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江晚报 数字报纸


a0015版:潮新闻·大健康

微创小内镜,解决早癌大麻烦

3E技术
让95岁急重症爷爷化险为夷

  随着消化道内镜技术发展,胃肠镜下的微创治疗已经成为消化道各种良恶性病变的首选治疗方式。

  浙江省立同德医院消化内科团队运用内镜技术进行微创手术治疗,开展超声内镜(EUS)镜下治疗、内镜下粘膜剥离术(ESD)、十二指肠镜下胆胰疾病微创治疗(ERCP)3E特色技术,既治愈了疾病又让患者免于动大刀之苦,给早期胃癌、粘膜下肿瘤、胆管结石、胰腺假性囊肿患者带来福音。

  85岁老人查出早期胃癌

  没开刀就治愈了

  五年前,85岁的冯爷爷(化名)患慢性萎缩性胃炎十来年了,因突然出现了便血,非常紧张,家人带他找到浙江省立同德医院消化内科主任费保莹主任医师看诊。

  胃肠镜检查中,费主任在老爷子粗糙的胃黏膜上发现了1公分左右的异常凸起病灶,凭着丰富经验,他意识到很可能是早期胃癌,随即,对病灶实施了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SD术),把有病变的组织完整地剥离。

  半个多小时,冯爷爷胃部的病灶就被完整切除,身体表面一点创伤都没有。术后一天,冯爷爷就能下床走动,住院3~4天后,他就开心地出院了。

  术后病理活检证实了费主任的判断,这是一个黏膜内癌,还好及时发现,切除彻底,基本达到了临床治愈,后期冯爷爷只需要定期随访复查胃镜就行。

  今年,冯爷爷已步入90岁高龄,生活质量和正常人一样。最近一次复查胃镜,费保莹主任告诉他,经ESD术后的病灶已经是个小疤痕了,周围也没有病变,每次听到费主任宽慰地说“一切都好”,冯爷爷的子女们都安心了。他们说,费主任技术好拆除了早癌炸弹,父亲才能继续安享晚年。

  费保莹主任表示,与传统外科手术相比,ESD术的创伤小、术后恢复快、费用低,已成为无淋巴结转移风险的早期胃癌患者首选的治疗方式,患者术后5年生存率可达90%~95%。

  据悉,EDS术也是目前技术难度最高的内镜微创术之一,因为是在薄如蝉翼的消化道内壁上进行,对主刀医生的专业技术要求也非常高。去年,在费保莹主任的带领下,省立同德医院消化内科开展了300多例ESD手术,让许多伴随基础疾病的超高龄患者化险为夷。

  无需开胸破肚

  内镜微创取结石

  胆管结石是常见病,痛起来却要人命。95岁的陈爷爷(化名)在确诊慢性心功能衰竭伴急性加重后,又查出胆总管被结石堵住了,不及时治疗有可能并发感染性休克。

  年近百岁,基础疾病缠身,究竟是药物保守治疗、内镜治疗,还是外科手术呢?

  在与家属充分沟通后,费保莹主任选择了创伤相对小的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术),无需“开胸破肚,吊引流袋”,通过内镜下微创治疗就可以取出结石。

  手术中,费保莹主任用十二指肠镜,经口腔进入消化道,插入陈爷爷的十二指肠降段,找到胆管开口,发现一颗结石正卡在他的十二指肠乳头开口处,他又熟练地使用导丝插入胆管,行十二指肠乳头扩张术,用网篮把结石套了出来,解除了胆道梗阻。

  在团队通力合作下,陈爷爷术后配合抗感染等治疗,腹痛很快消失了,一周后康复出院。

  费主任介绍,ERCP术日益成熟,已经成为当今胆胰疾病重要的诊治手段,可以开展十二指肠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术、胆总管取石术、胆道狭窄扩张及引流术等治疗。

  治疗中,选择性胆管插管的成功是治疗的关键,即使是经验丰富的内镜医师,也不是百分百能完成选择性胆管插管。而近年来,浙江省立同德医院消化内科采用新型针状刀点状开窗术等新技术,插管成功率达98%以上。

  内镜遇上超声

  消化科医生有了透视眼

  几个月前,30多岁的周先生(化名)患了急性重症胰腺炎,经治疗后症状好转,又因上腹部胀痛复查CT时,发现了9厘米大的胰腺假性囊肿,对胃腔造成压迫,吃饭都困难。

  “巨大假性囊肿可合并感染、囊肿内出血、胃肠道梗阻等并发症。”费保莹主任综合分析周先生的病情后,决定为其实施超声内镜(EUS)引导下胰腺假性囊肿塑料支架引流术,这项内镜下的微创技术对比以往外科手术或经皮穿刺引流,创伤更小并发症更少。

  费主任解释,超声内镜就是把微型超声探头置于内镜前端,进入胃腔后,既可直接观察腔内形态,又可进行实时超声扫描,能发现普通内镜下双眼看不到的病变,这种新的检查技术又被称为“消化医生的透视眼”。

  借助超声内镜的引导,费保莹主任顺利将穿刺针刺穿胃壁进入到囊肿腔,然后在囊肿和胃腔之间搭了个“桥”,放置引流管,瞬间,大量淡黄色液体被引流到胃腔,囊肿很快就缩小了,胃部警报解除。

  术后,周先生腹痛腹胀症状得到了缓解,一周后再复查CT,囊肿已基本消退。


钱江晚报 潮新闻·大健康 a0015 3E技术
让95岁急重症爷爷化险为夷
2023-11-29 钱江晚报2023-11-2900007;26477410;26477487| 2 2023年11月29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