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山梭子蟹大量上市,扎蟹女工争分夺秒
一小时扎蟹200斤不算快
一星期受伤5处不下场
本报记者 章然 俞刘东/文 章然/摄
扎蟹女工们 |
手上的伤口 |
柱状水流冲入红色盆子,撒盐、注氧,盆内的水咕咚咕咚冒气……这是舟山国际水产城里扎蟹女工的开工“前奏”。
当一筐筐鲜灵灵的梭子蟹被钩子钩到身前,女工们的扎蟹比拼就开始了。
赵娟的手上捆着一大串皮筋,捏住梭子蟹的肚脐处,将蟹钳向肚脐方向竖折,然后用皮筋左三圈右三圈捆牢螃蟹,整个过程只需几秒钟。然后,公蟹丢左边,母蟹丢右边。
像赵娟这样的扎蟹女工,在今年夏天的舟山国际水产城里共有800人到1000人。8月1日舟山梭子蟹开捕后,因产量较少,往年的“货等人”变成了如今的“人等货”,但许多扎蟹女工仍不愿离开,因为“这活虽然辛苦,但报酬不错”。
8月13日,本报记者和梭子蟹批发商一起涌进水产城,认识了“赵娟们”。
1小时扎了200斤梭子蟹
她这手速还不算最快
水产城弥漫着浓烈的鱼腥味,不时有渔船靠上码头。
一些渔民上了码头后,用滑杆把一筐筐梭子蟹丝滑地从渔船传输至三轮车上,再拉进水产市场进行分拣。
分拣过程中,最重要的一环便是“扎蟹”。35岁的赵娟是老手,干这活10年了,但今年“扎蟹”量不如往年,8月13日这天,她等到下午2点才接到当天的第一单活。
“搭档喊我,说有活干了。”赵娟一扫疲惫,一边听着手机语音一边向东家的门店赶去。
赵娟是安徽人,她的搭档是河南人,两人在这里相识,结为“扎蟹”搭档——在竞争激烈的市场,有个“搭档”一起干活,速度更快,更能保证梭子蟹的存活率。
赵娟赶到活鲜门店167号,已有别的女工坐在小马扎上“整装待发”,赵娟赶紧加入其中,戴好了手套。
赵娟和旁边四五十岁的女工比起来,因为肤色黝黑并不显年轻,但干起活来却有年轻人的拼劲,只见她低着头,扎蟹分蟹,手速飞快,身边的筐很快满了。
她的速度有多快?一个小时里分拣捆扎了4筐梭子蟹,每筐50斤,总共200斤!
不过赵娟说,这速度在市场属于中上等,“靠手熟嘛,皮筋拉长点,速度就能提上来。”
凭着这个手速,往年8月至9月上旬赵娟能挣1.5万元,只在一个东家处干活。
“也有月入两万多的,要为多个东家干活,太累人了。”赵娟觉得,自己能挣这些钱,很满足了。
今年梭子蟹量少,赵娟从8月1日开始扎蟹,10多天只挣到了2000多元,比往年少一半。但她表示,自己就喜欢“扎蟹”这活,尽管有时忙起来会腰疼,但和别的零工相比,性价比还算高,“最多的一天能挣六七百。”
赵娟的老公也来舟山多年了,在工地干活,两个娃还在老家。“希望这两个月能赚些钱,回去时好给他们买些礼物。”赵娟说。
第一周手上被夹出5个伤口
57岁的新手还想干下去
57岁的河南人吴卫平头发花白,乍一看会让人误以为是扎蟹女工中的前辈。
比起众人麻利的操作,她显得有些犹豫不决。她要将不会动的螃蟹上下摇晃两下,才能判断出是死蟹,放进死蟹的盆。她捆扎蟹脚时一板一眼,那三圈绕起来略显迟钝。
慢吞吞的她成了老板的重点关注对象。“这个蟹是活的吧。”老板好心提醒,吴卫平有些不好意思。
这是吴卫平当扎蟹工的第一年。“我带孙子孙女来这边和儿子儿媳团聚,闲着没事,小姐妹们把我带过来扎蟹。”8月6日才干上这活,吴卫平的双手已有了5个伤口,都是被蟹钳给夹的。
“第一天被夹得最厉害,回家后,儿媳妇给我上药,她让我不要来了,我硬要来。手没什么大事,弄蟹时伤口不要弄湿就行。”吴卫平说,自己想赚点钱。
儿媳妇在超市工作,从早上5点干到晚上7点;儿子送快递,也是一样的早出晚归。吴卫平看在眼里疼在心里,总想着能赚点钱帮他们减轻压力。
8月13日,吴卫平依然出现在了扎蟹的队伍里。她说,自己手艺还比较差,挣得不多,希望熟练后能多挣点。
等暑假结束,吴卫平要带孙子孙女回河南。“明年暑期我还要过来,说不定那时候速度会快很多。”
梭子蟹产量明显下降
扎蟹女工也少了一半
市场里共有350家摊位,150家是活蟹摊位。
今年梭子蟹产量下降,但摊位老板邬女士召来的扎蟹工没有减少,“只是工作时间短了,以前可能一整天扎蟹,现在一天也就扎几个小时。”
舟山国际水产城内的一位渔民表示:“往年,渔船开12小时到14小时开始捕捞,今年要开到20个小时之外的地点捕捞,但是产量仍在下降,只有往年的一半。”
水产城相关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从记录的信息来看,到目前为止,今年梭子蟹产量确实有所下降,“8月1日至8月12日,共收货1.2万吨,而去年8月6日到12日仅6天就达到了1万吨。”
随着货源变少,市场热闹程度略有下降,最近一天人流量为五六千人,扎蟹女工数量也比往年少了一半。
“市场正常运转离不开打包工、卸货工、装车工、活鲜分拣工、冰鲜鱼货分拣工。一线人员的工作很辛苦,我们通过‘舟小聘’服务平台为他们提供就业信息、生活保障等,希望他们在努力工作时保重身体,不要过度劳累。”水产城工作人员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