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芬奇手术机器人4.0落户浙大四院
浙中西唯一“顶配”,首日连轴完成8台手术
本报记者 杨茜 通讯员 王芳 谢蕊
医院供图 |
达芬奇手术机器人4.0落户浙大四院
浙中西唯一“顶配”,首日连轴完成8台手术
本报记者 杨茜 通讯员 王芳 谢蕊
“三头四臂”实现540°旋转、3D高清立体成像、10倍+放大效果……
近日,第四代达芬奇手术机器人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四医院(浙大四院)正式“上岗”。
“入职”当天,普外科、泌尿外科两把“金刀”唐喆、郑一春副院长连轴顺利实施8台机器人辅助下肝癌、肾癌、膀胱癌、前列腺癌切除手术。
科技赋能,让外科手术进入更加精准微创的新时代。
手术室里新增成员
1天8台不知疲倦连轴转
“没想到,给我做手术的,除了大专家,还有这么一台机器人。这要放在以前,完全不敢想象啊。”在义乌经商的陈先生在术后感叹。
前几年,他的肝脏上发现肿块,一直定期复查。今年10月,复查时发现肿块“长大”,有病变的可能,浙大四院副院长、普外科主任唐喆建议手术切除,以防后患。
和往常的手术不同,这次多了一个“机器人”。唐喆坐在控制台前,双手精准地操作着控制杆,向机器人发送移动、抓取等指令,借助达芬奇机器人灵活的机械臂精准地完成翻转、切割、消融及缝合等动作。肿瘤位于肝脏背面,传统腹腔镜无法直接发现肿瘤,只能通过大片切除肝脏或者切断肝脏周围所有韧带后再切除,创伤比较大。而达芬奇机器人能精准地绕过正面肝脏,发现背面的肿瘤,准确切除肿瘤,保留正常肝脏。同时,唐喆通过操控台将腔镜镜头伸到距离肿瘤不到3cm的位置,密切关注着手术区域,视野中病灶部位毫无遗漏,即便是如发丝般细小的血管和神经也清晰可见。整场手术精准微创,出血不到10ml。
“不知疲倦”的“机器人”一直在手术室里高速运转。
80岁的方大爷躺在手术台上,为他“操刀”的是副院长、泌尿外科主任郑一春。“相较于传统腹腔镜技术,机器人辅助手术实现了更高的精确度,手术创伤小、出血量少、术后切口疼痛减轻,大大缩短了住院天数,对于改善术后并发症具有积极影响。”郑一春说,在前列腺手术中运用达芬奇机器人系统,能够最大限度地避免关键血管与神经受损,进而降低尿失禁的风险,同时减少感染的可能性以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极大地缓解了患者术后所承受的痛苦。“像今天接受手术的患者,明天就能下床活动了,一周后能顺利拔除尿管,恢复正常排尿。”
3D立体成像、10倍+放大
外科手术王者有多厉害
作为全球最成功及应用最广泛的手术机器人之一,达芬奇手术机器人代表着当今世界外科手术机器人的最高水平,它突破了很多人工带来的局限。
唐喆一边演示,一边介绍。“因为腔体内是立体的环境,我们的肉眼看到的大部分是平面的,所以在很多手术中,医生需要辅助,比如3D眼镜。”他说,最新一代的达芬奇手术机器人,实现了3D裸眼技术,而且机械臂上安装了比常规胸腔镜更清晰的腔镜镜头,可以将图像放大10倍以上,“比以前看得更清楚了。”
“机械臂”看上去笨重,“关节”的灵活度远超人手,自由旋转540°,拥有7种活动模式,能灵活开展转动、挪动、暴露、钳夹、切割、缝合等动作,进入人手不方便的狭窄解剖区域。
更为重要的一点,达芬奇手术机器人能够准确无延时地实现“眼-手”协调和“手-器械尖端”的实时同步,提高手术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目前,达芬奇手术机器人被广泛应用于肝胆胰外科、泌尿外科、胃肠外科、结直肠外科、妇科等学科,有利于开展肝癌根治术、纵膈肿瘤根治术、子宫内膜癌根治术,解决此类复杂临床手术的难点、盲点。
浙大四院作为浙中西地区首家引进双控达芬奇机器人的医院,瞄准精准医疗,探索钻研创新技术应用于临床,让更多患者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比肩国际的高质领先医疗技术。未来,医院将持续构筑医学领域的创新高地,深化研究型医院建设,广泛推广并应用前沿的医疗技术,提供卓越医疗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