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B0007版:生活家·Culture
3  4  
PDF 版
· 汉服,那么远,那么近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2007年4月20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汉服,那么远,那么近
  ■文/陈婕 徐洁 摄/陈婕

  

  4月15日,浙江大学大一的新生黄佳分外高兴,因为这天是汉风社为她举行“笄礼”仪式的日子,她的阿姨也特意赶到现场。

  “很多人看到这两个字都不明白什么意思,更不要提这个仪式的重要意义了。”汉风社创始人吴俊解释,笄礼其实就是女孩子的成人礼,而三次加笄的服饰,分别有不同的含义:象征一个女孩子由女童的天真烂漫、豆蔻少女的纯真、花季少女的明丽到汉族女子雍容大气典雅端庄的终极美。仪式时间定在下午2点,刚好是一天中气温最高的时刻。23摄氏度的气温让好几位身着层层叠叠汉服的社员鼻尖冒汗。在浙大宽阔的草坪上,在几十名观礼者的注目下,主人、正宾、有司、赞者、乐者帮着笄者黄佳三加、三拜,直至礼成。

  推动汉服热的年轻人

  Character1

  吴俊,男,浙江大学汉风社创始人。毕业于浙江大学机电专业,现从事机构设计。理工科专业的他在高中时代就已经对汉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到大学后基于浙江大学这个浓厚的文化气息与底蕴使吴俊产生了对汉服笄礼研究的兴趣。2006年6月组织并创立浙江大学汉风社,专门作为汉服文化宣扬与研究的“根据地”。

  

  “我们这次根据《周礼》、朱子《家礼》等古籍文献的记载,还借鉴了一些优秀影视作品,策划了这次笄礼。”吴俊说,策划一次汉服活动并不容易,尽管事先彩排了四次,依然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

  喜欢汉服的朋友都有一些共同的特征,他们大都对传统文化兴趣浓厚。据某汉服网最新调查:网友受教育程度在大学本科以上的占七成有余;有古典文学特长或爱好的网友占30%左右、20%的网友长于民族器乐演奏、16%的网友喜欢围棋和国画等;这些网友中还不乏计算机、网络、服装设计方面的高手。

  汉风社也是如此,吴俊本人便是理工科出身。如今他已经毕业,工作之外几乎所有的时间都投进汉风社。资金困难、别人的不理解,汉服,已经注定命运多舛了。“前两天,华中科技大学打算和我们联盟,需要有更多爱好者的加入与努力。”吴俊说。

  

  Character2

  丁怡霞,女,汉锦坊汉服工作室创始人。浙江理工大学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大四学生。从事汉服设计一年多来已经设计并制作了30套汉服。

  

  “笄礼”仪式现场有个女孩很特别,全程微笑地注视着每一个身着汉服的社员。交谈之后知道,她是汉风社汉服的设计师丁怡霞。

  丁怡霞说:“也是一次偶然的机会吧,吴俊到我们学校找愿意义务为汉风社制作汉服的,当时我就跟他说我去吧。”

  汉服远比想象中艰难,没有任何现成的东西可以借鉴,丁怡霞就去看书,沈从文著的《中国服饰史》、《中国古代服饰研究》不知道翻阅了多少遍。尽管如此,丁怡霞花费了5天,做出的第一件汉服仍旧压箱底了。“汉服跟现在衣服的剪裁完全不一样。华夏先民在汉服中加入了大量符号学的信息。”

  现在丁怡霞越来越忙碌了,一方面汉锦坊汉服工作室要维持,另一方面还要为自己未来做打算。“目前的情况是,汉服显然没办法当成主业,不过我的毕业论文就是关于汉服的。”

  消费主义时代汉服的复兴

  在这次活动的宣传册上,我们看到了这样一句话,“赞助:某某饭店。”吴俊告诉记者,活动上使用的白酒以及器具是由该饭店提供的。

  吴俊无奈地说,这此活动有想法是年前的事情,而在此之前一个月,自己所有的双休日和晚上都被占据了。在忙什么呢?“费用。”吴俊只能算个小白领,拉赞助成了不得不做的一件事。“不然,连汉服也制作不了。”丁怡霞指着一件棉质汉服说,50多元一米的布料,需要4米左右,仅布料一项需花费200多元。

  去年汉风社在公开场合也参加了一些活动,都是纯公益性的。“如果真的能够用市场化的手段去推广汉服,也未必是件坏事。”吴俊说,只要对民族文化发展有利,适当商业化是催化剂。

  【写在后面】

  其实穿汉服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了。有专家分析,这是全球化背景下文化认同的焦虑心理。

  传统是一种资源,它并没有消失得无影无踪,它埋藏在典籍里,也流淌在我们身上。但是很显然,并不是穿几套汉服,说几句之乎者也,传统就回来了。复兴汉服似乎要成为一种“时尚”。不断被追捧的同时,当它穷尽了新鲜感,人们很自然会有排斥感。吴俊说,活动尚在筹备时,有次和同事说起过,同事第一反应,“这不是作秀嘛。”

  汉服复兴,不是要每个人都穿大袖长服来工作学习生活、满大街晃悠,吴俊说,只是希望当我们五十六个民族需要穿代表自己民族的传统服饰的时候,汉族不会遭遇无衣可穿的尴尬。“对待传统文化,我们谁都没必要夸耀其辞,我相信只要是好东西,谁都会看得见。”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钱江晚报 生活家·Culture B0007 汉服,那么远,那么近 2007-4-20 48257178002CE173482572C100285F4D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