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江晚报 数字报纸


a0006版:潮新闻·人文读本

春风浙版好书奖

作家黄传会:仰望星空,书写壮丽

  春风浙版好书奖

  作家

  黄传会

  仰望星空,书写壮丽

  五一劳动节前夕,中国航天传来好消息,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返回舱成功着陆,两个乘组的航天员在太空会师。而不久前,“两弹一星”元勋、“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中国航天事业重要奠基人孙家栋院士刚刚过了95岁生日。

  孙家栋的传奇人生和卓越贡献,被黄传会写进了传记文学《仰望星空:共和国功勋孙家栋》中,该书获得第十二届春风悦读榜浙版好书奖,并入列4月23日央视播出的《全民阅读大会·2023年度中国好书》。

  作家、鲁迅文学奖得主黄传会在其中全景式展现了中国航天事业第二代领头人孙家栋的传奇人生和卓越贡献,刻画了中国几代航天人的不朽事业。从东方红一号到嫦娥、北斗,孙家栋和他的同志们谱写了中国航天事业的壮丽篇章。

  4月19日下午,第十二届春风悦读榜年度颁奖典礼在杭州举行,黄传会因行程冲突,未能来到现场领奖,他发来了获奖视频感言:“我希望有更多的人能读到《仰望星空》这本书,让更多的人了解孙家栋,让更多的读者走进中国航天事业,感受中国航天精神。”

  4月26日,在郑州举行的《当代》文学盛典上,黄传会又凭借《中国北斗传》,获得年度纪实作品。

  4月的一天,在北京的海军政治部创作室里,黄传会接受了潮新闻·钱江晚报记者专访。

  1970年4月24日,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在酒泉成功发射,《东方红》的旋律从太空传回来,标志着中国人敲开了宇宙空间的大门。作为总体技术负责人的孙家栋热泪盈眶。

  这一消息鼓舞了全国。此刻,福建某部队青年战士黄传会也与战友们一起庆祝:“我们的卫星上天了!”

  50年后,因为本书的写作,黄传会面采了90多岁的孙家栋,听他讲过去60多年的往事。他们开心地谈了一个漫长下午,远超过原定的采访时间。

  末了,孙家栋告诉黄传会:“我答应你写这本传记,但有一个要求,你要写我们这个群体,不能写我一个人。航天事业本身就是一个群体事业。”

  孙家栋给黄传会介绍了好几位院士采访,叶培建、欧阳自远、吴伟仁、范本尧、李祖洪、杨长风、谢军。黄传会一一拜访了这几位航天界的翘楚,他们是东方红一号、东风导弹、嫦娥、北斗等工程的主要研究人员。

  很多科学家或已八九十岁,或正担任重要岗位,从不轻易接受采访。但听说要写孙家栋的传记,纷纷挤出时间讲孙老的故事,比如上世纪60年代初期面临重重困难艰苦创业的细节。

  有了充分的采访,才有了丰富的素材,黄传会也懂得了什么是报国情怀、什么是创新精神、什么是新时代。

  孙家栋的成就不仅在科研上,还在人才培养上。正如当年,聂荣臻元帅、钱学森院长等人培养了他。

  在黄传会看来,孙家栋是一个承上启下的人物,如果钱学森等人是第一代航天人,孙家栋就是第二代。他把中国航天事业的很多优良传统传给了航三代、航四代。“现在火星探测计划、北斗系统,骨干力量基本上都是航三代和航四代的贡献。”黄传会说。

  翻开这本《仰望星空》,故事是从“一钱四老”学成回国开始的。新中国成立后,钱学森与“航天四老”任新民、屠守锷、黄纬禄、梁守槃,他们带着在国外学到的知识,冲破重重阻力回国,从零开始探索中国的航天事业。孙家栋这代航天人,就是在他们的培养和领导下成长起来的。航天事业代代相传。

  黄传会一生从事报告文学写作,有很强的专业精神。对他来说,航天庞杂的技术知识是一个难点,处理好文学跟科学技术的关系也是一个难点。“要让读者看了以后,了解嫦娥是怎么回事,北斗是怎么回事,但又不能写得像新闻报道。”

  黄传会常因为科技和文学的矛盾而纠结——既要阐述清楚各个工程的科技含量、工程难度和科研成果,又要坚守文学性,塑造好人物。在他笔下,孙家栋的一生,通过一个个片段、一个个事件勾勒了出来。

  作品前半部分,对孙家栋的青年时代用了很多笔墨。1950年,因为等着学校食堂的一顿红烧肉,哈工大的学生孙家栋等来了一个机会——被招入空军、派到前苏联茹科夫斯基空军工程学院学飞机发动机专业。在前苏联,他成绩优异,拿到了“斯大林奖章”。很多人知道毛主席说过一句“世界是我们的,也是你们的,但是归根结底是你们的,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但不知道这句话就是对孙家栋这群留苏大学生说的。


钱江晚报 潮新闻·人文读本 a0006 作家黄传会:仰望星空,书写壮丽 2024-05-05 钱江晚报2024-05-0500001;钱江晚报2024-05-0500003;钱江晚报2024-05-0500002;钱江晚报2024-05-0500004;钱江晚报2024-05-0500005;钱江晚报2024-05-0500009;26811271|;26811274| 2 2024年05月05日 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