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江晚报 数字报纸


a0008版:潮新闻·特别报道

为上清华,放弃多所名校的入学机会,连续15年走上高考考场
当他最终认清现实,决心告别复读生涯去读大学,却意外落榜了

唐尚珺:被困在复读里的人生

唐尚珺
唐尚珺的家
唐尚珺和母亲
唐尚珺收藏着历年的准考证
唐尚珺与初中同学何汉立
唐尚珺复读学校的宿舍

  唐尚珺抬头,从自家院落往前望。自小,他就无数次幻想去探险,越过荆棘遍布的野路,跨过横亘的河流,登上远处那座山,看看山对面的世界是什么样子。

  他也是抱着这样的想象,走上漫长又曲折的复读路。为了登上心中的荣耀终点——清华大学,他先后放弃中国政法大学、厦门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多所知名院校的入学机会,连续15年走上高考考场。

  今年,已经34岁的唐尚珺“认清现实”,决定告别高考,却再次感受命运的捉弄。6月,唐尚珺和18岁的侄子、外甥一同参加高考。7月,侄子被东北一所“211”院校录取,外甥考进一所二本院校,而超过一本线119分的唐尚珺一无所获:他被退档,并放弃志愿补录。

  7月22日,唐尚珺从桂林赶回老家,忙着在山上扶树。他自小和山林打交道,一家人靠种桉树、甘蔗、刮松脂维生。“这些树,一年能带来三四千元收入,如果不用绳子拉起来,就长不直了。”在母亲的帮助下,唐尚珺一天最多能扶起八九十棵树。

  到了昨天,这些树终于全部扶完了。

  农活的劳累让他暂时把未来抛诸脑后,“还没空想,也不知道接下来怎么办。”广东和衡水的学校已伸出橄榄枝,邀请他去复读,他不打算考虑,怕自己成为被利用的工具。可对他而言,摆在面前的路无非两条,“要么再复读一年,要么彻底放弃,回家务农。”

  只是,回家务农,本是唐尚珺渴望逃离的父辈生活,也是他踏上漫长复读路的起点。

家里最会读书的孩子 考上当地最好的初中和高中

  唐尚珺看起来有点瘦弱,1.73米的身高,体重只有120斤,戴着一副黑色半框近视眼镜,说话温声细语。

  他出生在广西防城港市上思县公安村。村庄距县城70多公里,一天仅两班车通往县城。路面坑洼不平,来往车辆一路颠簸、尘土飞扬。

  他和母亲住在一幢造了28年的砖瓦房,房子分隔成5个房间,四五年前,厨房垮塌了,灶台被转移到右侧房间。随着哥哥、姐姐相继到钦州安家,唐尚珺搬进唯一铺着瓷砖的一间房,头顶的房梁仍留有虫蛀的痕迹。

  “没钱修。”母亲叹气。她一头白发,皮肤黝黑,常挽起裤腿,光脚踩在水泥地上进出。大多时候,房子里只有75岁的她和两条狗、五六只鸡。

  提到母亲,唐尚珺总觉得愧疚,回家搞养殖的想法也时而冒出来,“这样就能陪老妈生活。”可他从未和母亲提起这个念头,怕她当真。

  母亲不在意唐尚珺读不读书,只希望他找份工作,安定下来。高考落榜后,母亲打电话宽慰他,“不要想太多,身体健康就好。”大12岁的哥哥却有些生气,也担忧他的未来,“不知道他怎么会搞成这样?”

  作为家里的小儿子,唐尚珺从小擅长读书。三个姐姐都没读完初中,一个哥哥中专辍学。唐尚珺调皮爱玩,可小学时几乎不用怎么努力,成绩总是名列前茅。每当他拿着成绩单回家,父亲就一脸笑容。那时,父亲是家里最有文化的人,他中专毕业,本是小学教师,可因为超生被迫回家务农。

  2002年,唐尚珺以乡里第一的成绩被县城最好的初中录取。那时,家人都相信他能一路读上去。

  16岁那年,“复读”开始进入唐尚珺的生活。因为一场不明原因的头晕,唐尚珺错过中考。在老师的提醒下,他第一次听说“可以复读”,也第一次体验到复读的功效。

  一年后,唐尚珺考上钦州最好的高中——钦州二中。在广西,钦州二中是排得上名的重高,一本上线通常超1000人,每年都有学生考进清华、北大。

  高中阶段,唐尚珺和初中好友何汉立写信维持联系。他们在信里互相加油打气,约定毕业一起考去北京。

  在唐尚珺心中,北京暗合了父亲对自己的期待。父亲很少关心子女的成绩,但他曾在唐尚珺的书桌上写下一句话,“大意是以后要跨长江、渡黄河。”唐尚珺至今牢牢记得这几个字,将它们解读为北京,又具化为清华大学。

