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江晚报 数字报纸


a0003版:潮新闻·特别报道

“沙漠造新城”计划、385米高非洲第一高楼、苏伊士运河经济走廊……
背后都有中国企业的影子

中国人在埃及造“新金字塔”

沙漠中醒目的“非洲第一高楼”
巨石埃及生产车间

  如果说金字塔代表着古代埃及建筑奇迹,开罗以东约50公里沙漠中的新行政首都中央商务区(CBD),则彰显着文明古国的现代建筑奇迹。

  385米高的非洲第一高楼“标志塔”,被称为“新金字塔”。该项目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中标建设,也是中国与“一带一路”共建国家迄今最大的房建项目。

  中国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后,埃及是较早响应的国家。十年来,中埃经贸合作成果丰硕。中国自2012年起连续11年成为埃及第一大贸易伙伴国,是对埃投资最活跃、增长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双方打造了埃及新行政首都中央商务区、中埃泰达苏伊士经贸合作区等多个“一带一路”典范工程。不少浙江企业在埃及投资建厂,进行文化交流,实现合作共赢。

沙漠的新首都

中企承建项目成为里程碑

  由开罗老城区向东行驶约50公里,在沙漠腹地一座“天空之城”拔地而起,这是由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建筑”)承建的埃及新行政首都中央商务区。

  该区总占地面积64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92万平方米,包含20个高层建筑单体及配套市政工程。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标志塔”项目,塔冠最高点385米,被誉为“非洲第一高楼”。

  为缓解首都压力,埃及启动“沙漠造新城”计划。中国建筑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这是目前中国企业在埃及建设的最大项目,被视作中埃合作的里程碑和“一带一路”最大群体项目以及典范工程。

  “我们非常注重本土化,雇用了1.6万名员工,为当地创造了近3万个就业机会。”该负责人介绍,为提高埃及员工的专业技能,中国建筑还专门建立了中国在埃第一所教育公益机构“鲁班学院”,已向3000名当地青年人提供在建筑工程领域学习和培训的机会。

  新行政首都是一座智慧之城。中国建筑秉持可持续发展和环境友好理念,在项目建筑外墙采用了隔温新材料,还建设了节能中心,以减少冷却塔数量,从而实现人工智能和智慧管理的融合。

  “我们还在阿拉曼新城建设一个由5栋建筑组成的超高综合体项目,总建筑面积109万平方米。”该负责人告诉记者,阿拉曼未来会成为埃及的“夏都”,项目建成后将成为埃及新地标,推动埃及北部地中海沿岸地区现代化发展。

浙企成先行者

买地扩建计划一个接一个

  自埃及新行政首都向东,荒凉戈壁中有一大片工业集群地,厂房一个挨着一个,随处可见中文——这里是中埃泰达苏伊士经贸合作区。

  中埃泰达苏伊士经贸合作区是中埃“一带一路”合作的先行者。埃及泰达执行董事助理张植祥告诉记者,经过15年的建设,目前泰达合作区共吸引超140家企业入驻,实际投资额超16亿美元,缴纳税费超2亿美元,直接解决就业5000人,产业带动就业约5万人。埃及总统塞西称之为目前苏伊士运河经济走廊最成功的项目。

  张植祥告诉记者,浙江企业最早一批进入园区发展。目前园区内最大的一家企业——巨石埃及玻璃纤维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巨石埃及”)就由浙江桐乡的巨石集团投资。

  巨石埃及完成了4条玻纤生产线和配套辅助项目建设,总投资近10亿美元,是中国在海外自主建设的首个大型玻纤生产基地,也是中国迄今为止在埃及制造业领域投资金额最大的项目,填补了非洲玻纤行业技术空白,使埃及成为世界第四大玻纤生产国。

  巨石埃及副总经理沈小冬亲历了公司发展:“目前公司里中国员工仅有30多人,其余2000多人全部招聘埃及员工,本土化比例达到了98%以上。”

  据介绍,十年间,巨石埃及累计为当地创造了约超4000万美元的税收收入和超10亿美元的外汇收入,成长为共建“一带一路”上的一颗明珠。

  在离开罗不远的十月六日城,记者见到了来自宁波的埃及快虎摩托公司(以下简称“快虎摩托”)董事长胡汉浩,以及6家快虎摩托车生产厂房。

  2008年胡汉浩第一次来埃及,当时他为宁波一家企业来催账。没想到造化弄人,胡汉浩选择留在埃及创业。他把先进的浙江制造和管理的经验带到了埃及。

  快虎摩托的销售服务窗口前排起了长队,埃及人只要在快虎买了摩托车,从上牌资料准备到售后,都能享受一条龙服务。

  “埃及这里车辆上牌需要很多资料,我们开设了4个专门的窗口,为客户上牌提供前期服务。”胡汉浩说,快虎摩托销售品牌haojue、PNE(自有品牌)全都在埃及生产,从零部件生产、涂装到组装,都在厂区一体化完成。

  依托技术优势和服务优势,快虎摩托很快成为埃及摩托车产业的龙头,尤其是三轮摩托车和两轮摩托车在埃及销量位居首位。

  “我们还在萨达特工业区新建新工厂,占地26000平米,目前在建设中。另外,我们在新十月六号城工业区买了80000平米土地,用来建新的工厂。”对于未来,胡汉浩有很多新计划。

中华文化升温

中文教学进入教育体系

  这些年,埃及导游出现一个特别现象:越来越多的导游喜欢学中文,越来越多的导游能把中文说好。

  导游欧拉是一个中国通。“我上大学的时候就学的中文。”欧拉向记者介绍,2022年9月,埃及中学中文教育试点项目启动,标志着中文教学进入埃及国民教育体系。“中文热”“中华文化热”开始在埃持续升温。

  “一带一路”是文化交流之路。来自丽水青田的吴先青在埃及办厂经商,又以文化为媒,先后创办了旅埃华人报、华人头条-埃及站、埃及华人官微、德仁中文学校等文化产业。

  “最初的想法非常单纯,在开罗华侨华人的孩子,包括我的孩子,没有地方学中文。”2010年,吴先青携手几位侨领在开罗创办了德仁中文学校,由他担任校长。

  “每个周末两天总计10节课,主要教习汉语、常识(中国文化常识、中国历史常识、中国地理常识等)、美术、书法、武术、音乐等优秀的中华文化。”吴先青介绍。

  记者采访结束离开时,传来了德仁中文学校的师生合唱声:“我爱我的国,我爱我的家……”


钱江晚报 潮新闻·特别报道 a0003 中国人在埃及造“新金字塔” 2024-01-04 钱江晚报2024-01-0400007;钱江晚报2024-01-0400013;钱江晚报2024-01-0400010;26559326;26559327|;26559329| 2 2024年01月04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