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江晚报 数字报纸


a0004版:潮新闻·焦点

以小商品为轨,“世界超市”义乌构建“买卖全球”新通道

九载,6000列义新欧带货穿越东西
今朝,每年40万外商采购发往全球

“义新欧”中欧班列发车

  编者按:10年来,共建“一带一路”从中国倡议走向国际实践,从理念转化为行动,从愿景转变为现实。10年来,和平合作、开放包容的信念,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精神,让共建“一带一路”的朋友圈越来越大、凝聚力越来越强。

  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浙江忠实践行“八八战略”、奋力打造“重要窗口”,努力在共建“一带一路”伟大实践中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钱江晚报今起推出“一带一路看今朝”系列报道。多路记者从“义新欧”中欧班列起点金华义乌、“东方大港”宁波出发,踏访国内、国际诸多共建“一带一路”重要港口和城市,记录下“一带一路”国家共享机遇、共谋发展的鲜活案例,也记录下共建“一带一路”中的浙江力量。

以小商品为轨,“世界超市”义乌构建“买卖全球”新通道

九载,6000列义新欧带货穿越东西

今朝,每年40万外商采购发往全球

  近日,一列从西班牙马德里驶来的“义新欧”中欧班列缓缓进入义乌西货运站,车上88个标箱载着欧洲生产的家用电器、巧克力、婴儿辅食和乐高玩具等——通过“义新欧”“义甬舟”等通道辐射全球,义乌成为共建“一带一路”中的国际枢纽城,构建起了“买全球、卖全球”的新通道。

  曾经,伴随拨浪鼓声,义乌货郎们挑担的身影遍布于周边各地的大街小巷,用“鸡毛换糖”给城市植入了商业基因。如今的义乌货郎们,坐拥着7.5万个商位,依靠汽车、火车、轮船、飞机等将小商品销往全球各个角落,也有越来越多的国外商品通过义乌行销全国。

  与此同时,每年有无数来自全球各地的人到义乌追逐自己的梦想。不同肤色、不同语言、不同文化的人们聚集于此,和谐相处、互利共赢。

  义乌以小商品为轨,以共赢互利为媒,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来,这列“东方快车”翻山越岭和世界拥抱。

  “近几年

  ‘义新欧’货运量增长很快”

  来到义乌市陆港铁路口岸发展有限公司新大楼,门口祝贺乔迁之喜的鲜花尚艳丽。公司搬家,是因为“近几年‘义新欧’货运量增长很快,我们的场地进行了扩建”,公司副总经理毕飞说。

  该公司管理的义乌铁路口岸是“义新欧”中欧班列的始发港。自2014年11月18日开始运行的“义新欧”,第一次实现了全球最大小商品集散地义乌和欧洲最大小商品集散地马德里的陆路直通,是国内行程最长的中欧班列。

  从义乌运往各国的货物,在口岸集合、排队、候车。“近两三年是中欧班列发展的黄金期,货物量很多。虽然我们的集散能力比较强,但依然感到场地越来越受限,每天都有箱子堆积。我们准备造新的铁轨,进一步提升装载能力和存储能力。”毕飞说。

  离铁路口岸直线距离1公里,是“义新欧”中欧班列的始发站——义乌西货运站。“曾经有个阶段,等待进场的队伍长达五六公里。”义乌西货运站中欧集装箱班组长徐贤通说,“近两年我们不断优化作业流程,启用了集装箱智能场站管理系统,大幅度提高了工作效率。”

  扩建场地、优化流程、提高效率,这是“义新欧”应对市场扩大、货量激增交出的答卷。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年来,“义新欧”已开通19条运营线路,辐射共建“一带一路”国家50多个、城市160多个,成为市场化程度最高、重载率最高、开行里程最长的中欧班列线路。截至目前,义乌平台已累计开行超6000列,发运量近60万标箱。

