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标题来自一份《青年晨读》倡议的开篇语,它是由北大、清华等全国20多所高校社团集体发出的。据悉,已经有包括历史学家何兆武、著名国学大师汤一介、著名哲学家余敦康在内的9位学界前辈联名表示支持此倡议。
倡议发出的时间是4月23日——世界读书日。在生活的喧嚣中,您是否还记得有这样一个节日呢?您是否计算过,一年之中有多少时间是手捧一本书来度过的?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显示,已经有超过半数的国人一年也读不了一本书。
最近又有调查称,近40%的家庭藏书量不超过20本——很多家庭全部的“藏书”,就是孩子们的旧课本,和侥幸没进废品收购站的旧杂志。
即使是那些被认为最应该读书的人,如今也不读书了。《钱江晚报》上周还热烈讨论过“教师不读书”现象。在我们国家,上学也叫“读书”,颇为讽刺的是,以课业负担之重闻名全球的中国,孩子们却根本没有自由阅读的时间和精力。一项针对中美儿童的阅读调查称,中国儿童能够独立阅读的年龄,比美国儿童晚了4年,阅读量仅及美国儿童的1/6。从《青年晨读》倡议的发出我们还可以看出,大学生对阅读也已经越来越没有兴趣了。
如果是一个经济指标的持续走低,也许能给人们以强烈的警醒;但这样一个似乎无关大局的读书指标的持续走低,可能就“无所谓”得多了。殊不知,一个不读书的民族比一个经济不发达的民族,在某种意义上更可悲。有人说,民族的崛起就是文化的崛起,文化的衰落预示着民族的衰落。当一个民族主动放弃传承祖先的灿烂文化并且断绝对世界先进文化的吸取,谁能许诺给这个民族一个光辉的未来?
所谓开卷有益,所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读书始终是人类最高雅的一种行为,是我们获取知识的最重要途径,读书能给人乐趣、文雅和能力。正如池田大作所说,在今天这个时代,人的智力发展在越来越大的程度上取决于他是否善于在知识的浩瀚海洋里辨明方向,是否善于利用知识的仓库——书籍。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我们还远远达不到“阅读是浪费生命”这样的“过犹不及”层次,我们不是读得太多,而是读得太少,乃至从来不读。
我们处在一个知识经济的年代,生活在一个学习型的社会。“青年!起来!早起来!读书去!”不仅是对青年大学生说的,更是对我们每个人说的。■舒圣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