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江晚报 数字报纸


a0003版:潮新闻·人文读本

文章导航

在杭州访石探碑,许力发现了众多“第一次”

与古人同走一条路

许力

  在杭州访石探碑,许力发现了众多“第一次”

  与古人同走一条路

  本报记者 马黎

  那天,灵隐飞来峰景区,著名的“一线天”,也就是龙泓洞洞口,一度“堵塞”。

  “这个导游,叽里呱啦讲了那么多,把路都堵死了。”

  “这个导游很烦。”

  邵群笑着,一直帮“导游”疏导交通。

  “导游”叫许力。走到“黄山谷”石刻处,他果然“走不动”了——

  “这并不是黄庭坚的作品。而是‘粉丝’钱泳以黄庭坚的笔法写的。钱泳对黄庭坚书法的临摹,从十八九岁就开始了。这幅摹作,刻于嘉庆元年秋。为什么他要临摹并刻在飞来峰?钱泳意识到,在整个西湖,苏黄米蔡,独独少了黄庭坚,他觉得有遗憾,所以以山谷书风,补了一首诗,向他致敬。”

  “导游”讲完以上这个故事,听课的人群,迅速呈包围之势,追着两个人跑——邵群,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灵隐管理处副书记;许力,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特聘教师、中国美术学院现代书法研究中心研究员。

  这样一场探寻摩崖石刻的“现场课”,今年在杭州的山水间,时常发生。

  这两年,访碑探石的粉丝,越来越多,我有几个朋友经常做梦都要梦到自己发现“这块石头有字”,醒来之后还要叹息一会儿。今年,国家文物局印发了《第一批古代名碑名刻文物名录》,包含古代碑刻、摩崖石刻等文物共计1658通(方),浙江省入选的38通(方)重要文物中,就有当代摩崖爱好者在这两年的最新发现。

  许力便是其中之一。

  摩崖石刻,是古代文人寄情山水之余非常喜欢干的一件事,千百年以后,这些摩崖石刻就成了现代人与古代人交流的平台。许力多年行走在山水之间,把浙江大地上唐人留下的痕迹拾掇起来,写成了一本新书《唐诗之路上的唐代摩崖》,最近由浙江古籍出版社出版。三位文艺界大咖王刚、倪萍、何冰,都在为这本书打call。

  当然,读这本书最好的方法,除了听许力讲,应该是“真听真看真感受”。

  今年,电影《长安三万里》很火,唐代诗人除了写诗,石刻遗迹在杭州也不在少数。杭州是唐代石刻的一个集中地,源于白居易的领衔和推崇。在新书里,许力做了统计:一者,飞来峰上五处;二者,市中心唐开成经幢一处(记者注:也就是灯芯巷的龙兴寺经幢);三者,吴山青衣洞一处;四者,钱塘江南岸,双浦定山风水洞一处等七则唐人题名。

  今年7月的一场钱报读书会,我们首次走到室外,跟着许力探访了杭州的唐代摩崖。他选了市中心的吴山。

  杭州人熟悉得不得了。为什么还要去?

  杭州之名首次在历史上出现,在隋开皇九年(589),隋平陈后,废郡设州。两年后,在凤凰山东麓建成州治。州治,也就是一个州最高行政长官的官署,相当于“市政府”。唐代,州治东移,唐代的州治里只有一座山,就是吴山,成为唐代杭州的中心。自从凤凰山被割弃于城外,吴山也逐渐成为明清杭州城内唯一的山。我们说吴山是杭州的老灵魂,不是虚词。

  作为盛唐时期的城市中心,必然会留下大量遗迹,我们在杭州城内目前能看到的最古老的摩崖,就藏在吴山,青衣洞口,留有唐代道士诸葛鉴元的隶书摩崖。这是杭州城内最早的摩崖题刻,唐代开成五年(公元840年),距今已有1882年。

  除了这处“最早”,许力特意为我们设计了一条吴山探访摩崖的路线,比如,韩侂胄的玛瑙池,啥样子?感花岩上,有数量众多的摩崖题刻,崔护和刘禹锡两个唐人的典故你知道吗?走完,很多人发现自己是假杭州人。

  其实,熟悉许力的人都知道,他的“本职”工作,是书画研究,长期致力于古代美术史、金石学、以及古典园林学领域研究。这个台州人和杭州这些石头之间的缘分,是怎么来的?

