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江晚报 数字报纸


a0005版:潮新闻·成长读本

诗人寻迹江南
绕不开这段水脉

  诗人寻迹江南

  绕不开这段水脉

  本报记者 王湛

  京杭大运河始建于春秋时期,开凿到现在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大运河是历代诗人寻迹江南的重要文化水脉,大运河诗路以世界文化遗产和江南水乡名城古镇为主要载体,众多诗词名篇勾勒了江南古韵和丝路盛景。

  参与浙江文化工程研究的浙江省社科院历史研究所原所长徐吉军表示,运河诗路最繁盛的时期是在唐宋,代表性的诗人有李白、杜甫、白居易、苏轼、陆游、杨万里等。

帆帆独兮西往,孰知返兮何年

越王勾践夫人歌吟运河

  “借问剡中道,东南指越乡。舟从广陵去,水入会稽长。竹色溪下绿,荷花镜里香。辞君向天姥,拂石卧秋霜。”这首李白的《别储邕之剡中》反映了由广陵(今江苏扬州)走运河进入会稽(今浙江绍兴)的航路。

  徐吉军说,大运河是历代诗人寻迹江南的重要文化水脉,唐代诗人李白三入越中,都离不开运河的舟楫。

  白居易的《想东游五十韵并序》也与运河有关,其中提到:平河七百里,沃壤二三州……去去无程客,行行不系舟……驿舫妆青雀,官槽秣紫骝……“这首诗,白居易作于829年,主要描述苏、杭景象,以及苏、杭之间运河和运河沿岸风貌。”在徐吉军看来,这首诗堪称唐诗中反映苏杭间运河内容最为丰富的诗篇。

  另外,大家耳熟能详的白居易的《忆江南·江南好》、柳永的《望海潮·东南形胜》等名篇,也勾勒了大运河杭州段的江南古韵和丝路盛景。

  最早描绘大运河杭州段的诗歌文化,可以上推到春秋战国时期,大家非常熟悉的越王勾践、美女西施,都曾与运河密切相关,“杭州最早以文学形式表现运河的,大约是越王勾践入质吴国时,大夫文种的祝词。”徐吉军告诉记者。

  公元前492年,越国在与吴国的夫椒之战中兵败求和。5月,越王勾践偕妻子及大臣入质吴国,于钱塘江南岸固陵(今萧山西兴镇)码头候船。是时“群臣皆送至浙江之上,临水祖道,军阵固陵”,大夫文种面对前赴后涌的江水,上前祝词。

  勾践及夫人等由固陵登船,去往吴都,越王夫人“顾乌鹊啄江渚之虾,飞去复来”。她触景生情,瞻念前程,不免伤感,因哭而歌曰: 帆帆独兮西往,孰知返兮何年!心惙惙兮若割,泪泫泫兮双悬……徐吉军说:“越王勾践夫人,大概是中国有史记载以来歌吟钱塘江和运河的第一位女性。”

  夜市桥边火,春风寺外船

  唐时商贾往返交易日繁

  唐代诗人杜荀鹤,早年曾随运河游历江浙,有多首诗歌涉及杭州运河,如《送友游吴越》:去越从吴过,吴疆与越连。有园多种橘,无水不生莲。夜市桥边火,春风寺外船。此中偏重客,君去必经年。

  由此可见,苏杭之间的运河上,商贾往返,交易日繁,以至突破了长期以来“夜禁”制度。“夜市桥边火,春风寺外船”,成了运河上一道独特风景线。

  白居易的《正月十五日夜月》也是这道独特风景线的生动写照:岁熟人心乐,朝游复夜游。春风来海上,明月在江头。灯火家家市,笙歌处处楼。无妨思帝星,不合厌杭州。

  唐宋时期的诗歌和大运河杭州段的历史,一直互相映衬。

  杜甫年轻时曾沿运河南下游历江南,对江南的运河段深有了解。他的《后出塞》的第四首《解闷》,就是其对运河之上航运状况的记事诗:献凯日继踵,两蕃静无虞。渔阳豪侠地,击鼓吹笙竽。云帆转辽海,粳稻来东吴。越罗与楚练,照耀舆台躯……全诗以唐东征高丽之战为背景,反映了大运河上漕运的繁忙景象。而由“东吴(相当于今江苏南部、浙江、安徽南部地区)”“越罗(古代绍兴一带所产的丝织品)”两个词语可知,杭州运河也承担了大量的运输任务。

  唐代杭州“珍异所聚”,杜甫在《解闷》的第二首就写了中外商贾云集杭州的繁忙景象:商胡离别下扬州,忆上西陵故驿楼。为问淮南米贵贱,老夫乘兴欲东流。

  徐吉军认为,这首诗至少反映了两点,一方面是胡商在扬州就开始询问浙米的价格,说明当时浙江的粮食已经循着运河一路贩卖至扬州;另一方面当时运河一线的商贩活动已经很活跃了。诗中的“商胡”,唐时泛指入内地进行贸易的西北诸族以及中亚、西亚等外国商贾。此诗就反映了商贾由汴河(通济渠)而下经邗沟、江南运河乃至浙东运河的商贩活动。

云烟湖寺家家境,灯火沙河夜夜春

运河杭州段焕发新的生机

  “沙河灯火照山红,歌鼓喧呼笑语中。为问少年心在否?角巾欹侧鬓如蓬。”苏轼的诗《望海楼晚景五绝》中的望海楼位于凤凰山上,沙河指当时杭州城内的盐桥运河,也是现在的中河。从中可以看出,当时大运河杭州段热闹非凡,欢歌笑语。

  在宋朝,由于杭州城市的发展与繁荣,城内运河两岸也迅速兴旺起来,这一点,文献上就有记载。明代田汝成《西湖游览志余》卷二一《委巷丛谈》对此作了较为详细的描述:沙河,宋时居民甚稠,碧瓦红檐,歌管不绝,官民往往游焉,故苏子瞻(苏轼)诗云:“云烟湖寺家家境,灯火沙河夜夜春。”

  当时市民纷纷在运河两岸兴建住居,从而使城市运河日益隘化。由于拆去市民在运河两岸所建房屋可能性不大,为了防止沿岸居民继续侵占河道,苏轼建议对纤道立法进行保护。这一建议在得到皇帝的同意后,开始实施,在当时有力地遏制了市民的侵占之风。

  近年来,大运河杭州段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小河直街、富义仓等遗迹进行保护修缮。2014年中国大运河项目成功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2020年,杭州的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启动。

  徐吉军建议,可以在武林门到拱宸桥一带的运河两岸建造运河诗路文化走廊,请著名书法家书写历代名家的相关诗歌作品,甚至还可以竖立他们的雕塑像,以此纪念并传承。


钱江晚报 潮新闻·成长读本 a0005 诗人寻迹江南
绕不开这段水脉
2023-09-16 钱江晚报2023-09-1600013;钱江晚报2023-09-1600019;钱江晚报2023-09-1600020;钱江晚报2023-09-1600016;钱江晚报2023-09-1600018;26202477;钱江晚报2023-09-1600009;钱江晚报2023-09-1600024 2 2023年09月16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