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9年“寄龄”的小永想做个好哥哥
这个之前不会说话不会走路的孩子,如今已在正常学校读六年级
谢谢你,给我一个家
本报记者 黄莺 杨茜 本报实习生 茅晓楠/文 杨晓轩/摄
(上接A1-1版)寄养家庭里的孩子,都不是完全健全的孩子。这些残缺的天使,原本没有家。而他们与临时妈妈、临时奶奶之间的故事,真实,有时甚至琐碎,但无论是孩子还是临时父母,都收获了世间最难得的真情。
寄养,并非福利院孩子的最终归宿,如果有可能,被领养才是他们最好的出路。
想成为寄养家庭,要满足一定的条件:有寄养服务机构所在地的常住户口和固定住所,有稳定的经济收入,家庭成员关系和睦,无犯罪记录、无不良生活嗜好、无不利于被寄养儿童成长的疾病,身体健康,具有照料儿童的能力和经验,能够为残疾的被寄养儿童提供矫治、康复训练,能保障被寄养儿童的人身安全,等等。
如果你想为福利院的孩子送去一个家,想成为寄养家庭,具体可向杭州市儿童福利院咨询,电话85249063。
临时奶奶郎凤娥
她给这个脑瘫孙子最朴实的爱
希望孩子将来能去个好人家
如果不是康复点放寒假,58岁的郎凤娥日子过得很有规律:
早上6点半起床做饭,一份给亲孙子阿浩,一份给暂时寄养的孙子阳阳。
8点,带阳阳到康复训练点,训练两个小时。
接着,回家做饭,11点开始喂阳阳吃饭。
下午1点~3点,继续带阳阳去康复训练点训练,之后回家玩一会儿,阳阳总是要骑扭扭车,这是他最喜欢的运动。
5岁的阳阳,是个脑瘫儿,一年前刚来到郎凤娥家时,坐都坐不稳,现在已经会用脚尖踮地慢慢往前挪了。
然后做晚饭、喂晚饭,让阳阳和阿浩一起玩一会儿。阳阳喜欢画画,虽然在大人看来,他画出的一个又一个的圈圈,实在太抽象了,但这并不妨碍他跟着阿浩学习拿画笔。了不起的是,阳阳握笔的姿势很准确。
到晚上7点半,上床做一会儿推拉运动,然后就该睡觉了。很多时候,阳阳都要赖在凤娥奶奶的床上,不愿意回自己的小床。
郎凤娥说:“以前最怕给阳阳穿矫正鞋,一穿这个鞋子,孩子就哭,孩子一哭,我就心软,但是不行,老师说一定要穿矫正鞋把孩子绑在特质站板上站三十分钟,这才是对孩子好。”
“后来慢慢的他不哭了,我也就高兴了。”郎凤娥特别朴实,对老师的命令执行得一丝不苟。她也琢磨孩子的心理:孩子喜欢热闹,人一多就笑个不停,见人也会喊“奶奶、爸爸、妈妈、姨、哥哥”。
郎凤娥和全家人付出的关怀,从一个个细节里就能看到。
孩子没法带出去洗澡,就买来浴霸在家里洗;孩子喜欢人多,专门安排了晚饭后的家庭时间,让阿浩陪阳阳画画、写字;改制了孩子吃饭的高凳,让阳阳慢慢学会自己吃饭——台板上挖一个洞,专门放碗,加了三根绳子,保障阳阳的安全:第一根绳栓在凳子和桌子间,防止凳子摔倒;第二根绳把阳阳绑在椅背上,让他能坐得住;第三根绳用来固定阳阳的腿,防止他滑下椅子。
“阳阳其实很聪明的,我就希望他好得快些,我头一个孩子是被领养走的,现在很好,我希望这个孩子以后也能去个好人家。” 郎凤娥的心愿很朴实。
临时妈妈季连凤
照顾过8个孩子
最痛苦的是离别
下午2点,茜茜晒太阳的时间到了。
港南村村民季连凤抱着茜茜走到阳台上,邻居也凑热闹坐在一起聊天。
茜茜2周岁,白白嫩嫩的,眼睛特别大,挺可爱。她患有唐氏综合症,刚来季连凤家时,情况很不好,完全没有肢体功能。在这个家里待了13个月,现在已经能够正常走路了。
