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江晚报 数字报纸


a0005版:潮新闻·亚运

老板娘说,要让外国友人尝尝最地道的老杭州风味

这家40年老店,卷味道还卷英语

廖彩娥和女儿廖云娟

  廖彩娥年轻时在食堂烧得一手好菜,后来在杭州留下开了饭店,从1毛3分钱的肉丝面起步,一点点做出了名气——这家彩娥饭店,一开就是四十年。

  如今,廖彩娥73岁,接班人女儿廖云娟50岁。小店不光受到居民青睐,还有不少名人、明星打卡。母女俩几十年如一日,接力长跑,成就了小小的江湖传奇。

  因为靠近浙工大屏峰校区亚运板球馆,半年前,阿毛(廖云娟小名)就开始“卷”员工们学英语。今年4月18日,钱江晚报头版曾予以报道。

  小半年过去,店里不仅扩容了中英文菜单,还增加老底子特色菜。阿毛穿着一条围裙,戴一顶棒球帽,“我已经学会读40个菜的英文了”。

  钱江晚报“我的亚运”栏目今天讲的,就是不仅卷味道,还卷英语的“彩娥饭店”40年的长跑故事。

  中英文菜单从6样到40样

  亚运期间全家齐上阵

  近中午时分,彩娥饭店的后厨热气腾腾,大堂的每张桌上都摆着亚运桌签、中英文菜单。

  红烧肉braised pork in brown sauce

  白斩鸡boiled chicken chops served cold

  杭州酱鸭Hangzhou-style duck pickled in soy sauce

  脆炸响铃Jingle Bells

  ……

  菜单背面则印了点菜、结账的中英文对话,外国友人们来吃饭可以一目了然。

  “中英文菜单上原本就6个菜,现在已经扩展到40个,我已经都会读了。”阿毛打开学英语的app,“诺,要记要背的单词都存在这里,每天有空就循环播放。”

  边上20岁的服务员小姑娘抿嘴一笑,“我们跟读了半年,基本也会了。”

  阿毛很高兴,说英语水平最好的是一位年轻厨师,“他是我们店里唯一的大学生,菜烧得好,英语也学得认真。”

  这次亚运会在家门口举行,适逢中秋、国庆流量高峰,饭店要忙到飞起。

  早半个月前,中秋节13个包厢就订满了。除了招新员工,阿毛还号召全家总动员,包括读大三的侄子齐上阵。

  “我们做餐饮的,全年无休都习惯了。但今年是服务亚运,意义不一样。”阿毛说。

  蛋黄自己磨糖醋里脊手工做

  留住地道杭州味道

  很多老顾客,亲切地叫廖彩娥“董事长”。四十年过去了,“董事长”始终每天早上5点开店门,到后厨帮忙削土豆、择菜……店里时令的乌米饭和青团,年年都是她亲自做青叶汁。

  “今天,我做了8份糯米仔排,香得很。”廖彩娥精神头很足,笑说做了大半辈子停不下来。

  彩娥饭店主打杭帮菜,食材新鲜份量足,这两个特点都是初创时就奠定的。店里最爆的菜品,也是当年那些经典:白切鸡、卤鹅、臭豆腐,“现在高峰期可以卖出100只白斩鸡呢。”

  岁月流转,不变的却是小店传承至今的口味。“我还没桌子高时,就在彩娥饭店吃饭了,味道一直这么好。”一位本地女社工说,这家店是很多留下人的美好记忆。

  “店里一位安徽的大厨,17岁来做帮工学厨师,如今儿子、儿媳也跟着在这里干,连孙女都在留下上幼儿园了。”廖彩娥说。

  阿毛说,因为费工夫,现在很多饭店不做蛋黄南瓜、糖醋里脊这样的菜了,但彩娥饭店肯定要做,而且坚持用传统的方法做。

  “蛋黄要自己磨的,里脊肉每天要用掉20斤,也全部手工来。”阿毛希望亚运期间,如果有外国友人来店里用餐,也能品尝到更地道的老底子味道。

  接力四十年

  母女俩会坚持“跑”下去

  如果把开店比作体育项目,阿毛觉得一定是马拉松。

  都说马拉松最难的就是开头3公里。回想16年前“接棒”时,阿毛十分感慨:“当时我自己没钱,妈妈给的4万元交了店租后就剩下八千,我能不能把店开下去?”阿毛没有答案。

  阿毛记得小时候妈妈开店的样子:吭哧吭哧推着一辆二八自行车,后面架着两个竹篮,菜垒得老高。但直到自己起早贪黑,她才真切体会到妈妈的辛劳。每天凌晨4点起床,晚上十一二点打烊。

  “我的子女里面,她最能吃苦,她来做我很放心。”廖彩娥这样评价女儿阿毛。

  阿毛和妈妈一样,辛劳半生,没做过餐饮以外的行当。饭店从100平方米到现在1400平方米,年租金就要百来万。即使生意做大了,母女俩常年都穿着一条干活的围裙,忙忙碌碌着。

  相比迎来送往,两个人都喜欢在厨房打转,“这么多年了,菜的质量要盯牢的,要让大家吃得满意。”每天从厨房到大堂奔走,总要一万步打底,周末要上2万步。

  她们说,人一辈子做成功一件事就好,彩娥饭店不扩张,只此一家。在这个赛道上,会继续坚持跑下去。


钱江晚报 潮新闻·亚运 a0005 这家40年老店,卷味道还卷英语 2023-09-15 26218912 2 2023年09月15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