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毛没有英文名字,尽管他每天跟老外打交道。老外在中国,就得按照中国规矩叫他“笑貌,笑貌”,这也是小毛比较牛气的一点。他总觉得自己是一个最好的涉外中介,因为在这个城市,他几乎就是不少老外生活上的“拐杖”。
小毛全名叫毛铭俊。他的手机从来不关机,哪怕是半夜里,只要老外求援的“笑貌、笑貌”一叫,他绝不会说“明天来。”记者采访他的那个晚上,他正往一对墨西哥兄弟的住处赶,因为老墨弟兄搞不定无线上网的设置,他们买来的无线路由器,装的是中文菜单,不认识。虽然只是举手之劳,小毛得亲自跑一趟。
“笑貌、笑貌,我找不到回家路。” 第二个电话是一位德国先生。小毛根据出租车司机报告的位置,赶到文二路一看,原来德国先生喝高了,把一张公司名片递给了出租车司机。司机就把他送到了公司楼下。其实,老外住在九溪那一带,跟文二路完全是南辕北辙么。小毛给过每个老外客户一张纸条的,上面是中文写的“请送我去……”,后面就是老外的住址。不过一位喝高了的老外,找不到衣服里的纸条也很正常,小毛只能笑笑,自己开车把他送回家。
第三家还是一位德国先生,半夜一点半来电话,还听到他太太的惊呼。原来,楼上的装修户凿破了防水层,十几层楼的污水一直灌进德国客户的卫生间。德国先生睡前洗澡不成,把太太叫起来了,他那位特别爱干净,终日保持家里纤尘不染的太太紧张得差点崩溃了。小毛自然是火速赶到,先进行情绪抚慰,然后向小区物管反映,约好第二天一早来处理善后。
2点钟小毛回家的路上直打哈欠,像他这样,怎么能有时间陪女朋友啊,怪不得至今还是单身。不过,这些事情,其实还都是小毛的额外付出。他的专职,是租房中介。不过,他的老外客户们总是把他当成万能的生活顾问,不但找他租房子,还要找他帮忙买菜,买家电,找保姆,找医院,找公安局……办一切事情。
小毛26岁就有了自己的公司和网站,开上了车,跻身“新中产”阶层,不过,相信你也能从我跟着他夜半狂奔的经历感觉到,这钱赚得轻松又不轻松。
本报记者 陈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