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C0002版:人物
3  4  
PDF 版
· 联合国十年殚精竭虑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7年6月18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瓦尔德海姆:
联合国十年殚精竭虑
》》》》》 据新华社、《世界大管家——联合国秘书长们》(方中霞著,时事出版社)
  1972年至1981年,瓦尔德海姆担任联合国秘书长之职。

  十年中,他重视“个人外交”的作用,在任期间曾与当时158个成员国中大多数国家的元首及政府首脑会晤,并与相当一部分人建立了密切的个人联系;他视维护世界和平和人类幸福为联合国的首要使命,为履行秘书长之职殚精竭虑,费尽心力,并以高效率的工作方式为维护和平,促进南北对话,保持人们对联合国的信任作出了自己的贡献;他还是第一个提出联合国改革主张的人,他认为联合国大会乃至安理会的工作方式有必要改进,但他改革和创新的思路却触及了一些国家的利益,因此迟迟得不到认同。

  少时立志做外交官

  1918年冬,奥地利哈布斯堡家族统治下的奥匈帝国与意大利签署了停战协议,第一次世界大战终于在奥地利境内宣告结束。失败后的绝望情绪笼罩着这个昔日无比辉煌的中欧帝国,处在恶劣条件下的奥地利国民人人自危,一时看不到生活的希望。

  就在那个冬天的12月21日,库尔特·瓦尔德海姆在第聂伯河畔圣安德烈埃城的沃顿出生,他家的祖先是捷克人,原姓瓦兹拉维克,“瓦尔德海姆”一姓是父亲后来为了便于立足而根据德语改的。他的父亲是个小学教师,母亲约瑟芬是沃顿镇镇长的女儿,外祖父在当时尚属富裕农民,但他在战争中患上了心脏病而无法再事农桑,于是只得卖掉地产以供生活之需。

  瓦尔德海姆在战后黯淡的气氛中度过了童年。由于收入有限,家里的生活十分清贫。瓦尔德海姆在离家很远的克洛斯特新堡文科中学上学,他每天五点钟就要起床,乘上45分钟的火车去学校,在车上吃一个黄油面包当做早餐。每天,在上学路上,他都要对着一家糕点店的橱窗站上好久,默默地注视着里面的甜食。艰苦的早年生活磨炼了他的意志,令他受益终生。

  1931年,12岁的瓦尔德海姆第一次听说有一个叫国家社会主义的组织。这股势力很快由德国蔓延到奥地利,他们宣传奥地利应与德国合并成一个国家,并在奥地利政治生活中占据了主导地位。那时,有许多奥地利人希望与德国合并,但他的父亲坚定地拥护国家独立,成为纳粹的坚决反对者。在父亲的影响下,瓦尔德海姆15岁的时候便对政治产生了浓厚兴趣,小小年纪就树立了将来做一名外交官的志向。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他把自己未来的学习方向确定为语言和法律。

  高中毕业后,喜欢骑马的瓦尔德海姆加入了奥地利龙骑兵部队服役,一年以后退役。退役后,他进入被誉为外交官摇篮的维也纳外交学院学习,同时在维也纳大学攻读法律。

  联合国十年努力不懈

  1945年,瓦尔德海姆获得维也纳大学法学博士学位后成为奥地利外交部长秘书,之后作为外交官被派往巴黎、多伦多和纽约,开始了他的外交生涯。

  1955到1956年间,瓦尔德海姆出任奥地利常驻联合国代表团首任团长,1964到1968年,成为奥地利常驻联合国代表。1968年,他曾担任奥地利外交部长,1970重返纽约再次出任奥地利驻联合国代表。1971年底,瓦尔德海姆如黑马般当选联合国秘书长,并于次年上任,5年任期满后成功连任。

  联合国的十年,可以说是瓦尔德海姆外交官生涯的巅峰。期间,他的足迹遍布世界各地,为维护中东和平,保持南亚地区稳定,援助非洲和拉美地区的发展做出了不懈努力。

  1972年3月,他前往南非和纳米比亚协助寻找纳米比亚问题的圆满解决办法。1973至1974年间,他屡次前往中东,与叙利亚、黎巴嫩、以色列、埃及和约旦等国领导人举行会谈,并视察联合国在该区域的各项维和行动。他还曾推动联合国安理会于1973年4月21日通过第332号决议,谴责以色列入侵黎巴嫩。1973年2月,瓦尔德海姆访问南亚,同印度、巴基斯坦和孟加拉国政府讨论印巴战争,寻求处理战争的善后事宜。与此同时,联合国主持下规模最大一项救济行动也在孟加拉国展开。1974年,联合国在非洲苏丹-萨赫勒地区展开另一项重大的救援行动,援助长期遭受旱灾的灾民。

  在任期间的瓦尔德海姆是一位孜孜不倦的工作者,每天用来办公、开会和社交的时间长达12至14小时,他曾说:“我自从当上了联合国秘书长,便不能享受愉快的家庭生活了,我从大清早便来到办公室办公,一直要忙到深夜才能回家。”不过他又说:“作为联合国秘书长,如果我能够使一些被俘虏和被监禁的人士获得自由和解放,如果我能够解决一项边境冲突,如果我能够促使世界各国在解决争端时能坐下来举行谈判,而不贸然发动一场新的战争的话,那我就会感到心满意足了。”

