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C0004版:天下·焦点
3  4  
PDF 版
· 伊拉克分裂正在加速
· ■“炸桥行动”意在地理割裂各派别
· 情报机构“日月双悬”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7年4月17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炸桥行动”意在地理割裂各派别
巴格达陷入“桥梁战”
  汽车炸弹瞄准桥梁

  拥有700万人口的巴格达,底格里斯河由北至南静静流过。河上12座桥梁把东西两片城区连为一体。

  萨拉非耶大桥是其中最古老的桥梁之一,也是从市中心前往城北市场的交通要道。这座铁路桥诞生于20世纪40年代,尽管出自英国人之手,但在不少市民心中,它见证了巴格达历史,是城市地标之一。

  37岁的医生亚辛·卡西姆说:“听说它被毁的消息,我就像被人打了一样。那是我的桥。每天我都从上面经过。”

  爆炸至少造成10人死亡,26人受伤。扭曲变形的桥梁金属支架沉入河中。警方出动船只,在河面上搜寻随汽车掉入河中的人。卡西姆说,这就好像把他过去生活中的一页一同埋葬。

  但袭击并未因卡西姆的悲伤而停止。两天后,一名袭击者又在杰迪里亚夫大桥附近引爆汽车炸弹,炸死10人,炸伤15人,幸而未对大桥造成严重损坏。一名巴格达市民无奈地告诉路透社记者:“一天一天,我们正失去这座城市的历史。”

  地域上分裂伊派别

  更多人除痛惜外则感担忧。美军方面说,尽管尚无证据显示两起炸桥事件有联系,但武装人员似乎正“改变策略”。

  驻伊美军发言人、海军少将马克·福克斯告诉媒体,美军正在详细调查这两起针对桥梁的袭击事件。他认为,伊非法武装人员的长期战略就是“制造分裂、制造恐怖、使伊拉克人的生活变得更艰难”。

  伊拉克一名议员则告诉路透社记者:“恐怖分子想断开‘格尔赫’与‘卢萨法’的联系。”“格尔赫”与“卢萨法”均为古称,“格尔赫”指西岸,眼下居住者多为逊尼派阿拉伯人,“卢萨法”则指东岸,居住者多为什叶派阿拉伯人。

  这名议员说:“这是恐怖分子与其支持者的阴谋,他们要把什叶派阿拉伯人赶出‘格尔赫’,这样他们就把整个巴格达掰成两半。”

  持相同观点的还有伊拉克国民议会议长马哈茂德·马什哈达尼。他认为,除从宗派上分裂巴格达,武装人员还可能有意使“东西两半各自孤立”。

  巴格达“正在失去历史”

  12座桥梁横跨底格里斯河一度是巴格达的骄傲。伊拉克国家图书馆馆长、历史学家萨阿德·埃斯康代说,这显示着沟通与团结。巴格达建城1200多年,绝大多数时候呈现宗派融合。什叶派阿拉伯人、逊尼派阿拉伯人、库尔德人甚至基督徒在此和谐共生。

  他说,2006年2月什叶派圣城萨迈拉的金色清真寺遭炸弹袭击,激化了宗派矛盾,随后发生的一系列暴力事件改变了城市结构。巴格达这才演变为逊尼派阿拉伯人在西、什叶派阿拉伯人在东的现状。

  埃斯康代认为,“桥梁战”之说并非危言耸听,因为它在巴格达历史上素有先例。早在中世纪,巴格达统治者曾烧毁桥梁,阻止蒙古军队入侵。而美军在伊拉克战争中亦曾毁坏桥梁,阻止伊方部队行动。

  他对前景显得有些悲观:“炸毁萨拉非耶桥是恐怖分子的尝试,他们想破坏伊拉克团结,使我们的社会分化……这是个信号,巴格达或许不久就会变成两个,一个逊尼派的巴格达,一个什叶派的巴格达。”

  不论官员、学者如何担忧,普通市民反应则直接坦率。

  多数巴格达人对这些桥梁很有感情。不少人有着相似回忆:童年时代,在萨拉非耶大桥长达453米的桥拱下尽情游泳,听火车在头顶隆隆开过,驶向远方。

  路透社报道说,在许多人心目中,巴格达的桥永不消失。

  经营着一家街边货币兑换点的萨阿迪·艾哈迈德说:“如果他们想分裂‘格尔赫’与‘卢萨法’,那是做梦。”

  他还说:“恐怖分子想通过毁坏巴格达的标志性建筑物,把我们引以为豪的文化历史抹去。”

  邵馨莲 (新华社供本报特稿)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钱江晚报 天下·焦点 C0004 ■“炸桥行动”意在地理割裂各派别 2007-4-17 48257178002CE173482572BF00463937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