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江晚报 数字报纸


a0007版:潮新闻·人文读本

文章导航

也算是“忏悔录”

  大家都认为我是个优秀的中学老师,我也自认为自己几十年来兢兢业业,不负众生。

  直到有一次,我所带的第一届学生来看我,大家畅聊,回忆学生时代的各种趣事糗事伤心事。一个学生说,班里有几个城里来的学生自视甚高,总是搞霸凌。自己饭盒里蒸的饭菜屡次被他们拿走,只能饿着肚子上课。“那个难受啊……”我问:“怎么没见你向我这个班主任告状呢?”他说“不敢啊!”看着这个学生一脸的痛苦和惊恐,似乎又回到那个挨饿的年代。我无比心疼而且内疚,我反复问自己:班里的学生多次搞霸凌,受害者可能不止一人,为什么我这个当班主任的不知道?当一个学生因为吃不上午饭,在饥饿惊恐无助中度日,而那时我在哪里?为什么一个孩子多次受到欺侮,却不敢到老师那里寻求庇护?

  我想:一个教育者每次失职背后,都有一个孩子的辛酸史。

  不久前,在我的第一届班级群里,不知谁发了一篇关于教育的文章,引起了大讨论,也引发了一些吐槽。其中有一个读书时很调皮的学生小杜,说读高二的时候被冤枉处分,心里一直很难过。

  我是班主任,可我一点都记不得有这事,所以就细问了具体情况。他说一次化学老师来上课,不知道是谁把门反锁了,老师进不去教室,很生气,觉得自己的尊严受到了挑战。他认定锁门的肯定是走在他前面的小杜,因为他平时就吊儿郎当,不爱学习。老师一气之下转身就到教务处告了状。教务处把小杜叫过去狠狠骂了一顿,不由小杜申辩就给了他记过处分。

  我想,当时小杜应该找我申辩过他的委屈,但我觉得凭我对小杜的了解,这事也很像是他干的,所以也没有去认真调查了解,对学校的处分,也没有任何异议。事过境迁,就忘得一干二净了。可这件事,对当事人小杜来说,是一直压在心头的一块大石头吧?在那么小的年纪,就见识到这个世界的等级和不公,明明受了冤枉却无处申辩,孩子心里定会留下一辈子的阴影吧?

  学校是教育的圣地,却能形成这样完整的一套冤枉、惩罚一个学生的体系,很难想象受过这样教育的学生,走向社会后会以怎样的态度对待别人。而我,还有这个体系中每一环节的负责人,在这件事中又是充当着怎样丑陋的角色呢?

  记得几年前有一个新闻:一个年过而立的中年人,在街上偶遇自己十几年前的班主任,没能抑制住心中怒火,当街直扇如今已秃顶的班主任十几巴掌,被老师告上法庭拒绝道歉,被判一年半有期徒刑。出狱的时候他与妻子相拥而泣。妻子没有任何责怪,因为她明白,自己的丈夫在读书时受过这个老师怎样的当众羞辱和殴打,身心受到过怎样的摧残。也许,在法律上,无形中毁了一个孩子身心健康的教育者是没有罪责的,反倒是一个对老师失敬的学生,要承担起道德或法律的责任。

  在法律惩罚这个当街侮辱老师的学生的时候,我的心,连同所有的教育者的心,也在一起受着鞭挞。

  虽然我班那个挨饿的学生和受冤枉被处分的学生都是我第一届学生,那时我刚大学毕业,承担两个班的教学兼班主任工作,既没有实践经验又每天疲于奔命,很多问题都是第一次遇到。后来慢慢成长,积累了经验,管理班级也更加细心、到位。但对这些孩子们来说,每一天、每个学期都是他们生命中的唯一,不能推倒重来。他们身上的每一处伤口,都可能留下一辈子的伤痕。

  老师如此,做父母的又何曾不是这样呢?

  我小时候喜欢在家里大声唱歌,但每次唱的时候都被我爸呵斥:“别唱了,光腔脱板(方言,意思是严重走调),难听死了。”后来就再也不敢当着别人的面单独唱歌了。一直到读高中,班级要参加大合唱比赛,练习的时候一直站在我旁边的同学,突然有了新发现:“哎呀,我发现你的声音挺好听的,歌唱得也挺好。怎么平时都不见你唱啊?”我苦笑。因为只有我自己心里清楚:小时候爸爸的一句话,让我失去了美妙的歌喉。一直到现在,只要我拿起话筒,我的声音就会颤抖。

  女儿也有类似的经历。上初中的时候,一次数学老师向我告状:说她作业抄袭。我想,女儿本来数学就是弱科,再不做作业,几乎就没有翻本机会了。心急加上生气,女儿一回家我就劈头盖脸骂过去了。想不到她比我更生气,一边哭,一边朝我大吼:“我没有!”

  几天后,我碰到数学老师,说女儿被我狠狠骂过了。然后问:“她抄哪位同学的作业?”老师说:“这倒不知道,昨天的作业题目很难,您女儿完整清晰地做出来了。我估计是抄了她后桌。”我愣住了。

  多年以后说起这事,女儿仍然愤愤不平,说自己确实没抄,平时数学成绩不好,仅仅是自己做题速度慢,大题目做不完。如果时间充裕,难题也是可以做出来的。还说自那以后每天睁眼一想到有数学课,心里就犯怵。说完,她看着我,追加了一句:“妈妈,你知道那天你骂我的时候,脸孔有多丑陋吗?”

  是的,作为一个教育者,以经验和臆测来判断是非,没有好好调查就下结论,不给孩子申辩的机会。这就是严重的失职。

  此后,我每天告诫自己:作为一个教育者,应该以公平公正之心善待学生和自己的孩子,不要找各种理由搪塞自己的失职,因为,每一次失职背后,有可能就是一个孩子的辛酸史!

  西方有一句谚语:“忏悔决不会太晚。”但其实,所有的忏悔,都已经太晚,尤其是对一个教育者来说。


钱江晚报 潮新闻·人文读本 a0007 也算是“忏悔录” 2023-08-13 钱江晚报2023-08-1300008 2 2023年08月13日 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