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江晚报 数字报纸


a0014版:潮新闻·悠游

驮着四层亭台楼阁,上面还有近300个会动的小人

赶两小时
就为看一眼这条不简单的龙

小小白塔的竹条数就达上百根
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馆陈列的乐清首饰龙 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馆供图
龙肚结构 受访者供图
扫码看
300多个小人在龙上起舞
扫描二维码
欣赏动起来的首饰龙

  “起个大早,赶了两个小时车程,只为来之江文化中心看首饰龙。作为乐清人,站在灯下有种说不出的自豪感。”近日,不少网友在社交平台晒出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馆的乐清首饰龙灯彩,这条龙总能让观众不禁驻足。它驮着四层亭台楼阁,安静时通身流光溢彩、华丽无比;当轻轻摇动侧边的手柄时,所有亭台楼阁内的300多个小人又瞬间“活”了起来,飞天、杀敌、磨豆腐、纺纱、打铁、扇谷,令人目不暇接,龙嘴一张一合、龙尾也跟着一摇一摆。

  创造它的是乐清首饰龙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林顺奎。林顺奎很自豪,在自己制作的所有首饰龙之中,这一座是最大、小人最多、手工摇动最轻松的。

脑海中藏着一张精密图纸

  展厅内围在首饰龙旁的观众都很好奇,“这些小人到底是怎么动起来的?”为了替大家解开这个谜团,本报记者前往乐清当面请教了林顺奎老师。

  在林顺奎的工作室一角也放置着一座首饰龙,用红色丝绒布遮盖。林顺奎上前取下夹子,小心翼翼地往两边拉开帘子。首饰龙从红布中探出一角,上面的小人仿佛目光炯炯与我们对视,每一处细节都活灵活现。

  今年3月,林顺奎带上女儿、女婿、两位师傅,以及妻子开始赶工。之所以把提供后勤保障的妻子也算作团队的一员,是因为大家赶工起来没日没夜,每天14个小时打底。

  首饰龙的支架结构是用竹子和木材搭建的。首先要连劈带刨做出龙的脊柱:一根木质的弧形龙枨。然后用剖好的毛竹与之垂直固定,一头是锁骨,一头是盆骨,中间是肋骨。毛竹的选材也大有讲究,林顺奎告诉记者,“最好用生长三年的、黄土山上阴面的、冬天砍的,这样的毛竹用起来比较结实牢固,毛竹剖完我们还要做除虫处理,这样很长时间都不会腐烂。”

  长度和宽度固定后便开始往上盖房子。记者提出想看看最初的草图,林顺奎摆摆手,指指自己的脑袋,“都在这里啦!”“因为要做个最大的,所以我们把长度放到6米多,宽度是2米多,高度接近4米半,从横截面看,格子是划分为4乘7的。”林顺奎叙述着脑海中的图纸。这50多立方米的空间是首饰龙的肚子,都需要用木条、竹条捆扎填充,相当于盖房子时的钢筋水泥结构。捆扎竹条花费了近一个月时间。林顺奎拿来一座竹条捆扎的白塔,高约60厘米、直径30厘米,单层呈六边形、分七层。这只是首饰龙上一个小小的装饰部件,就使用了上百根竹条,龙肚子中暗藏的竹条数量真的难以想象。

  首饰龙有了总体框架后,需要植入大脑——200多个齿轮,这是首饰龙动起来的“奥秘”。齿轮和齿轮轴全靠纯手工打磨,分为7种不同大小的规格。“放齿轮的时候脑子里有张图,这里要摆放哪个堂位,小人要做什么动作,因为这些都是齿轮带动的。”齿轮分为横向和纵向,排布齿轮、调整齿轮,又花费了一个月。林顺奎说,“我爸做的时候只有一种大小的齿轮,这些年我慢慢把齿轮调整成了7个尺寸。”女婿黄孟在工作台前回头道:“他啊,在脑子里打了一辈子牌了。”如何判断齿轮安放是否到位?林顺奎的标准只有一个:“要是小孩子摇手柄很轻松,那肯定是分毫不差了。”摆放完齿轮,还要给它们刷一层机油,为的是让齿轮间的咬合更紧密。所以说,观众看到的首饰龙是一座华丽的灯饰,而它的内里实则是一台精密的仪器。

“活”起来的小人越来越多

  林顺奎告诉记者,“这次做的小人是有史以来最多的,有310多个,会动的就有290个左右。”这些小人还原了民间三十六行,比如弹棉花、打肉、磨粉、纺纱等,再现了经典戏曲,比如《寒江关》《三气周瑜》《大闹天宫》等。

  “以前的首饰龙只有前后20多个小人会动,动作大都是单一的转圈。”林顺奎很有成就感,“技艺传到我手上之后,我让300多个小人动起来了,而且动作都不一样。”纺纱的小人坐在椅子上脚踩纺车,纺轮一圈圈转动;打铁的小人上下挥舞铁锤,帮手拉动着风箱;扇谷的小人摇动机器手柄,帮手望向她送来簸箕;冲床的小人脚踩机器,旁边的工人举着“电器产品”的小木牌,他们两人的服饰则从古装调整为西装。每一个堂位都细节满满。龙尾的三层堂位还能向两边展开,里面还有一个暗格,齐天大圣在空中盘旋。“每个小人都是通过一根小人棒固定的,小人的动作和小道具的动作都要统一起来,这都是靠机械。”林顺奎指着暗藏在小人衣袖和后背的部件说道。

  工作台上摆放着许多小道具,打谷机、磨盘、水车等,都小而精致。“首饰龙是个百工活啊,最开始要做木工、竹篾工、钳工,后面要做人物雕塑、服装设计,最后装饰的时候还要做灯彩、上油漆、做细纹刻纸等等。”每一年,林顺奎都会往首饰龙上添些新的东西。比如以前是灯泡,后来改用节能又安全的led灯,以前是尼龙装饰,后来改用绸布、飘带、流苏等装饰。

  今年67周岁的林顺奎依旧精气神十足,“我一定要比以前做得更好。”这份愿景也源于家族使命,“手摇的首饰龙全国就我们一家,传到我这里是第五代,从小我就看着我爸妈做,现在我又传给了我女婿女儿,他们也跟着学了十多年了。”

  去年,林顺奎凭借首饰龙摘得了第15届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优秀民间工艺美术作品。此外,他制作的首饰龙出海去往大洋彼岸,抵达美国纽约乐清同乡会。百年前的美好流传至今,百年前的技艺也传承至今,并且仍在不断革新。明年,这条龙还有哪些新的惊喜?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钱江晚报 潮新闻·悠游 a0014 赶两小时
就为看一眼这条不简单的龙
2023-09-12 26204548 2 2023年09月12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