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江晚报 数字报纸


a0006版:潮新闻·读城记

送教六年,终有一别

一场不说再见的别离

  本报讯 当时73岁的退休教师陈孝林和13岁的先天性脑瘫患者陈宇凡,因为嘉善县西塘镇大舜小学副校长李冰玉一通试探性的电话,在2017年秋天相遇。

  “你想不想读书?”“很想,非常想。”一问一答间,教了一辈子语文的陈孝林决定每日上门给宇凡补课。

  这个承诺,陈孝林守了6年。到宇凡家短短七八百米的乡间小道,成了陈孝林退休后走过最多的路(本报3日5版已做报道)。

  这6年里,宇凡已经习得汉字5000个,学会古诗200首,写了作文100多篇及小诗70首,会用成语3000个,日记两年间共写下700多则,彻底告别了“目不识丁”。

  由于村子要动迁,陈孝林即将搬到镇上居住,无法继续“送教上门”。在上最后一课前,师生二人在1月6日办了一场简单却隆重的“答谢会”,感谢这些年曾关心帮助过他们的爱心人士。

  “六载送教上门,师生胜似爷孙”,1月6日一大早,宇凡就让爷爷把这面红通通的锦旗挂在了门前,这是他要送给陈老师的礼物。

  来到答谢会现场的爱心人士有30多人。

  宇凡的爷爷陈土林一上台,就抹起了眼泪,他拿着话筒说,谢谢陈老师,要是没有陈老师,宇凡没有办法融入这个社会。

  而作为最了解宇凡的人,陈孝林早在5个月前就开始了他的计划——锻炼宇凡的自习能力。

  “知道要搬家的时候还在去年春天。”陈孝林说,“所以我连暑假都没给宇凡放,抓紧让他学还不是很熟的成语。”

  这个“学”是自学。他要求宇凡每周自学20个成语,到月底时考核一次。

  考核的方式也很有意思,“比如‘兴高采烈’,我就手舞足蹈做给宇凡看,让他写下这个词汇,而不是简单的听写”。

  陈孝林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让宇凡在往后的日子里能举一反三,适应社会的发展。陈孝林说,“我也会常回来看看,有任何问题打电话,随时帮他解答。”

  那么宇凡呢,关于未来,他有什么期待?

  “我也想当一个志愿者,我还想开家超市。但我还是舍不得陈老师,谢谢他……”

  说这些话的时候,宇凡双手快速比划着。

  答谢会的最后,大家切了蛋糕送给陈孝林和宇凡,甜甜的味道一如这场没有说再见的离别。   本报记者 施雄风


钱江晚报 潮新闻·读城记 a0006 一场不说再见的别离 2024-01-08 26566110 2 2024年01月08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