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江晚报 数字报纸


a0002版:潮新闻·读城记

他马不停蹄地奔波,两年帮205个家庭找回亲人

“能快点就快点,他们等不起”

走访中的商朝阳
见证亲人重逢的时刻
帮助96岁奶奶
和失散亲人相聚
认亲现场,商朝阳在一旁强忍泪水

  年过半百,商朝阳的人生却开启了一场新赛事。

  他和时间赛跑,争分夺秒找人,生怕自己慢一步,就让团聚失之交臂,造成生离死别的遗憾;他在大海捞针,发视频、开直播、广撒网,一次次在上千张存在相似度的人像中,寻找一份渺茫的可能性。

  他时刻揣着两部手机,一部用来回复源源不断的求助信息;另一部每天拨打30多通电话,核实、联络、找线索……

  站在赛场中央,53岁的他不敢停,因为这场马不停蹄的奔波关乎成百上千个家庭团圆的希望,关乎很多“我是谁”的终极谜题的解答。

  商朝阳是嵊州一位基层民警,是当地“和合”寻亲工作室负责人,更是网友们口中的“寻亲狂人”。

  两年间,在他领跑的这场接力赛下,已有205个家庭找回失散已久的亲人。

  “这件事值得做下去”

  2008年,商朝阳还是嵊州三江派出所一名基层民警。

  彼时,同单位的民警傅亚娟为了寻找妹妹,自发地走上为人寻亲之路,成为嵊州百姓口中的“寻亲大姐”。

  跟着傅亚娟,商朝阳了解到寻亲家庭的艰辛,他开始关注寻亲消息,加入寻亲群,利用业余时间,给傅亚娟的为人寻亲提供线索。

  2021年,公安部开展“团圆”行动,“打拐DNA系统”全面开放。10多年在多个寻亲群,商朝阳知道不少急切找家的人。当年9月,他从群里找到十多个寻亲男孩采血,成功让其中三位和血亲相聚。

  依托全新的技术保障,一次尝试圆了别人数十年的梦。集体认亲现场,一位位父母失声痛哭,紧紧拥抱着子女。第一次见证寻亲家庭的团圆时刻,商朝阳深受触动,觉得“这件事值得做下去”。

  团圆案例的出现在寻亲群引发了一场热潮,越来越多的寻亲人主动向商朝阳求助。

  彼时,他已调入嵊州市公安局情指中心,也时不时收到人员走失的报案,对寻人愈发关注。

  利用业余时间,他从退休的傅亚娟手中,接过寻亲接力棒。一种使命感油然而生,他相信,“这是温暖而正确的事。”

  2022年5月,“和合”寻亲工作室成立,商朝阳成为负责人,走上全职寻亲路。

  “能快点就快点”

  工作室成立不久,商朝阳却得知一条噩耗——一年前,委托他寻亲的一位45岁男性意外去世。“他的朋友唏嘘说,‘他永远找不到家了’。”咽下刺痛,商朝阳决心帮助这个寻亲者魂归故里。

  寻找家,就是寻找心灵的归属。通过人像识别比对,几个月后,他终于帮对方找回来时的路。

  然而,这场认亲气氛沉重。一幅中年男性的遗像被儿子双手捧着,第一次回到嵊州老家。看着他的妻子和刚见面的丈夫的哥哥、姐姐们抱头痛哭,商朝阳深感遗憾,也忍不住自责:“如果我早点帮他找到该多好。”

  一次失之交臂,可能就是生离死别。这幅悲痛的画面从此在商朝阳的脑海里挥之不去,推着他在寻亲路上急切地往前走:“能快点就快点,有时候他们等不起。”

  为了加快寻亲速度,商朝阳向刑侦大队的年轻人请教,摸着石头过河。在科技助力下,他用日拱一卒的“笨功夫”摸索出一套寻亲秘诀——将DNA比对技术和人像比对技术融合使用,在上千张存在相似度的人像中,结合寻亲者的个人信息,人工比对筛选疑似亲人,再逐个走访或电话访问排除。

  整个过程枯燥而繁琐。但面对一个个身世难题,商朝阳兴致勃勃,沿着蛛丝马迹去探寻一个终极谜题的答案,他从中找到侦探般的乐趣。凭借耐心和细心,当无数次信息比对、无数场走访、无数通电话堆叠累积,一个个惊喜随之跃然眼前。

  “他就像上瘾了”

  “看来都不是。”11月9日中午12点半,商朝阳皱起眉,叹气道,从新昌县大市聚镇梅林山村最后一户梁姓人家走出。

  这天,他已经带着记者和四位寻亲志愿者走访过梅林山村的四户梁姓人家。

  一个多月前,64岁的周帮国来到工作室,拜托商朝阳帮自己去世的父亲找回祖籍。

  周帮国只记得,父亲提过自己可能出生在新昌大市聚镇。通过综合研判,商朝阳将范围缩小到梅林山村梁姓家族,但这一上午的走访一无所获。

  下午,他赶回工作室。办公桌上,厚厚一沓寻亲登记表正等着他,最新的编号是1800多。翻开一本写满人名和个人信息的工作笔记本,戴上100度的老花镜,商朝阳对着电脑屏幕上的人像忙起来。

  “他就像上瘾了。”商朝阳的妻子周如燕说,每天直到晚上11点入睡前,商朝阳的心思都扑在寻亲上。

  当商朝阳不知疲倦地讲述寻亲者的悲欢离合,周如燕也逐渐被丈夫拉入这个赛场:帮他回复求助信息,陪他去乡村走访,给他拍视频扩散寻亲消息,协助他办认亲活动,成为寻亲志愿者。

  “你后悔开始帮人寻亲吗?”商朝阳没正面回答,只是感叹:“确实太累了,有点吃不消。”

  而手机上如潮水般涌来的求助信息,和那些刻在心底的团圆时刻,依旧推着他往前。

  从埋怨到理解并参与,如今,周如燕对丈夫的“上瘾”有了新的解读:“他这份爱好是别人找到来路的一份希望。”

  周如燕不再奢望他停下来,只希望尽己所能帮帮他:“他说等做到退休,还要拉上我一起做寻亲志愿者。”


钱江晚报 潮新闻·读城记 a0002 “能快点就快点,他们等不起” 2023-11-21 26459136 2 2023年11月21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