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老师家访,今年有新发现
比起满分
家长更期待孩子的成长
本报讯 开学的脚步近了。最近,杭城不少中小学的班主任不是在家访,就是在家访路上。
不再单纯专注于孩子的学业成绩,更关注孩子的全面成长,看重兴趣爱好的培养、体育运动的安排等,今年,不少新初一班主任和小学一年级班主任在家访中,对家长们的这项共性深有体会。老师们发现,家长对孩子的视力、形体等方面也非常重视,而且更注重劳逸结合,孩子的暑假计划中,不光有学习计划,还有运动、旅游、社会实践、玩耍等计划。
杭州市钱江新城实验学校的班主任缪文玲老师去家访时,带着一份“入股意向书”和投资“第一桶金”——金币巧克力,与孩子、爸妈签订三方协议,互相了解、协作共进,冲击三年发展目标。
缪老师发现,虽然初中有了升学的压力,但家长和孩子的期待超级丰富。有男生说,自己的一大目标是初一结束时,实现引体向上从0到10的飞跃。“孩子说目标时很坚定。爸爸也主动表示,打算陪着孩子一起练,互相监督,一起达成10个的目标。这位爸爸工作忙,运动也不是很擅长,主动立下目标,孩子和妈妈都挺感动。”父子俩还邀请缪老师一年后来“验收”。
还有家长对孩子的期待,是在初一一年中交到一到两个知心朋友和一大群可以开心聊到一块的朋友。“初中对孩子来说是全新的,家长也更关注孩子的人际交往、心理健康。”
“家长对孩子的成长更包容,更愿意从正面去肯定孩子。在对孩子的期待上,也更多元了。不会只看重学业,更多的是希望孩子有全面的成长。”杭州市钱江外国语实验学校一年级班主任陈瑜老师表示,在家访中,不少家长都来沟通,希望孩子在小学阶段逐渐培养社会责任感,也更关注孩子内心的成长,“比如情绪稳定,遇到事情不急不乱,学着自己去寻求办法,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
杭州市澎雅小学的余一芬老师当了20多年的班主任。“我最大的感触是,随着家长的受教育程度不断的提高,教育理念也发生了变化。”余老师发现,由单纯的注重学科成绩转变为注重孩子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的全面发展,家长们更注重孩子潜能的挖掘,注重兴趣的培养、人格的锤炼、自信心的培养,鼓励孩子积极参与社会实践等。在余老师看来,家长们的教育观也呈现以儿童为中心,由单一向多元的发展模式,这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本报记者 金丹丹 通讯员 孟繁卉 张桢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