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一步缩小医疗、教育、交通等公共服务差距
这场犀利问政
为杭州西部山区“打补丁”
本报记者 徐婷 通讯员 费颜
闫雨婷 摄 |
临安山区交通出行已大大改善 视觉中国供图 |
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民有所呼、我有所为。
昨天下午,2023年杭州市第二期“公述民评”面对面电视问政活动第二场举行,本场“公述民评”围绕“推进西部山区公共服务优质均衡发展”开展,分别从医疗卫生、教育文化、交通出行等方面进行了三场圆桌讨论。
在杭州,西部各区县(市)地处山区,与主城区相比,发展相对滞后,特别是公共服务水平还存在一定差距。
为进一步缩小区域发展差距,促进共同富裕,杭州市委十三届五次全会提出实施市域协调均衡发展攀登行动,进一步加快西部区县(市)跨越式发展。2023年安排的15亿元市级专项补短资金、26个年度具体项目,有力有序推进公共服务优质均衡发展。
改善乡村就医环境,三级甲等医院全覆盖
西部山区村民和民意代表等提出,乡村就医方面存在一些不便,如药品不足、医疗水平相对落后、就医路程较远等。
杭州市卫健委副主任崔威武回应,市一医院桐庐医院拟定2024年9月启用,市七医院浙西院区已于2023年8月启用,淳安县中医院于2023年4月成功创建三乙。接下来,杭州将力争在2025年实现每个西部区县都有一家三级甲等医院。
为留下基层卫生专业人才,今年杭州财政加大力度,对扎根基层的医务人员,按照人均6000元/年的标准设立了岗位补助,重点往偏远的、条件艰苦岗位上的医务人员倾斜。
建德市长王新锋则提到,当地正考虑在一些人口相对比较聚集的地方,在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之间,把村卫生室提级为“区域卫生服务中心”,从人力资源、医疗资源、药品储备等方面加大服务力度。2024年,建德谋划了15个区域卫生服务中心。
优化农村小规模学校,改善办学条件
教育是百年大计,这些年,农村孩子也有了较好的教育环境。不过,在杭州西部偏远地区的薄弱学校,硬件条件、教师人才方面仍然有较大需求。
随着城镇化进程大幅加快,农村人口结构发生了变化,有些农村学校的适龄儿童数量也大幅下降。目前杭州地区在校人数100人以下的学校还有27所,其中临安10所,淳安13所,桐庐、建德各2所。
杭州市教育局局长钮俊表示,要科学评估这类学校,进行优化布局或提升改造。他说,具有撤并整合条件的,要分步予以撤并整合,逐渐实现高中向县城集聚,初中向片区的中心乡镇集聚,小学要向乡镇的中心地段集聚。
而评估后判定,尽管学校比较偏远、入学人数比较少,但为了保证每个孩子都有学上,在一定时间之内必须要保留的,就要改善办学条件,“杭州市财政从今年开始到2025年,连续三年每年将投入3000万元的资金,主要就是为了改善这些农村小规模学校的办学条件。”钮俊说。
升级换乘点,村到城更顺畅
一直以来,杭州为促进西部山区加快发展,积极谋划西部融杭大通道,抢抓快干建成一批重大项目,持续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通过实施打通公路“断头路”三年计划,在西部五县(市)打通断头路24条。但对西部山区村民来说,交通出行方面,还有道路过窄、班次较少、等候时间太长等问题。
杭州市交通运输局党组书记毛根洪表示,如今杭州西部山区地铁通了、高铁通了,从区县(市)到主城区的交通大大改善,但要让所有老百姓受益,还有村到城的交通问题需要改进。
他提到,为更好实现老百姓从村里到城里的交通顺畅,目前正聚焦常态化客流的换乘点升级,比如高铁站和地铁末端站、乡镇人员聚集的客源地等,“目标就是平均不超过两次换乘能够实现从村里到城里。”
此外,针对特定旅游人群,将增加通往旅游景区的公交班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