参会。我们看到,首个书法专业的课表里,国文课占到将近50%。
正式成立的书法刻印科与国画系人物、山水、花鸟三科并列,陆维钊是科主任,刘江兼秘书。朱家济教书法(楷),陆维钊教古汉语,章祖安协助,诸乐三教学篆刻,刘江协助,沙孟海则是印学史论,临时来兼课的还有方介堪(篆刻)、陆俨少、陆抑非、潘天寿、吴茀之等,这是一个豪华导师团队。
因为是试办,首届书法专业的学生在美院附中毕业班遴选了两名有一定书法基础的学生,他们就是金鉴才和李文采。
陆维钊的60个问题
2003年秋,中国美院举行中国高等书法教育的纪念活动。许江在西湖边遇上了金鉴才。他说:金先生,你今年40岁。
那一年,中国书法高等教育40岁。2001年,中国美术学院再次“为天下先”,将书法专业从中国画系独立出来,成立了当时国内唯一的书法系,系主任是祝遂之。
祝遂之是新中国首届书法篆刻硕士研究生之一。1979年,浙江美院受文化部委托,在全国首招书法专业硕士研究生。中国书坛著名的一枝五叶进校了:朱关田、王冬龄、邱振中、祝遂之、陈振濂。
彼时,潘天寿已经去世8年,“栽培后学失班头”,80岁的陆维钊要完成班头潘天寿未竟的事业。
他为研究生手订《教学纲要》60条,列出了著名的60个问题。从书法一般问题、刻印一般问题,到书法的商品化问题、书法与中小学教育问题,直到中外交流问题、创新问题。书法专业要“诗书画印”兼通,并外延到文化史、考古学、文学、史学和哲学。直到今天,“通人之学”,依然引领着书法专业的发展。
但陆维钊并没有把《教学纲要》印发给学生,只是交给了章祖安保管,他认为“尚不成熟,不能作为书面材料印发”,想以后再作修改。只是,再也没能修改。
五位研究生进校时,陆先生已卧病住院。1980年元旦后,他请大家来到病房,为五位研究生上了最后一课:“不能光埋头写字刻印,首先要紧的是道德、学问”“书法先平整通达,以后再求变化创造” “我一生工作只做了一半,现在无能为力了,希望你们努力”。
1980年,沙孟海离杭治病,给5位研究生写了一封书信交由刘江代传,即《与刘江书》。他嘱咐了5件事。第一条要求学生打好楷书的功底,第二条要求了解文字的源流,其后要学生们在写字之外掌握一门学问,以助于更好地认识中国书法。
他在最后写道:潘、陆二位先生创办这个专业,有远大的理想,可惜他们已不在人间。现在书法专业只我们一校,国家赋予的任务甚重,我们要特别珍重。
271所高校的百花齐放
这一次,展厅里的360多件作品,大都来自全国各地各高校书法专业的老师。据统计,截至2023年6月30日,我国60年来开设书法专业的高校约有271所。沈浩和策展团队在策展时,明显感受到展品所呈现的书法面貌的丰富性,这是展览不同于其他书法展的一大特色。
这不仅仅是各种书体一应俱全,在风格上还做到了既包含大量继承传统之作,也不乏个性鲜明的当代创新之品。同时参展的各高校书法专业学科都梳理了各自的历史沿革、发展现状、招生情况和师资队伍。
改革开放之后,书法专业在全国院校之中生长起来。1979年,中央美术学院也招收了书法篆刻专业的第一位硕士研究生王镛,导师是李可染、梁树年。1995年和1996年,欧阳中石、章祖安又先后在首都师范大学、中国美术学院招收了我国第一代书法博士研究生。全国的书法教育体系在世纪之交逐渐完善。
2012年,沈浩从老师祝遂之手中,接任书法系主任之职。2022年,书法与美术并列为一级学科;2023年,中国美术学院成立书法学院。这一次全国高校书法教育的成果展,正是由书法学院的师生共同策划完成的,书法专业第四、第五代青年教师和学生正在其中。
当年潘天寿等老先生抢救下的书法一枝,逐渐长成为一株大树,持续生长,枝繁叶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