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江晚报 数字报纸


a0005版:潮新闻·在浙里

《余晖炽热,“魔法爷爷”支教队昨赴凉山》后续

大山深处孩子们的心事,“知心奶奶”成了最好的倾听者

忻元华在讲课 张培坚 摄
滕崇在讲课
喜德县城
孩子们在上课

  5月14日,“魔法爷爷”忻元华和“知心奶奶”滕崇夫妇带领11名来自各学科的退休教师从浙江宁波出发,前往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支教。

  这支名为“忻元华银龄教师支教团队”的队伍不仅怀揣着山区孩子们的梦想,还将给当地的青年教师带去先进的教学理念(详见本报5月15日7版)。

  当天深夜,支教团落地西昌。简单休整后,次日中午,13名教师便分头赶往此次支教的越西县和喜德县,他们会在凉山停留一个月左右。

  钱报记者随忻元华和滕崇在喜德中学附近的“海曙楼”落脚。5月16日,在紧张的筹备后,夫妇俩开启了此次支教行动中的第一堂课。

大山深处孩子们的心事,“知心奶奶”成了最好的倾听者

  喜德是一座被群山环抱的小城,河谷平坝面积极小。在这儿,无论人们住在何方,清晨看到的第一缕阳光都会从大山背后升起。

  8点,太阳才在山峰上露了个尖,滕崇就已在喜德中学的阶梯教室外等候,半个小时后,她将为近200名中学生上一堂心理健康课。课件是早就备好的,主题是“做最好的自己”。

  滕崇是一名专业的心理老师,退休后被某中学返聘,继续在校园里为大家排忧解难,在宁波工作期间,曾帮助过一万余名学生。

  “山区留守儿童多,单亲家庭和孤儿不在少数,到了中学这个阶段,他们也会开始憧憬未来,这些孩子普遍不甘于现状,但又缺乏信心。”滕崇说,“我选择这个课题就是要鼓励他们勇于走出大山,去见识更广阔的世界,再回来反哺家乡。”

  20分钟后,学生们陆陆续续到了,滕崇拿起话筒准备开始上课。

  讲台下的滕崇是一个温和的奶奶,说起话来轻声细语。但当她站上讲台后就像是换了一个人,一堂45分钟的课,滕崇全程情绪饱满,语调激昂。

  课堂上,滕崇不断向学生们抛去问题,“学习上遇到了哪些困难?”“你对未来有什么看法?”在听到学生们的心声后,滕崇拿出了数个心理干预成功的案例,“这些孩子曾经也迷茫过,不自信甚至是自卑,但现在他们都走向了高等学府。”

  课后,滕崇告诉记者,她是在2019年,也就是忻元华踏上支教之路的四年后来到大山里的。起初,她是担心丈夫的身体情况,想要陪伴在旁,可走过的学校越多,她越是发现大山里的学校和宁波的学校大不同。

  “大山能阻隔道路,也能阻隔情感,这里不仅是学生有大量的心理咨询需求,年轻的老师们也会向我哭诉工作生活的种种不易。”滕崇说,“在这个时候,我必须走上讲台,告诉那些可爱的孩子和老师们,如何保持一个健康的心态。”

  在那以后,只要去支教,滕崇会每天上满四节心理健康课。她觉得,每个人的内心都有一座宝藏,只不过有一些被埋得比较深,而心理老师就是那个挖宝人,“上的课越多,就有可能帮到更多的人”。

  除了大课堂,滕崇还在上几次支教中联合宁波爱心人士和12名学生结对,为他们解开心结,提供助学金。这次在喜德中学,滕崇也和其中几位孩子相约。

  见面时,他们都给了彼此一个大大的拥抱。

  在场的一名学生说,他的成绩在提高,他没有辜负滕老师的爱,也没有让远在宁波的资助人失望。

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不远处,“魔法爷爷”展示火箭升空的秘诀

  心理健康课结束后,忻元华要前往喜德县欣欣小学上一堂科学实验课,他建议妻子返回住所休息,滕崇坚持要同去。

  滕崇告诉记者,为了能尽快上这“第一堂课”,5月16日凌晨,忻元华还在测试实验设备。

  到了目的地,忻元华先是动手“改造”了教室,他用八九张课桌围成了一个圈,并把其余桌椅挪到了教室外面,“这样可以腾出最大的空间,让更多学生能来听课”。

  忻元华告诉记者,实验是对理论最好的诠释,他要让学生们亲眼见到书本中的知识变为现实,这种现场感是看多少个视频都体会不到的,“我们既然来了,就一定要多上课,而且还要在一堂课中尽可能多地展示几个实验,希望每个学生都有机会看到。”

  他为这堂课准备了十多个实验,涉及力、热、光、电等多个知识单元。

  在第一个实验中,忻元华拿出了一根特制吸管和一个乒乓球,他问在场的学生,如何用吸管吸住乒乓球?有学生答,只要吸管够粗,嘴巴够大,就能吸住乒乓球。

  哄堂大笑中,忻元华说,他就要拿这一根细的吸管吸住乒乓球。只见他把球牢牢贴在吸管下方的塑料底座上,深吸一口气后快速吹进管里,松手后,乒乓球果然纹丝不动。

  “这就是一个简单的气压相关的原理,空气流速越大,气压越低,所以乒乓球从下方被‘托’住了。”忻元华说,“这也是飞机为什么能飞上天的原因,你们每个人将来都有机会坐飞机,到那个时候可以再想想我的这堂课。”

  在接下来的半个多小时里,镁粉燃烧、气球火箭、电磁转换等有趣的实验一一出现在讲台上,其中,像是放爆竹般的“可燃气爆炸”是最受学生们欢迎的实验,一共“返场”了4次。

  忻元华告诉记者,这个实验的原理解释起来就一句话:把酒精和空气混合后产生爆炸。“但就是这一句话的原理,我反反复复测试了两年。在保证安全的同时又要让实验出彩,混合比和用量都要精准把控。”

  45分钟的课在学生们的惊呼和鼓掌中很快就过去了。记者注意到,在这堂科学课中,占比最大的是气压和气流相关的实验。

  “火箭升空靠的是巨大的反推力,这就是这类实验最典型的实际应用。”忻元华告诉记者,“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离喜德很近,这里的大部分同学都在电视里见过火箭发射,我想用实验告诉他们火箭为什么能升天,把科学的种子种在他们心里。”

  钱报记者是第一次来大凉山,也是第一次听忻元华和滕崇的课。这两堂课,一堂教的是万物法则,另一堂则直击人心,也许在这支支教队伍以及今后更多志愿者的影响下,我们能在大山深处种下更多东西,关乎成长和心灵,也关乎未来和梦想。


钱江晚报 潮新闻·在浙里 a0005 大山深处孩子们的心事,“知心奶奶”成了最好的倾听者 2024-05-17 钱江晚报2024-05-1700011;钱江晚报2024-05-1700014;26846955;钱江晚报2024-05-1700012;26846957|;26846956|;26846959| 2 2024年05月17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