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江晚报 数字报纸


a0002版:潮新闻·成长读本

文章导航

春时春景话春游

  “上马临出门,出门复逡巡。回头问妻子,应怪春游频……假使得七十,只有五度春。逢春不游乐,但恐是痴人。”

  白居易写下这首《春游》的时候,肯定不会想到,1100年后,他喜欢而妻子抱怨的“春游”会演变成全民活动,甚至成了中小学生每年春天的期盼。

  草长莺飞、杨柳拂堤,正是春游好时节。而每一次春游,又是学校老师和同学们的大事,有的学校还会确定当年的春游主题,比如参观博物馆、运动健身打卡、寻找文物古迹……总之,新颖、有意义、有收获,是许多学校组织春游时的要求,为的是在春游中增进同学间的友谊,给大家留下读书时的点滴美好。

  一周前,一则与春游有关的新闻刷屏:

  宁夏固原二中和弘文中学2000多名师生,往返16个小时徒步108里,到任山河烈士陵园为391名烈士扫墓。

  这项活动从1995年开始坚持了29年。在中学时代进行这样的长途跋涉,这对少年们未来的人生意味着什么?一位曾在2016年参与徒步如今已走进大学校园的弘文中学校友写下这样的留言:这是磨砺挑战,是大家共同的回忆,是任山河让我们有了归属感、自豪感,让我们知道自己也是很厉害的追风少年。

  这场春游,让全国人民看到了这样一批骨子里有冲劲的少年,也看到了春游的积极意义,它可以远不止单纯游玩那么简单。

  而实际上,春游这事,甚至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在它出现的两千多年历史里,从来就没简单过。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中国人的四季生活各有风景和情趣,若论一年出游的时节,春游毫无疑问占据了重要位置。无论是文献所记,还是民俗传承,甚至是今天的旅行,春游总是最受欢迎的。它是数千年来中国人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春游文化。

  《诗经》里有大量描写男女春游时发生的故事,比如《郑风》写:“出其东门,有女如云。虽则如云,匪我思存。缟衣綦巾,聊乐我员。”说的就是郑国人喜春游,出了城东门,满眼都是花枝招展的郊游女子。《郑风》里还有:“溱与洧,浏其清矣。士与女,殷其盈矣……维士与女,伊其将谑,赠之以勺药。”仲春时分,在清波荡漾的溱水、洧水之滨,青年男女“秉兰”相会、笑语“相谑”,互赠爱情之花芍药。

  上巳节,算得上是汉民族的一个很有意思的节日,定于每年农历的三月初三,相传是黄帝诞辰日。在上古时代就已成为大规模的民俗节日,那一天,人们会聚在河边,用兰草做的汤沐浴、祭祀辟邪,后来又逐渐加入了结伴踏青、赏花游玩的内容。我们完全可以猜想,《诗经》里那些春日游玩的场景和故事,大都发生在上巳节。

  让人想不到的是,后人心目中严肃、深邃的孔夫子,其实也很支持春游。《论语》“先进”篇里,(曾点)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有时候想想,现在中小学生每年进行的春游,应该就是孔夫子所提倡的“一张一弛,文武之道也”的教育思想吧。

  一组西汉时期的的敦煌壁画,更是呈现了古人在清明时节春游途中“设乐踏舞”“顶杆娱乐”和“攀树摘花”的内容,让人不禁感叹古人春游的内容十分丰富。

  魏晋以后,上巳节改称为三月三,祭祀之事不再提起,逐渐演化为水边饮宴、郊外游春的节日。

  到唐以后,春游这事儿就算是约定俗成的全民活动了,而且成了一个十分隆重的节日。但凡有空,几乎每家都会出去踏青,唐玄宗甚至还专门下旨说,给官员赐钱放假,让大家出去春游。所以,唐时描绘春游的画就特别多,比如展子虔的《游春图》啊,张萱的《虢国夫人游春图》啊等等。写春游的诗也特别多,杜甫那首著名的《丽人行》,第一句“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写的就是杨氏兄妹三月三时春游的情景。

  到了宋元时期,上巳节已经了无踪迹,因为战乱,三月三也几乎在北方销声匿迹,但在南方的西南部分地区依旧流传。广西三月三,就是对中国古代上巳节的传承。这一周,就是广西的三月三,在外打工的广西娃纷纷赶回家,因为“我要回家唱山歌了,没有我我们村可能会输”。

  没了上巳节,那宋以后的人们春游都在干嘛?祭祀又回来了,此后的人们,踏青活动大多集中在清明节前后,人们可以一边祭祀一边春游。

  著名的《清明上河图》为什么这么热闹?因为正赶上清明时节啊,大家忙着祭祀忙着郊游,走来走去。周密在《武林旧事》里也说:“寒食祭先扫松,清明踏青郊行”。

  春游的历史变迁就这么曲折,而春游的内容更是与时俱进、不断丰富。

  先秦时,人们还只是赏花看景谈恋爱,比较单调,场地一般是在河边、田里、湖泊、小岛,十分质朴野趣。唐时就丰富多了,骑马射箭看灯花,群体性活动特别多,许多不是发生在人工景点就是发生在城里。这是因为经过千年发展,物质、精神文明达到了相当的一个高度,且唐的富裕与繁荣当世无两,有条件举办这样的全民春游活动。

  而到了明清,春游时的各种活动十分丰富,祭祀赏花看景都是基础款,放风筝、蹴鞠、植树、荡秋千、做游戏、请客吃饭、呼朋唤友集体远足等,和我们现在玩的内容十分相近。这与社会的全面发展密切相关。

  慢慢发展,春游已不仅是赏景游玩了,现实的社会意义逐渐带入其中,春游不再仅仅是一场游玩。

  90多年前,当时每年有为期一周的春假,大中小学都将这一周用于师生或学生间结伴出外旅行、敦品砺学,算是对两千年春游传统文化的延续。

  1933年春季,清华大学地学系的16名学生到山东几个地方进行了一次旅行,但这次并非单纯的假期旅游,更有促进学科发展、提高学生专业素质的目的。回来后,这些学生写下了两篇考察报告:《鲁大公司“淄川矿业所”视察记》和《山东省立模范窑业厂调查》。

  1948年2月,中共地下党组织了上海交大、复旦、同济等20余所大专院校和部分中学5000余名学生,分三批来到杭州,与浙大、杭高等校学生联欢,并在这过程中举办了于子三事件实物展览,分赠烈士遗照和一·四事件照片,发售纪念章,并且到烈士墓前祭扫,扩大了于子三运动的影响,交流了两地学生运动的经验。

  说起于子三烈士墓,杭州的孩子们大多熟悉,从小到大的春游里,至少都会去祭扫一次;同样的,还有钱塘江大桥旁的蔡永祥烈士纪念馆,春游时节常常天天爆满。祭祀先烈、汲取前行的力量,这是杭州孩子春游的传统项目。

  进入新时期,春游首选项则更多的是去看这个新时代的发展:低碳博物馆、智能科技馆、亚运场馆、美轮美奂的公园和游乐场……

  同学们,你们还有什么好的春游想法和感想呢?


钱江晚报 潮新闻·成长读本 a0002 春时春景话春游 2024-04-13 钱江晚报2024-04-1300013;钱江晚报2024-04-1300017;钱江晚报2024-04-1300019;钱江晚报2024-04-1300016;钱江晚报2024-04-1300012;钱江晚报2024-04-1300020 2 2024年04月13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