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了情绪“感冒”该怎么办?
请与浙大精中(杭七院)专家来场线上“约会”
本报讯 安德鲁·所罗门在《走出忧郁》中说:“我心想,先熬过这一分钟,反正下一分钟还有机会,如此我就能撑过这一刻而不会被打倒。”
这样的“心想”,并不是所有人都拥有这样的勇气和理性。
50多岁的祝阿姨(化名)已经哭诉了十几分钟,一边抽抽嗒嗒,一边控诉丈夫的出轨和愚蠢; 20多岁的小念双眼无神,陷入了爷爷过世这个噩耗的痛苦中,找不到出口……如何在低谷时排解负面情绪,与自我和解,是大部分人需要学习的技能。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精神卫生中心(杭州市七医院)抑郁障碍科主任谭忠林和双相情感障碍科主任夏泳给我们提供了思路和帮助。
高三的学习压力,让不少孩子喘不过气。
一直名列前茅的彦鹏(化名)一点都不敢松懈,担心自己一旦停下,后面的同学就会一个个把他挤掉。父母鞭策的力度也越来越大。
他不停地学,几乎把时间都用在了学习上,导致他长期失眠、情绪低落。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父母带他找到了谭忠林,通过心理辅导和药物治疗,这才熬过了最艰难的阶段,他顺利考上了一所重点大学。
然而,隐藏的问题并没有得到解决。南北差异带来的不适,想象中的专业学习和现实教学相差太大,种种不顺心让他感到郁闷,甚至想到了退学。
雪上加霜的是,感情上出现波折,彻底让彦鹏失去了对生活的希望。
“也许,一了百了,是最好的结局。”带着这样的想法,他吞下了一大把的安眠药。
虽然磕磕绊绊,学习、生活处处充满了瑕疵,他开始慢慢接受甚至无视这些“不同”。他参加了喜欢的社团,也会坚持喜欢的运动,走入人群敞开自己。可喜的是,失眠、陷入自我怀疑的时间越来越少。
后来,他出国留学,和谭忠林还保持着联系。
“看到他的转变,我也挺高兴的。”谭忠林说,彦鹏的好转得益于心理咨询师的辅助,他自己的不放弃,当然还有放下执念的父母。
其实,情绪上的“感冒”是有迹可循的。
夏泳告诉记者,持续一段时间的负面情绪影响到了工作和生活,就要提高警惕。包括主动活动的兴趣下降、社交减少、注意力集中困难、失眠或者睡不醒、明显烦躁过分敏感、体重明显变化、自伤行为等,都可以算是“生病的信号”。
往往这个时候,疾病已经进展到一定程度了,需要及时到专业机构进行心理评估。“如果不被重视,一拖再拖,就会从急症发展到慢性病,最终到难治之症。”在夏泳看来,就跟我们的身体体检一样,包括情绪在内的心理体检同样被需要。
夏泳说,在日常生活钟碰到的不如意,找人倾诉或者户外活动,甚至大哭一场,都是有效的途径。但是对于积攒到一定程度的情绪疾病,这些只是暂时转移了注意力,还是需要找到根源才能“斩草除根”。
在治疗上,谭忠林认为,“应该直面痛苦,不断地与之抗争,从而提高对痛苦的耐受力。”
除了患者本身,身边人的态度也至关重要。
谭忠林一边强调着自我情绪调节的方式,一边指点出周围人的禁忌。比如说,不要对患者进行指责和说教,不要对患者的行为进行批评,也不要讨论这件事的对与错。“既然做不到感同身受,那就不要回避,不要否定,更多的倾听,是最好的相处方式。”
本报记者 杨茜 通讯员 李彬
活动+
早F晚E,如何控制你的负面情绪?9月11日 10:00~22:00,浙大精中(杭州七院)举办情绪障碍互联网义诊活动,特别走进“抑郁”和“双相”。
关注【杭州市第七人民医院】微信服务号, 点击【互联网医院】,即可进入互联网医院义诊通道。或者扫描旁边的二维码直接进入义诊通道。
义诊专家:
抑郁障碍专家团:谭忠林、朱春燕、董介正、菊轩
双相障碍专家团:夏泳、孙裕勇、王创、刘晓妍
9月11日(周一)15:00~16:40,杭州市第七人民医院视频号直播活动
直播主题:
一会儿超兴奋,一会儿很抑郁,我“双相”了吗?
——双相障碍科主任夏泳
经常不开心、焦虑,是抑郁了吗?
——抑郁障碍科主任谭忠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