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下午2点半,下沙白杨街道邻里社区一楼大厅内热闹非凡,由杭州团市委和本报联合举办的“新杭州人讲师团”首场报告在这里开讲。一方是300多名怀揣对成功和未来无限憧憬的新杭州人;另一方是三位白手起家打拼多年,如今事业小有所成的“老一辈”新杭州人。
因为相同的身份,双方有着聊不完的话题。一场讲述自己在杭成长奋斗经历的报告会开始了……
怀揣100元独闯杭州
1994年,方宏来只有20岁,高中毕业后,因为没考上大学,就想看看外面精彩的世界。于是独自一人从淳安当时唯一一个不通公路的小山村来到天堂杭州,爸爸给了他100元钱作为路费。
到达杭州时,他几乎一无所有,没有钱也没有学历。开始在表哥的汽车租赁公司打工,卖车、上牌照、打杂,每月300元。
当时的日子很艰苦,每天早上6点起床,去菜场买菜、做饭、打扫公司四个房间的卫生。有时,因为要验货,晚上7点开始就得通宵在传达室等货,来一辆验一辆,往往一直到第二天中午。
“在表哥公司时,我偶尔也会去老乡那儿串门。那时,老乡在鼓楼一个厂里工作,每月800元,每天工作8小时。但与他交流中,我发觉他没有理想,没有目标,就觉得这样混日子好了。所以,我对他的收入并不妒忌。”那时候的方宏来,隐隐已有了自己的志向。
每天晚上下班后,他就看书,什么书都看,有人物传记,如金利来老总曾宪梓传记、松下幸之助传记、经营之神王永庆传等,还有法律书等等都拿来看。看到晚上10点多,吃晚饭后泡下的衣服洗完睡觉。“那时候我极少出去,偶尔到教工路上逛一圈或看场电影。又加上工作很忙,生活很充实。”
创业5000元打水漂
1996年5月,当方宏来认为在表哥公司再也学不到东西时,他毅然辞职。怀揣一年半积累下来的5000元钱,准备做生意。通过朋友介绍,他从桐庐一个朋友那里运了一面包车的冰红茶到杭州卖,可是因为没有品牌,一个月时间,5000元钱全部打了水漂。
创业失败,方宏来虽然觉得沮丧,但由于一年半的汽车租赁公司“小弟”生涯,让他积累起了厚实的汽车业务知识。因此,应聘新公司后当即受到领导赏识,让他当了业务主管,方宏来再次做了一个出人意料的决定——他拒绝了领导的好意。“因为虽然同为汽车行业,但经营模式不一样,还有很多东西要学,况且自己还年轻,才22岁,所以我又开始从业务员做起。”
4万本钱3万是借的
因为肯吃苦又好学,很快,方宏来被公司提拔为驻沪办的负责人,负责与上汽集团的业务接洽。1998年3月,从上海回来的他,学到了先进管理模式并结交了许多汽车界的朋友,又看到了汽车进入家庭已成趋势,觉得时机已成熟,再次辞职自主创业。
辞职后的两天,他每天沿街走路找店面,终于在天目山路290号找了一家店面。谈了房租后,加上进货钱,他算了一下,预计成本需要4万元钱。
怎么办?身边只有1万元。但此时的方宏来已经下定了决心,最后,他向表哥借了3万元。
店开出来后,因为原先几年工作结交了很多朋友,生意就是这样慢慢地越做越红火。“那时候我还是骑自行车到车管所、汽车店拉业务,直到现在开成了汽车服务连锁企业。”
起初月工资只有98元
1988年,刚初中毕业的王兴柱,被父亲领着从家乡农村来到杭州,说是“过来学个技术”。通过大伯,他在杭州设备安装公司找了个工作。
“刚进厂,我啥也不会,领导安排我做电工,还让我跟着一个师傅学。最开始六个月是学徒工期,厂址就在假山路上。住在宿舍,每月98元工资。可我什么都不会,也就什么都不敢碰,只能跟在师傅后面小心翼翼地看,就怕给师傅惹麻烦;98元的月工资连吃饭都有问题,所以我只能从安徽老家运米来;没钱买自行车,上班全靠走路。”
把眼前的事做好
“工作上不懂怎么办?我暗下决心,不能让师傅丢脸。”于是,每天上班,师傅身边就跟了个“影子”,只要在单位,王兴柱一步也不离师傅;而到了晚上,则就是读书时间。“那时已有录像厅了,但是我没看过几回。这不光是为了省钱,关键浪费了晚上学习时间,我觉得很心疼。”
“在这一年的窘迫日子里,我也想过回家。”种地都比在城里打工有钱啊,王兴柱是家里的独子,不光父母和姐姐劝,就连邻居们也给他“洗脑”,让他不要自讨苦吃。可王兴柱坚持了下来,“我觉得这工作来之不易,那时公司不招外省员工,我这份工作是大伯辛苦要来的。再说了我就这样‘逃’回去了,面子上也下不去,所以心里想,就再坚持坚持吧。”
“白天跟师傅学,晚上看书,生活并不觉得无聊,反倒觉得很充实。”
6年里,不断有人问他,就跟在师傅后面做电工,没有想过自己的未来吗?会不会觉得就这样干,很没前途?他只是摇摇头,“每天,我想的更多的是如何把领导布置的工作做好,我这个岗位来不得半点马虎。至于升不升职,对我来说不重要。我觉得把眼前的事情做好了,也是一种人生。”
电工班长一干就是12年
坚持6年后,1994年王兴柱正式当上了班长。
“1995年,当时的项目经理替我报名参加水电预决算上岗培训,其实这对我一个初中生来说,听课都累。于是,每天下班后,我就窝在家里看书,后来老师一张嘴我就知道要说什么了,那时候我天天晚上去学校报到,不懂就问老师,几乎所有老师都认识我了。最后,一举通过了全国统考。”
一直到现在,王兴柱仍然是电工班长。在做班长的12年里,他没有因疲倦而放松过自己,1997年到1999年,带领班组完成3个重大工程的电气安装,其中的杭州游泳健身中心工程更是获得了国家建筑业质量最高奖——“鲁班奖”。也因此,荣誉滚滚而来,1998年、1999年被评为西湖区十佳外来青年,200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2005年被评为杭州市“创业新星”,最近一次是今年被评选为全国“知识型”职工。
“19年来都在一线辛苦工作,和其他升职或创业的同伴相比,有想过离开吗?”我后来问他。
“没有,我的目标仍是踏踏实实做好眼前的每一件事。我也想告诉如今在杭打工的年轻人,不管社会如何发展,心里依然留些单纯好。不要抱怨生活、不要忌讳语言障碍、不要害怕技术不硬。不断学习,多和他人交流,我们新杭州人都能成功。”
短短一个半小时,报告会结束了,一大群外来务工青年还围着讲师团成员问个不停。他们的眼神里透露出渴望与向往,“前辈”走过的路都很坎坷,这也是他们即将面临的人生。
接下来,新杭州人讲师团还将作巡回演讲,如果各公司有需求,可以向杭州团市委申报,咨询电话870276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