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D0003版:人文·文化新闻
3  4  
PDF 版
· “种文化”形态指向→
将多元的当代元素引入乡村
· 在浙江农村出现的
时尚文化形态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7年6月15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种文化”形态指向→
将多元的当代元素引入乡村

  “种文化”当代中国文坛的三位重量级人物——著名作家贾平凹、莫言、陈村——对发生在浙江的农民“种文化”百村赛活动都发生了兴趣,在他们看来,“种文化”这件事,就是向时代要现代元素的“拿来主义”,是一个将时尚的符号植入现有的农村文化的过程,在提升现有农村文艺的同时,将新鲜血液注入到中国乡村传统的文化形态中。

  新的文化形态嫁接和植入,传统文艺的现代性的流变和张扬,使农村文化形态呈现更丰富的纹理和层面。

  著名作家贾平凹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认为,文化是与经济密切相关的,当经济发展到有力的程度,文化才有了向上提升的阶梯。这时,若有一种外界的力量去推动,如浙江牵头的农民村“种文化”活动,必然在质上带来农村文化样式的更新和“升级换代”。

  “种文化”的一个发现是,现代的农村和农民对时尚的、现代的文化形态,如流行文化、现代网络文化等,更有需求,也更有培育性。当贾平凹听说浙江农民在“种文化”活动中的时尚性,如跳街舞、拉丁舞以及网上QQ群交际和电子商务等,他的反应颇为新奇和热烈。“日子过得好了,才可能出现这样的时尚、新意的农村文化。”贾平凹说,“我们这儿的农村,没有这样的新文艺。”他说,“种文化”的竞争性和形式感,是很好的引入时尚元素的温床,从而将新的文化更快地输入进农村。

  传统文化的“与时俱进”,在“种文化”中获得闪耀的新意和生命力。

  著名作家莫言对本报记者说,农村文化是一种有特质的文化,其民间文化遗产的珍贵性是十分清晰的,所以如“种文化”这样繁荣农村文化的活动显现出积极和正面的价值。

  他说,对于民族文化遗产,有两种观点,一种是千方百计、原汁原味地保存原来的风貌,另一种是顺应时代,让其自然而然地发生变化,而莫言赞同的显然是后者。“农村文艺表演的主体是人,人都已经是21世纪的人了,传统文艺不可能一成不变。”莫言说,“在继承原有民间文艺传统的基础上,创新当代的新艺术形式,这才是继承的意义。或者说,继承的根本是为了创新。”

  农民需要通过活泼、丰富的文化生态来证明自身,接触社会。

  著名作家陈村认为,时尚文化介入农村,是农民需要的一种符号,他们需要洋气的、流行的符号来证明自己跟上都市和时代,可以说“种文化”活动成了他们接触世界的方式,一种与时代“对接”的途径。他认为,“种文化”还有一种积极的意义是,让农民满足了一种聚会、交流的需要。在很多人投入的场合,一种文化的凝聚和张扬,必然更快地到来,所以,“种文化”将自然筛选出经典和时尚的文化样式。

  本报记者 陈 桔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钱江晚报 人文·文化新闻 D0003 “种文化”形态指向→
将多元的当代元素引入乡村
2007-6-15 钱江晚报d00032007-06-1500020;48257178002CE173482572FA00259CD9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