  可钦州比县城的诱惑更多。课上,他坐在教室最后一排,课后,和同学们到处逛。他喜欢上了篮球、吉他、溜冰……浑浑噩噩玩了三年,直到高考成绩晴天霹雳般惊醒了他。2009年,第一次参加高考,唐尚珺372分,只能上专科学校。他不接受,毫不犹豫地选择复读。

  清华变得飘渺,但唐尚珺觉得自己起码该上一所一本大学。他形容自己“有点小聪明,学东西很快,只要努力,第二年成绩肯定更好”。

  拿着三姐给的复读费,唐尚珺进入“高四”。

  在钦州二中,复读很常见,广西各地的复读生也慕名而来。唐尚珺说,班上接近三分之一的学生,都因为考得不理想留下复读。

  复读一年后,唐尚珺的高考成绩突破400分,被广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录取。可他去了几天就办了退学,因为“学校和我的想象差距太大”。带着父亲给的生活费,他又回到钦州二中复读,没敢告诉家人。

  从此,他在自己编织的谎言里,过起一段漫长又隐秘的双面人生——在家人面前,他“入读”广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2013年毕业后在“顺丰”工作;而现实中,他一直困在复读里。

多次复读成绩逐年提升 但自我期待也水涨船高

  475、505、530、573、587……高考成绩逐年提升,似乎给了他想要的回馈,可他对自我的期待也水涨船高。唐尚珺陷入一场自我斗争:贪玩、懒、拖拉、马虎……他不接受这样的自己,一遍遍在纸上罗列自己的缺点,试图克服和摆脱,可事实上,它们始终支配着他。

  “如果我能接受这样的自己,也许就没那么痛苦了。”唐尚珺渴望成为另一个完美的自己,把希望一次次寄托在“明年”。

  复读生活是压抑的,又令人“上头”。出于不甘心,他开启了这场人生赌局。

  某种程度上,复读学校依据高考成绩而变动的待遇迎合了这种赌徒心理。高分复读生有不同程度的奖励。在钦州二中,高考成绩超二本线就免除第二年复读的学费,超一本线就有奖金,高考成绩越高,奖励越多。

  2013年,第5年参加高考,唐尚珺的成绩过了一本线。如果继续复读,学校免除学费、住宿费,每月还奖励400元生活费。幼时对于未来潜藏的想象也在那一刻又跳跃到面前,他感觉,距离那个荣耀终点也没那么远。

  那年暑假,唐尚珺偷偷去了趟清华大学。他只买到无座票,28小时车程,硬生生站到了北京,直奔清华大学,“很震撼,是想象中的样子。”

  他一个人去了全聚德,可在店里坐了半天,左右打量菜单,还是舍不得花200多元买一只鸭子,空着肚子走了,心里想着“下次再来”。

  回到钦州后,他比以往更努力地投入复读。

  2016年,第8次高考,唐尚珺以625分的成绩被中国政法大学录取,也终于把复读真相告诉家人,获得谅解。可那一年,父亲肺癌晚期,为了父亲得到化疗机会,他转头领取了复读学校的10万元奖金,又瞒着亲友继续复读。

  这次选择几乎不加犹豫——成绩突破600分,他觉得清华大学变得触手可及。

  在新的复读学校,27岁的唐尚珺将自己改名“唐元”。那一年,何汉立跟拍他两年的纪录片《高十》上线,引发热议。但唐尚珺不希望别人知道自己是《高十》的主人公。

  厦门大学、广西大学、重庆大学、上海交通大学……这些年,一所又一所知名高校的录取通知书被唐尚珺收集到一个纸箱,回过头又埋头复读:“我放弃的时候,又得到了一次尝试的机会,得到了下一次的希望。”

校园的树都长高了一截 而他还停在原地

  因为导演的纪录片《高十》,某种程度上,何汉立成为公众视野里唐尚珺的“代言人”。

  他和唐尚珺是初中同班同学,相似的家庭背景、共同的兴趣爱好让他们很快成为朋友。

  初一,两人成绩都不错,物理格外好,唐尚珺全校拔尖,何汉立考了第二。可陌生又新奇的县城很快夺走两人的注意力,成绩快速下滑。

  在外出探险中,唐尚珺总是比何汉立更执着。他们曾相约去探索山的尽头,从早上7点到中午,两人一直走到荒郊野岭。由于身上什么都没带,何汉立开始担忧,“等天黑了,想回去就难了。”他劝唐尚珺返回,可他看得出,唐尚珺还想走下去。

