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江晚报 数字报纸


a0008版:潮新闻·人文读本

刘寄奴是一杯茶

  晨起,抬头便见碧空万里,没有一丝云彩,知了在树上声嘶力竭地鸣叫着,又是一个难耐的高温天。喝一大杯刘寄奴茶,清苦的味道入口,暑气顿消,心里涌起许多感慨。

  小时候,我常随父亲进山。夏日的四明山,漫山遍野的浓绿,行走在山间小道,常会发现一丛丛纤秀舒展、绿意盈盈的小草,顶尖开着米粒大的花儿。远远看去,如点点霜雪,在杂草丛中颇有点鹤立鸡群之意。摘几片叶子闻闻,一股属于山野的清香扑鼻而来。父亲告诉我,这叫六月霜,它还有一个响当当的名字——刘寄奴。

  这个名字是会让人惊愕的,比如想起了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这刘寄奴,是南北朝时期宋武帝刘裕的小名。刘裕出生贫寒,后来驰骋疆场,一生灭五国诛六帝,建立了自己的皇朝,被誉为“南朝第一帝”。

  刘裕,贵为九五之尊,却与药草重名,令人不可思议。传说刘裕早年微贱时,在山中遇一大蛇而射之,大蛇负伤逃窜。第二天在这条道边,见青衣童子数人在捣草药,童子说:“我主被寄奴射伤,故遣我们来采药,捣烂敷在患处就没事了。”刘上前叱散之,收取草药而返。之后的金戈铁马刀剑生涯,刘裕就用这个药物治疗将士的伤口,甚为灵验。于是流传民间,造福乡里。百姓感念于他,将这味草药命名为刘寄奴。

  这是一个传奇故事,听起来颇有点玄乎,却让平凡的刘寄奴草染上了几分霸气。浙东四明山,过去缺医少药,几乎家家户户都会备一些刘寄奴,来对付中暑发烧、跌打损伤等小病小痛。

  父亲也会割一些刘寄奴回家,扎成一小把一小把,挂在屋檐下的柱子上,进进出出,那股清香仿佛就跟在我身后。等风干后,祖母把刘寄奴剪成小段存放在瓦甑中。盛夏,大地流火。祖母一大早就将水烧开,放入一撮刘寄奴。淡淡的苦香便随着氤氲的水汽弥漫开来,刹那间满屋生香。祖母将黄澄澄的茶汤,倒入瓦壶中。中午,父亲、母亲干完农活回来,一进门就倒上一大碗茶水,洗去田间的劳累。晚上,邻居来串门、聊天,祖母也会客气地端上一杯刘寄奴茶。邻居们轻啜慢聊,苦茶浇夜,享得一刻闲暇。

  云过烟往,山远水长,有些味道,不管时间和空间怎么转变,都留在脑海深处。那些回味,犹如从久别的故乡吹来的一缕缕清风,让你想起那一方水土,那些已经走远却永远在你心里的人和事。

  在策划修复胡愈之故居敕五堂的时候,生活在杭州的胡国枢教授来到我家。父亲给国枢教授递上一杯茶。他接过茶,凑近鼻子一闻,突然睁大了眼睛,问我父亲:“刘寄奴茶?”这一刻,我看得出他非常兴奋。他告诉我父亲,小时候一旦发痧,他母亲就让他喝刘寄奴茶。他酣畅淋漓地喝着刘寄奴茶,仿佛为了补偿先前几十年的亏欠。临别时父亲送给他一包刘寄奴。

  日后,国枢教授在回信中说,他老母亲离开故乡已经半个多世纪,当他将刘寄奴茶递到年逾百岁的母亲面前,她的嘴唇一沾到茶汤,便激动地吐出三个字:刘寄奴。连喝数天,不知是草药的功效,还是这来自老家的沉郁芬芳的味道让老人开怀,国枢教授的老母亲状态好起来了,胃口也开了。

  从此,每到夏天,父亲就会给国枢教授寄去一些刘寄奴。


钱江晚报 潮新闻·人文读本 a0008 刘寄奴是一杯茶 2023-08-06 钱江晚报2023-08-0600009 2 2023年08月06日 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