“抱!”茜茜张着嘴巴,伸开双臂,冲着季连凤喊。
60岁的季连凤脸上笑开了花,宠溺地抱起孩子:“阿茜乖。”
茜茜是她带过的第8个寄养孩子。2004年至今,她算得上全镇“最霸气”的寄养家庭。前面7个孩子,全都被人领养,还有被领养到美国和西班牙的。
说起经验,季连凤只有一句话:“当自己的亲骨肉养。”
季连凤以前务农,后来家庭条件好了些,就把地承包给了别人,她也闲了下来。刚开始接触福利院的这些问题孩子时,她非常不适应。孩子需要全天照料,就连晚上睡觉也不安宁。毕竟年岁不饶人,她很疲倦。每天坚持带孩子去康复中心做康复训练,回来还要继续忙碌:教导、玩耍、喂饭、洗澡……眼看着孩子的情况一天比一天好,季连凤觉得,自己的付出是值得的。
可每当一个孩子情况好转,和家庭培养出深厚感情的时候,孩子也就到了被领养走的时候了。
对季连凤来说,最痛苦的就是分别。这种痛苦已经重复上演了7次。在茜茜之前,有个男孩坤坤,在家里寄养了9个月。坤坤智力有些问题,但很听话,在季连凤的照顾下,不仅学会了走路,嘴巴也很甜,特别招人喜欢。
坤坤后来被领养,走的时候,坤坤一直哭,季连凤也成了泪人。坤坤走后,她吃不下饭也睡不好觉,想起孩子,就躲到一边默默流泪,过了好些天才缓过劲来。
为了转移注意力,季连凤又寄养了一个孩子,就是茜茜,是寄养时间最长的一个。
“好点之后,又要被抱走了。”季连凤的脸上闪过一丝黯然。
已有9年“寄龄”的小永
谢谢你给我一个家
我想做个好哥哥
14岁的小永寄养史长达9年多,曾在两个寄养家庭生活过,现在在正常小学读六年级,成绩还相当不错, 门门功课都是90多分。谁能想象,曾经的小永不会走路也不会说话?
小永在第一户寄养家庭云仙妈妈家生活了9年。在第二户寄养家庭宏仙妈妈家生活了近1年,在这个家里,他还有个9岁的寄养弟弟聪聪,聪聪不太会写字,也不大爱说话,小永会很善意的充当沟通桥梁。
两个孩子身上穿的是福利院新买来的冬装,脚上的皮鞋是妈妈买的。小永会很甜蜜地抱怨:“他们带我去逛街,我不喜欢,但是我喜欢他们给我买书。”
小永爱看书,逢年过节最想要的礼物就是书,从上一个寄养家庭出来,他收得最好的行李也是书,“我最最喜欢读书了。”当记者要求他推荐一本最喜欢的书时,他一口气写下三个书名:《第七条猎狗》、《双面猎犬》、《雄狮去流浪》,还说喜爱程度排名不分先后。
宏仙妈妈指着小永的手“训”两句,抱怨说:“晚上衣服脱掉了,手还要伸出来,一定要看一会儿书,冻疮长成这个样子,说都说不好。”
小永说:“ 我有时也会想想爸爸妈妈(指亲生父母)在哪里,也想过他们为什么不要我。我知道,因为我有病,他们没办法,养不起我。如果我在上幼儿园之前就能恢复得这么好,应该就能被领走了,但是现在我都读六年级了,应该没有人来领我了。”
记者问:“你想有个自己的家吗?”
小永顿了顿说:“我已经有家了,这里就是我的家。我现在也很好,我可以帮忙照顾弟弟,教他写字,他闹哭还能管管他,妈妈说我是好榜样,但我只想做好哥哥。”
小永的停顿,让记者和同行的杭州市儿童福利院寄养中心主任李冬兰都觉得很心酸。
李冬兰可惜地表示:“小永送来时已经快6岁了,恢复以后已经错过了最佳领养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