  时间回到11年前。

  2012年,许力正在撰写一篇书画鉴定的论文,需要拿石刻文字文物来反证卷轴画的真伪,其中有一个很重要的内容:钱镠。

  他的研究方向是文字类石刻保护,从文字切入,关注文字的断代。

  钱镠目前可见传世的作品只有两件,一件是浙江省博物馆藏钱镠钱俶《批牍合卷》,另一件,为民间收藏。但是,他又从金石学著录里找到了另一条线索。有一件摩崖石刻,在2002年被人发现了,正是吴越王的楷书作品。

  他来到杭州玉皇山访石,印证这块摩崖是否真实存在,保存状况如何。那次,他只是想找到一些文物,作为论文里的论据,没有想到,要去深入研究一个独立的学科。“金石学在古代就是考古学,等于我从卷轴画的研究,直接切入到金石学的研究,对于我来说,邵群老师给了我一个契机以及无私的帮助,让我切入到这么一个领域中。”

  这些年,许力披沙拣金,对摩崖石刻做了深入研究,一块是文字类的切入,文字、题记、题名等等。第二部分,他做古代美术史研究,对图像敏感,在访碑的过程中,找到了很多器物和图像之间的关联。

  飞来峰天天都有新发现,一点不夸张。

  2020年,邵群和许力在天天走过的路上,还发现了新的北宋题记——苏轼的好朋友、北宋文学家晁端彦“侍亲来游”,熙宁十年(1077),他陪着自己的亲属来游玩。题刻就在冷泉溪北岸,飞来峰康熙榜题的边上,“这么天天走上走下都没有看到。”

  许力说,飞来峰的摩崖石刻,奠定了西湖摩崖石刻群的底子。西湖摩崖石刻群最重要的几件,都在飞来峰。

  卢元辅的《游天竺寺》诗刻,许力和邵群找了好多年,一直没有发现。一个雨天,两人继续访,经过很多崖壁,树叶也没清理。邵群和许力沿着山壁来回走了好几遍。他们怕走错路,而周边的崖壁上,并没有字的痕迹。

  就这么来回几次之后,在水塘的内侧,许力一只脚差点要陷进去,还好有根树枝伏在上面。他们就踩着树往里壁走。许力看到,呈皱褶状的崖壁上,隐隐约约有字。

  傍晚,夕阳照在崖壁上,反光很容易看到字的凹痕,首先看到的,就是“大唐”两字。

  卢元辅题诗的第二行,就是“大唐(此二字系后人加刻)杭州刺史卢元辅”。难道这就是我们找了那么多年的卢元辅诗刻吗?

  倒挂的荆藤、树枝挡住了视线,他拿着手机,隔着藤蔓,先拍了一张照片。站在路边,他们两个再扒开树枝一看——卢元辅。

  “他很兴奋,激动死了,跟疯子一样。”邵群说。

  这是目前为止现存的杭州最早的摩崖石刻之一,也是唐诗之路上重要的一首唐诗。

  卢元辅是杭州刺史,是诗人,这又是一首写杭州的诗——唐元和八年至十年间,卢元辅来杭任刺史期间所留,而且曾经被著录过——“这是什么样的一种感受?你忽然觉得你跟他在这里遇到了,有一种时空交错的感觉。”

  我们和古人走着同一条路。

  今年,杭州有几个和宋代相关的热门书画大展,比如中国美院美术馆的“宋韵今辉”、浙江美术馆的“意造大观”。 江南这个词是如何在书画中形成的?一千多年杭州西湖景观的发展史是如何逐渐清晰起来的?作为几个大展的幕后参与者,许力想把大宋的风华,西湖的文化滋养,通过古人的一笔一划,讲给你听。


钱江晚报 潮新闻·人文读本 a0003 与古人同走一条路 2023-12-17 钱江晚报2023-12-1700008;钱江晚报2023-12-1700016;钱江晚报2023-12-1700014;钱江晚报2023-12-1700013;26516594|;26516591| 2 2023年12月17日 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