  现实的人生里,他们没有一起回头。2005年的中考成为两人命运的分岔口——何汉立被防城港市高级中学录取,唐尚珺却因病遗憾错过考试。他只得到了神经衰弱的诊断,而原因不明。

  何汉立再次见到唐尚珺是在三个月后,彼时,何汉立已开始高中生活。自那以后,唐尚珺就像掉队的大雁,往后的人生路上,都在独自一人追赶他人的步伐。

  复读期间,唐尚珺和过去很多朋友断了联系。直到2014年,为了借钱,唐尚珺向何汉立坦白了自己在做的这件疯狂事。而那时,何汉立已从广西师范学院毕业两年,凭借优异的实习表现,成为留在广西广播电视台工作的少有的二本生,又从记者转型纪录片编导。

  唐尚珺长久的复读令何汉立惊奇,此后,他跟拍好友两年,试图厘清这份执念的来由。2016年,纪录片《高十》上线,引发热议,唐尚珺被称为“当代范进”。

  《高十》的结尾定格了唐尚珺坎坷复读路的某个里程碑——第8次高考,他以625分的成绩被中国政法大学录取。

  可纪录片之外,唐尚珺的人生仍停滞在“高四”。

  2017年起,唐尚珺的高考成绩陷入波动,在600分左右摇摆。“清华梦”愈发摇曳,成了一个看似咫尺之遥却怎么也触不到的幻影。

  2018年,父亲去世后的那个夏天,29岁的唐尚珺从四川骑车去西藏散心。

  当年龄逐渐接近30岁,他才真正意识到时间的流逝,意识到自己为一个渺茫的希望付出的高昂代价:且不说其他,校园里的树都长高了一截,可他还停留在原地。

  在这场漫长的坚持和等待中,唐尚珺也有了些许改变:暂时放下对清华大学的执念,报考的专业也从多年前喜欢的机械、车辆工程等转向师范类和农学,构建起另一种更明晰的自我想象——大学毕业后做老师。

决定告别高考 他说,不希望出现下一个唐尚珺

  今年夏天,唐尚珺一改复读十余年的自我封闭。他告知所有人,决心告别高考,去读大学。频频登上微博热搜的他,也一头闯入流量的世界:发视频更新动态,开直播和网友聊天,短短一个多月,唐尚珺的抖音账号粉丝数增至36.1万。他希望借此澄清别人对自己的误解,杜绝谣言,也尝试积累粉丝,“对以后的创业发展有帮助”。

  有人鼓励他,说每个人都有自我困境,为梦想努力不应该被奚落;也有人指责他浪费教育与公众的注意力资源。但,还没来得及搞懂流量的价值,他却先遭受了命运的捉弄。

  身外的世界瞬息万变。

  近几年,“师范热”持续升温,广西师范类院校的录取分数线也是连年攀升。今年,手握594分、超过一本线119分的高考成绩,唐尚珺报考北京师范大学珠海校区、华中师范大学、华南师范大学、浙江大学四所院校,最终全部落空。尽管超投档线20分,可因为执拗地在高考志愿中选择不服从调剂,他被华中师范大学退了档,此后的两次补录机会他也接连放弃,“没有合适的学校和专业。”

  “我不知道该怎么办。”7月22日,唐尚珺带着迷茫躲回老家,他想静一静。

  但5天后的晚上,唐尚珺坐在自家院落中,又一次出现在直播间。他同意了何汉立的主意,和一位命运相似的广西复读女生直播连线。女生复读三年,终于被一所一本院校录取,可今年初,父亲确诊癌症。月色下,这场近一小时的直播,获得1992元打赏。他和何汉立把这笔钱增添到2300元,捐给了女生家。

  唐尚珺承认人与人天赋不同,但他更觉得是年龄限制了自己的选择——明年,他就35岁了,师范成为唯一适合他的路径,“和清华大学相比,这是完全可以实现的。”

  面对认清现实后的又一次受挫,唐尚珺叹息自己始终在走弯路,如果重来一次,也许不会那么冒险,可能听听专家的建议,“一路走来,我都是自己摸索,没人引导,把我拉向正确的方向。”

  他希望,不会再出现下一个唐尚珺。


钱江晚报 潮新闻·特别报道 a0008 唐尚珺:被困在复读里的人生 2023-08-08 26068091 2 2023年08月08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