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江晚报 数字报纸


a0003版:潮新闻·人文读本

文章导航

陆游、苏东坡领衔的国宝级大展正在进行

意趣横生

千年前,书法家怎么讲述生活

陆游行书《自作诗卷》(局部)

  陆游、苏东坡领衔的国宝级大展正在进行

  千年前,书法家怎么讲述生活

  本报记者 刘玉涵

  编修完国史,79岁的陆游终于退休,回到了山阴(今绍兴)老家。半年之后,他的朋友郭端卿给他送来一支高丽产的猩猩毛笔。这让已入耄耋之年的陆游倍感新奇,当即提笔泼墨,用这新潮物件书写下他闲居这段时日新作的8首诗。

  一气呵成,酣畅淋漓,陆游很满意。

  这件800多年前的放翁“得意书”《自作诗卷》,当下,正在浙江美术馆3楼8号厅的正中位。它不仅是陆游的代表作,还是宋代书法“尚意”书风的经典之作。

  “意造大观——宋代书法及影响特展”正在展出,展览荟集了全国10余家博物馆的两宋书法真迹,及受宋人书法影响的历代名家书法精品近100件(组)。展览将持续至10月13日。

  除了陆游,“宋四家”苏黄米蔡,以及赵孟頫、徐渭等书坛明星都收到了“邀请”。

  宋元明清的书法名家,通过作品跨越时空相聚在西子湖畔,一场“意”趣横生的书法盛会正在进行。

  80岁的陆游

  提到陆游,我们往往会想到诗人时时心系“九州同”的爱国情怀,以及他和唐琬令人扼腕“错错错”的爱情故事。不少读者看到展讯后表示:没想到陆游还是个书法家。

  陆游的书名被诗名所掩,他不但是书法家,更位居南宋书法四家之首。其他三位是范成大、朱熹和张即之。

  但陆放翁传世的书法作品并不多,这次展出的《自作诗卷》是其中最重要的一篇。有观众因为好奇前来看展:80岁的陆游笔力如何?看后无不叹服,“炉火纯青、臻于化境”的形容不为过。

  全卷书体不计工拙,章法不拘成法,字有大有小,时粗时细,枯湿相宜,正草兼具,看起来放松随意,又大气磅礴,像一部悠然自得的田园交响曲。这和陆游当时的书写状态有很大的关系。

  无非是试一试新毛笔嘛,他捻几首自己的诗,信手挥洒。诗歌抒发的也是赋闲在家大半年的日常随感,好比现在的我们发个朋友圈记录生活:

  和东村的父老乡亲聊聊天,或是去山里寻访隐者;走到渡口会想起画家范宽,想象他会如何画出“山阴一片秋”;回到家里便锄锄菜,做个面朝黄土的农夫……

  陆游是主战派,一心收复河山,与朝中主流不和,仕途不顺回到老家,虽心系国事,但不再参与也无力再参与其中,大部分时间是在享受生活。他退休后的精神状态十分稳定,情绪平和,想来在烟火气中得到了治愈。

  这8首诗散发出来的闲适,最典型的要数《美睡》——睡了个好觉,那就写首诗纪念纪念。

  睡得有多美呢?

