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惊蛰,西湖边各种“春色”陆续登场
喊一声“茶,发芽!”
祈盼龙井茶有个好收成
本报记者 段罗君
植物园的早樱 倪雁强 摄 |
杭州龙井茶园 视觉中国供图 |
今日惊蛰,西湖边各种“春色”陆续登场
喊一声“茶,发芽!”
祈盼龙井茶有个好收成
本报记者 段罗君
今天,迎来惊蛰节气,意味着仲春开始。
春天里的节气,从立春、雨水到春分、清明和谷雨,都自带温润和煦的气质,唯独“惊蛰”是个例外。
惊蛰节气要传递的天气信息量很大,一个“惊”字,就带出了春雷。因此,在古人眼中,相比于其他春天里的节气,惊蛰似乎有点石破天惊的气势。就像比赛场上的发令枪,随着春雷一声响,惊醒了蛰伏于地下越冬的小虫子。其实,这是个美丽的误会。
本期谈个天,我们来说说惊蛰节气,期待慢慢靠近的春天。
唤醒动物的
是无声的回暖
惊蛰,是春天的第三个节气,又名“启蛰”,西汉时,人们为了避开汉景帝刘启的名讳,改为“惊蛰”。惊蛰节气不仅改过名字,还改过时间顺序,在汉代以前,惊蛰是排在雨水前的节气。
昆虫入冬后藏伏土中,不饮不食,称为“蛰”。《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二月节,万物出乎震,震为雷,故曰惊蛰,是蛰虫惊而出走矣。”古人认为是春雷惊醒了蛰居的昆虫,因此才将这个时节命名为“惊蛰”。
其实,这是个美丽的误会。我国春雷进程有着很大的地域差异,全国各地春雷始鸣时间早晚各不相同。惊蛰节气期间,春雷的影响范围主要在南方地区,北方大部地区此时还未迎初雷,所以,“惊蛰始雷”并不适用于我国所有地区。
从历年的记录来看,杭州初雷出现的平均时间为3月8日,不过,杭州的初雷不按常理出牌,也是常有的事。比如2012年,2月14日就炸响了初雷;2013年,杭州的初雷出现在3月11日凌晨;2011年,初雷直到4月15日才姗姗来迟。
但其实真正唤醒动物的,不是有声的惊雷,而是无声的回暖,回暖是惊蛰时节最明显的气候特征之一。
可以预见的是,绵软的细雨和激烈的雷雨或许就是接下来的天气写照。
翁家山“喊山祭茶”
祈盼今年茶叶更好
在民间有“惊蛰吃梨”的习俗。吃梨有两层含义,一是“梨”是“离”的谐音,惊蛰日这一天,吃梨可以远离虫害,让庄稼在新的一年获得丰收;乍暖还寒时节,吃上一个润肺生津的梨,也是另一种“离”——远离病痛。
梨在我国有着3000年栽培历史,人们也赋予它许多特定的含义,在山西,惊蛰吃梨“吃”的是离家创业的艰辛。
相传,山西有名的商人渠家,早年靠卖梨创业发家,后代在惊蛰这天走西口,临行前,家中长辈会递给他一个梨,告诉他,先祖贩梨创业,历经艰辛,要努力光耀门楣。后来,走西口的人都纷纷仿效。
在杭州,惊蛰日这天,翁家山村还有“喊山祭茶”的习俗。
据说,翁家山最早的定居者,是因为一场水灾从福建省龙岩市上杭县迁移至此,村民世代从事茶叶生产,“喊山”的习俗也就继承了下来。不少人没听过也不奇怪,因为这个风俗曾断了80多年,上一次较大规模的喊山活动是在1936年。直到2022年的惊蛰,翁家山村才重启“喊山祭茶”风俗。
今年惊蛰,翁家山村“喊山祭茶”还会继续。喊一声“茶,发芽!”除了传承,也是祈愿茶叶有个好收成。
雷雨加大风
冷空气再度来袭
刚刚过去的双休日,杭州迎来了难得的晴朗天气,隐隐感觉有一丝春意。不过今天和惊蛰一同到来的并不是持续回暖,而是冷空气,有点“烟雨湿阑干,杏花惊蛰寒”的味道。
受冷空气影响,今天杭州有中到大阵雨或雷雨,淳安、建德、桐庐、临安西部等地局部暴雨;今天中午至明天下午,全市大部分地区有5~7级偏北风,其中高山区和江湖水面最大风力8级。
7日~9日,杭州受冷高压控制,天气以晴或多云为主,同时昼夜温差增大,早晨最低气温1℃~4℃有霜,山区0℃左右有薄冰,白天最高气温13℃~16℃。
杭城的气温变化,难道也应了那句老话,“惊蛰刮北风,从头另过冬”?虽然还会冷上一段时间,3月下旬甚至还可能会出现“倒春寒”,但天气逐渐回暖的大趋势是不变的。
3月的气温之所以如此多变任性,那是因为眼下这个时候,冬未去,春未到,正处于过渡阶段,冷空气尚未退位,暖湿气流又步步紧逼,逮着机会就开始掐架。尤其是杭城的早春,那是出了名的“四季穿越”。
虽然杭城的春天还得再等等,但花花们依旧按照自己的节奏渐次开放。
太子湾公园的春色“顶流”郁金香已经陆续开放,杭城摄影人里尔拍到了苏堤南口悄然开放的桃花,“这是西湖最早开的桃花,但还是比往年迟了三四天。”
植物园也传来了一个春天的消息,第一波早樱迎来盛开,粉色的樱花和梅花同林,给春日增添了不少浪漫氛围,吸引许多市民踏青游览,园内的天目玉兰也开了。
每年这个时候,上天竺法喜寺是杭城人最期待的玉兰花观赏地,这里有一株明代古玉兰已超过500岁,是杭州年纪最长的玉兰树。
接下去趁着天好去感受下,杭城已从遥看近却无的淡淡春色,逐渐变得缤纷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