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江晚报 数字报纸


a0016版:潮新闻·健康读本

深陷“围城”的你
努力为自己
打开一扇门

  春节将近,大家放松休闲以及阖家团聚之时,亲朋往来不可避免,也会遇到更多的聚会和应酬。在这种情况下,很多人都患上了“春节社交恐惧症”。

  这样的“社恐”人士,按照现在年轻人流行的语言叫做“I人”,指的是性格比较内向的人。和其相反的,叫做“E人”,自然指的是性格外向的人。其实,一个人是“E人”,还是“I人”,并没有好坏优劣的分别,只要心理是健康的,性格是开朗,还是内敛,倒没有那么重要。

  不过,一些极端的情况,还是需要关注并警惕。虽然不少人的“春节社交恐惧症”,只是一种自我戏谑调侃,但也要看到,也确实有一些人存在真正的“社交恐惧症”,他们对社交焦虑和恐惧,背后可能藏着抑郁症、双相情感障碍等心理和精神层面的疾病。这种状况,大多都是“后天”导致的,在社恐一次次叠加的处境中,产生自我怀疑,然后就会更社恐,在这种恶性循环中,逐渐失去社交能力,建立起了一座情绪“围城”,在身心上双双滑向“深渊”。

  这些人被关在社交的囚笼里无法挣脱,原因出在何处?难道是“社交”这事,本身就有问题?他们这些人,可能确实不需要“社交”?但可不要忘记,按照弗洛伊德人类五大需求层次理论,第三层就是“社交需求”,人还是群居动物,是高度社会化的物种,不能脱离群体而存在,社交实际上也是人的“本能”需求。

  “社交”不是原罪,“焦虑”才是问题。而“焦虑”的根子则在于,个体的社交需求,和社会所能提供的社交供给之间,存在“不适配性”,缺一扇真正能让双方产生“强链接”的命运之门。

  而找到这扇门的方法,打开这扇门的钥匙,也藏在五大需求层次理论中,即最后两层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我们试想,假如一个人能从社交中,满足这两层需求,那社交需求自然能得到更好满足,所带来的便是心情和精神的愉悦。

  就拿春节期间的同学和亲戚聚会来举例,如果大家都能更真切关心彼此的情况,送出真切的建议和温暖的话语,更多的是倾听、理解和尊重,双方都能收获“情绪价值”,在关怀甚至帮助对方的同时,自我价值也得到了实现,而不是粗俗的攀比、炫耀和斗富,将一个“情分场”活脱脱变成一个“名利场”,那又怎么会“emo”呢?若社交都能如此“交”到大家的心坎里,那还有什么焦虑和恐惧?

  寄希望于每一场社交都能实现高质量,实现和自己的“高度适配”,也不现实。但对于个体而言,这也并非是一道“无解题”,可以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锻炼自己拥有一颗强大的内心,提升抗压能力,在勇敢做自己的过程中实现价值自洽。自己强大后,要在社交中尽可能做到尊重他人、真诚待人,为营造平等尊重的社交氛围做出个体努力。因为只有先改变自己,才能改变世界。

  那些身处“社交焦虑”围城之中甚至正在滑向深渊的人,诚心希望你们不要轻易放弃自己,再加一把劲,努力打开自己奔向社会和汹涌人潮的那扇门,更好认识自己,认识社会,看到不一样的天地,做一个向阳而生的人。与此同步,他人的关切、社会的关怀,科学综合的现实治疗体系,也是不可或缺的。无论是尊重,还是价值实现,最终讲究的还是一个“多向奔赴”。在相互扶持、守望相助中,我们距离光明会越来越近,距离深渊则会越来越远。

  本报评论员 王彬


钱江晚报 潮新闻·健康读本 a0016 深陷“围城”的你
努力为自己
打开一扇门
2024-01-29 钱江晚报2024-01-2900010 2 2024年01月29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