  陆游是这么说的:老来胸次扫峥嵘,投枕神安气亦平。漫道布衾如铁冷,未妨鼻息自雷鸣。天高斗柄阑干晓,露下鸡埘腷膊声。俗念绝知无起处,梦为孤鹤过青城。

  翻译过来就是,不要说什么被褥凉,一躺下我就能打呼噜,没有了乱七八糟的俗念,梦里的我啊,变成一只仙鹤,飞过青城山去了——是让失眠症患者羡慕的睡眠质量。

  说起来,睡觉是陆游常写的题材,他还在《午梦》中写“不觅仙方觅睡方”,爱睡觉的大诗人啊,这大概也是他长寿的原因之一吧。

  800年前的诗篇

  心情好、睡得香,愉悦的情绪自然都流露在了笔墨。

  在陆游的书法作品里,情感是盛于技法的。而“尚意”正是强调主观情趣的表达,在法度之外,书法更要抒情。

  于是在陆游的点画之间,我们可以看出他抄写诗文时的轻松,无一点刻意求工,不自我作古,也不故作姿态,性情流露,带给人清劲飘逸、灵动自如的美感。

  这样富于情感的即时性创作,也让我们离书写者本人更近了一步。

  真迹难得,书法家书写自己诗文的真迹更难得。《自作诗卷》现藏于辽宁省博物馆,副馆长董宝厚很喜欢这件作品,能通过这样的真迹与诗人对话,无疑是一大幸事。

  “这真是陆游拿着笔、蘸着墨、摸着纸写出来的。对着墨迹,你可以想象他当时书写的状态,书写的速度,心情,环境,就好像陆游刚刚写完放在你面前,这张纸上有着他的指纹,或许还有汗渍,甚至他可能写着写着打了个喷嚏,也在纸上留下了不可见的痕迹。”

  诗卷展开的那一刻,时空被压缩,想象被打开,一个被纸墨永久保留下来的、书写着的陆游又站在了诗卷前。

  你会不会有一种冲动,邀请他到今天的杭州城走一走,回到他住过的孩儿巷看一看,问问他写过了“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今天又会写些什么?

  或者就问问他,猩猩毛笔到底用起来怎么样?

  后人从他的书迹判断,大概笔锋略长,质地比紫毫(兔毛)软,但他凭着丰富的经验和功力,在字里行间,有“大舸破浪”、“瘦蛟出海”的磅礴气势。

  那么,放翁意下如何?

  蔡襄与桥梁

  “晋尚韵,唐尚法,宋尚意,元、明尚态。”各朝各代的书法特点是清朝人梁巘(yǎn)在《评书帖》中总结出来的。宋代当然不只有“尚意”风格的书法,但是这一书风确实在宋时最具代表性。

  书风怎么就从“尚法”转向了“尚意”?陆游向《自作诗卷》背后的作品《持书帖》的创作者作了个揖:大概要从蔡襄那个时候说起。

  《自作诗卷》是陆游去世前5年写就的,《持书帖》也是蔡襄晚年之作,书帖时他54岁,两年后在家中辞世(宋人平均寿命在60岁)。

  蔡襄传世作品不多,这件《持书帖》是他晚年重要的作品。尤其难得的是,这是蔡襄1065年“知杭州”时写下的,900多年后的今天又回到了故地。

  《持书帖》是蔡襄写给大舅哥(内兄)的一封书信,信中先是邀请内兄前来泛舟,后提到自己身体欠佳。“病躯不常得安,多缘饮食而致。山羊涩而无味,虽食不过三二两,鱼鳖每食便作腹疾,以此气力不强,日久必须习惯,今未调适耳。”羊肉吃不下多少,海鲜吃了会肚子痛,肠胃看上去不是很好啊。

  当时宋英宗与蔡襄政见不合,对他心存疑忌,于是将他外放到了杭州。蔡襄原本身体就不好,如今被贬谪,心情不好,身体就更不好了。对比他壮年时的字迹,《持书帖》看起来略显力不从心,但仍能见其精到的行楷风采。

  蔡襄是“宋四家”中年纪最大的,出生在真宗年代,北宋书法一直到真宗时期都基本沿袭着唐、五代的流风,因为唐代“尚法”,书法的法度在唐时已登峰造极,不要说楷书,就是草书也已经形成了成熟的规范,在技法上很难再寻得突破。

  (下转4版)


钱江晚报 潮新闻·人文读本 a0003 意趣横生 2023-09-17 钱江晚报2023-09-1700012;钱江晚报2023-09-1700011;钱江晚报2023-09-1700014;钱江晚报2023-09-1700015;钱江晚报2023-09-1700013;钱江晚报2023-09-1700016;钱江晚报2023-09-1700017;26220699;钱江晚报2023-09-1700009;钱江晚报2023-09-1700018 2 2023年09月17日 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