  为表彰瓦尔德海姆为世界和平与发展所作出的贡献,1982年1月27日,联合国授予他“联合国和平奖”。

  改革设想不幸碰壁

  在公众眼里,联合国秘书长面对的是一些没完没了、令人头疼的具体工作。事实上,他的工作领域远不止于此,还包括经济、社会政策、文化和人道主义援助等诸多领域的问题。秘书长下属有近1.4万名工作人员,他们来自世界上的159个国家,有着完全不同的文化教育背景,这就要求秘书长在处理联合国事务时,不单要有政治坚定性,还要有外交灵活性、丰富的国际知识和不俗的管理才能。瓦尔德海姆曾在奥地利外交部担任过人事部门领导和外交部长,因而在这方面积累了一些经验。为了加强联合国与各国的联系,他认为使联合国秘书处不断吸收新鲜血液是迫在眉睫的事情。于是,他通过小心谨慎的说服工作,完成了人员的新陈代谢。

  瓦尔德海姆还曾试图在联合国推行一系列改革,但却并不成功。

  在上任的最初日子里,瓦尔德海姆就一直在想,如何才能通过自己的个人行为最大程度地为解决世界问题作出贡献。他认为至关重要的应是在履行秘书长职权时,尽可能地与各国维持良好的工作关系。另外,他确信,政治问题不是借助于政治学理论,而是要通过对话和不倦的寻求利益平衡点方能解决。由此出发,他认为,有必要对联合国大会乃至安理会的工作方法作些改动,其中首要的一点就是要简化联合国日程安排,但他的这些改革设想却不幸碰了壁。

  1972年慕尼黑举办奥运会期间,以色列运动员被谋杀,瓦尔德海姆针对国际恐怖活动的蔓延,提议采取对付措施,但在众多阿拉伯国家的反对下,反恐怖问题虽年复一年地列在联合国大会的日程上,却不见有任何实际行动。直到1977年,在联邦德国的提议下,联合国才就客机被劫持的相应防制措施作出了决议。1983年,韩国部长在缅甸被谋杀,这才促使联合国批准了一些国际反恐怖行动的具体措施。

  辛苦十年的瓦尔德海姆离开联合国后,先是应邀去华盛顿的乔治顿大学作了主讲国际关系的客座教授,此外,他还在佛罗里达州立大学和南卡罗来纳州的柴普尔—希尔大学任教。

  1984年,他回到维也纳,并在1986当选奥地利总统,直到1992年才淡出政治舞台。

  瓦尔德海姆

  中国人民的老朋友

  瓦尔德海姆是中国人民的老朋友。在他准备参选联合国秘书长之际,正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朝着联合国这一世界政治舞台迈进的关键时刻。1971年末,联合国驱逐了台湾的代表,终于恢复了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瓦尔德海姆在此前就评论说:“随着时间的推移,情况越来越令人不可思议了:一个仅控制了1600万人口、位于中国大陆边缘的小岛,竟试图代表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十亿中国人讲话。关于中国恢复联合国席位问题的争论已耗费了太多的时间和精力,更令人不能满意的是,有人就此问题将不现实的阴影投注在联合国工作之上。”瓦尔德海姆对中国向联合国迈进时表现出的谨慎务实的态度很有好感,他以极大的兴趣关注着事态的发展,并尽力给中国以帮助。

  在担任联合国秘书长期间,瓦尔德曾先后于1972、1977和1979年五次访问中国,并与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等中国领导人举行会晤。

  1981年,瓦尔德海姆第三次参选连任联合国秘书长时,遭到了中国的反对。这并非中国政府对瓦尔德海姆有意见,但联合国自成立以来,四位秘书长中有三位来自欧洲,瓦尔德海姆如再次当选连任,任期将长达15年,这将是空前的,因此中国不同意他连任。非洲国家推选坦桑尼亚外长萨利姆出来竞选,则遭到美国否决,双方僵持不下。最后瓦尔德海姆和萨利姆均退出竞选。后经安理会各方作出妥协,推荐秘鲁的德奎利亚尔出任下一任秘书长。

  对于中国的否决,瓦尔德海姆也并没有耿耿于怀。他后来在传记里写道,他对中国代表团的印象是非常之深刻,他深深体会到中国代表团是确确实实站在发展中国家一边的。

  在卸任后,瓦尔德海姆还曾于1994年再次访问中国。

  在邓小平百年诞辰之际,瓦尔德海姆接受了新华社记者专访,他说:“邓小平了解联合国的重要性,他把中国带入了众多的国际组织之中。我在担任联合国秘书长期间曾与邓小平多次会晤。虽然我们两人具有不同的文化背景、不同的个人经历,并肩负不同的政治任务,但我感到我们有一个共同点,一个共同的愿望,就是消除中国的政治孤立状态,共同塑造一个世界,使中国在国际大家庭中占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在我任职期间,我尽了一切努力协助中国代表团。”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钱江晚报 人物 C0002 联合国十年殚精竭虑 》》》》》 据新华社、《世界大管家——联合国秘书长们》(方中霞著,时事出版社) 2007-6-18 钱江晚报c00022007-06-1800007;钱江晚报c00022007-06-1800015;钱江晚报c00022007-06-1800016;48257178002CE173482572FC0043D872;钱江晚报c00022007-06-1800004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