  “义新欧”中欧班列带着无数的中国制造走向海外,同时也将沿途各国的商品源源不断地带进中国。“2015年2月首趟从西班牙回程的‘义新欧’中欧班列上,装载了我们12个标箱货物,主要是红酒、橄榄油等西班牙特色商品。运输时间比海运少了将近一半。”浙江盟德进出口有限公司工作人员杨媛倩说,“这些年来,我们感觉货物清关效率比以往高了,而且商品的丰富度也在不断提升。”

  “许多人说

  以后要在本国再造一个‘义乌’”

  义乌中国小商品城海外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大堂的墙面上挂着六个时钟,分别显示北京、迪拜、非洲、纽约、东南亚、欧洲多地的时间。“每当开拓一个海外市场,我们就会在墙上增加一个时钟。”总经理袁颖指着时钟,晃了晃电子手表:不同时区的昼夜,同样在她的手腕上跳跃。

  今年以来,袁颖已接待了老挝、柬埔寨、比利时、吉尔吉斯斯坦等多个国家的企业团队,“临走时,许多人说以后一定要在本国再造一个‘义乌’。”

  如果说“义新欧”是“一带一路”与中欧交往的“金丝带”, 26个大类、210多万种小商品,则给足义乌连通世界、纵横市场的底气。

  义乌国际商贸城几乎每家商户都有大量的海外订单,世界各地的商人在这里完成一站式采购。

  经营高端玩偶生意的商户何丹说:“我们店目前外销的产品大概占70%,内销30%。”她店里的娃娃有着黑白黄不同的肤色。

  陶瓷商户夏舜说:“基本上我的客户都是外国人,‘一带一路’国家比较多,南美洲也有。”他这里,一款双层隔热玻璃杯颇受俄罗斯客户欢迎,而几何图案的咖啡杯中东客户喜欢成套购买。

  在全球化趋势日渐凸显的当下,义乌与“一带一路”国家贸易增长非常明显,去年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进出口1831.1亿元,增长13.3%。

  新丝绸之路上,既有声音嘹亮的“钢铁驼队”,也有看不见的“数字铁骑”。义乌中国小商品城2020年10月21日上线的Chinagoods,提供了一站式贸易综合服务。

  “‘贝迪’

  在阿拉伯语里的意思是‘我家’”

  穿梭在义乌的街头小巷,你会感慨:外国人好多啊。现在,义乌每年吸引40余万外国人,有来自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5万名外国人常住义乌。

  紧临义乌国际商贸城的稠州北路一带,开着上百家各国风味餐厅,其中不少经营者是外国人。夜幕降临时踏入贝迪餐厅内,不同肤色的顾客正在品尝美食。45岁的老板穆罕奈德穿梭在前台、后厨和餐桌之间,“我基本每天下午四五点过来,一直待到晚上。大儿子已经毕业了,也在餐厅里帮忙。”

  2014年6月,穆罕奈德在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参加中国-阿拉伯国家合作论坛第六届部长级会议开幕式讲话中,意外听到了自己的名字:“在阿拉伯商人云集的义乌市,一位名叫穆罕奈德的约旦商人开了一家地道的阿拉伯餐馆。他把原汁原味的阿拉伯饮食文化带到了义乌,也在义乌的繁荣兴旺中收获了事业成功,最终同中国姑娘喜结连理,把根扎在了中国。”

  2018年,穆罕奈德开出了这家面积更大的餐厅,将原来的店名“花”改成了“贝迪”。

  “我到义乌已经20年,两个孩子都在这里出生,都是中国国籍。‘花’代表着梦想,‘贝迪’在阿拉伯语里的意思是‘我家’。”穆罕奈德说。

  以商贸为触角,以开放为内核,义乌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外籍人士定居义乌。很多外籍人士不仅在义乌安居乐业,也积极参与到义乌社会建设中。


钱江晚报 潮新闻·焦点 a0004 九载,6000列义新欧带货穿越东西
今朝,每年40万外商采购发往全球
2023-10-31 钱江晚报2023-10-3100007;26408499;钱江晚报2023-10-3100011;26408852|;钱江晚报2023-10-3100008 2 2023年10月31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