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两年举办一次,浙江省第十三届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收官
00后需要怎样的老师
这场硬核比赛里找答案
本报记者 陈素萍 通讯员 史晓琼 周怡丹
浙江省教育厅党组成员、副厅长陈峰,浙江省总工会党组成员、副主席胡柯为本届竞赛特等奖获奖代表颁奖。 |
人才培养,关键在教师。11月6日,由浙江省教育厅、浙江省教育工会主办的浙江省第十三届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在浙江中医药大学圆满收官。
每两年举办一次,办了13届,这个省级竞赛试图回答的问题始终只有一个:青年教师该如何“上好一门课”?
课堂的魅力在于不断创新,教研的魅力在于不断探索。在一届届青教赛舞台上,高手PK,名师对决,青年教师们交流教学经验,展示教学风采,传承育人精神,携手为加快建设高等教育强省作出更大贡献。
引入案例、交互教学,让课堂更生动有趣
对于高校青年教师而言,浙江省“青教赛”既是“群英会”“竞技场”,更是“赛马场”“练兵场”。本届“青教赛”受到浙江各高校积极响应,全省共有93所高校、298名选手参加了入围赛,65所高校、136名选手参加决赛。经过激烈角逐,最终23名教师获得特等奖,45名教师获得一等奖,68名教师获得二等奖。
现在大学里的本科生都是00后,他们不满足于填鸭式、满堂灌的课堂授课方式,青年教师如何“上好一门课”?
此次比赛中,浙江中医药大学教师获特等奖4项、一等奖3项、二等奖1项,取得历史性突破。周思薇是浙江中医药大学第三临床医学院、康复医学院的老师,获得理科组特等奖。她注重案例教学,会花很多心思在备课上。在她看来,只有形式生动、案例有趣,让同学参与其中,才能吸引他们好好听课。“老师要从学生的认知心理角度出发,带领学生通过日常生活中所能接触到的真实病例,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促进知识的迁移,提升学生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达到教学目标。”
这样的教学方法受到很多老师的认可。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外科蒋鸿杰老师,在大赛中获得医科组特等奖。在他的课堂上,如何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是重要内容之一。“要把专业的知识,用通俗的、病人和家属能够理解的方式讲述出来,这是一种能力。”
以学生为中心,交互式教学能让课堂更有趣。多位获奖老师说,教学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让学生参与课堂。
以赛促教、以赛促学,展现青年教师风采
根据赛制要求,本届“青教赛”设文科、理科、工科、医科和思想政治课专项五大组别,通过教学设计、课堂教学和教学反思三个环节,对参赛教师的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教学过程、教学效果并结合教师的仪表、语言及教学反思的内容进行综合考核。在浙江中医药大学教师胡小玲看来,教学比赛正是对平时课堂的高度凝练。
“过程重于结果,历练重于成绩。”浙江大学马克思主义教师赵坤与“青教赛”的结缘在2021年,他参加过第十二届青教赛,今年则以省赛评委的身份再次“参赛”。两个不同的身份让他感受到,通过比赛,选手们教学技能得到了明显提升,结识了志同道合的优秀教师,还有机会向教学名师和往届青教赛优秀选手学习,以赛促教、以赛促学,对教学和教育的理解更深刻……这也是很多参赛老师的相同感受,宝贵的经历,成为教学生涯中的一笔“财富”。
作为评委,赵坤收获也很大。“很多90后老师,跟学生的距离感较近,从教学思路上、教学方法上都体现了创新性。教学手段也更现代化,教学案例现实感较强,会把一些新发生的社会热点事件设计为教学案例,体现了他们信息获取能力较强。”
浙江省教育工会副主席潘磊介绍,已经走过20多个年头、连续举办了13届的青年教师教学竞赛,水平越来越高,这次选拔出来的选手,明年也将代表浙江参加全国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希望通过更高的舞台,把我们浙江青年教师的风采,展示给全国高校。”
科研反哺、研究支撑,辩证看待两件事
高校青年教师还有一个别称——青椒,通常是指进入高校工作时间不长、年龄介于27~40岁、职称等级为中初级的教师群体。按照年龄要求,本届“青教赛”的选手都是高校“青椒”。而每一届“青教赛”,都是一场“青椒”教学素养能力的大比拼。
不过,缺乏经验资历的青年教师,教学科研两头忙,拿捏平衡不容易。课堂之外,在科研经费、职称晋升、学术成果、教学评估等压力下,他们该如何调整心态,沉下心钻研教学?
有青年教师坦言,需要高效利用时间,转变观念,辩证地看待教学和科研。“教学科研本质是一件事,都是为了更好地立德树人,这是高校教师的使命。高质量的教学一定是有研究的教学,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科研反哺’‘研究支撑’,而教学过程中遇到的许多问题,都可以成为重要的研究选题,教学的投入也为科研提供了方向和生长点。”
在浙江省第十三届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总结会上,浙江省教育厅党组成员、副厅长陈峰提出,希望全省高校更加重视教学工作,正确处理教学和科研的关系,及时把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内容和教学质量,搭建更多青年教师交流平台,深化评价改革,让广大教师潜心教书育人,培育更多的教学名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