擅画美人的油画家小时候真欠揍
偶然翻出的童年日记记录:出生于80年代末,90年代初在弄堂里“称帝”
他借日记说:烦闷时,与曾经豁朗的自己对话,轻松一笑
本报记者 章咪佳
不久前,有一条好玩的信息在朋友圈传播,是上海画家潘溯推送的一篇文章:《九零年代弄堂小霸王潘小玉》。
潘小玉就是小时候的潘溯。1993年至1994年间,潘溯还在读小学一二年级,文章其实就是小学生日记的集锦,画家当年原汁原味的手稿。
潘溯的油画作品曾经发表在钱江晚报承办编辑的双语杂志《文化交流》上,在此之前,编辑部对他的认识是:擅画美人,是个小胖子。
读过他的这些日记后,办公室的人各有各的笑法:咯咯痴笑,人仰马翻,泪流满面,但一致认为7岁时的潘小玉,已经是一位“哲学家”。
潘溯说:“这些童年日记提醒我,无伤大雅之时,何不索性调皮一下,这是对心灵最好的慰藉。”
但愿你也能从这久违的快乐中,获得能量。
“潘皇帝”
日记本是潘溯偶然从仓库里一堆上世纪90年代的零碎文件里翻出来的,本子都已经泛黄了。
头几篇,写的是每个小朋友都写过的“我的理想”。
“七八岁时,老师套路我们轮流说说长大后想干什么,同学们套路地说‘科学家、医生、警察、律师、画家’,每一个都是高大上的经典职业,直到一个小姑娘说:‘想成为卖大白兔奶糖的人’。这是我听过第二朴素的真诚回答。而第一朴素的应当是我的回答——‘老师,我想当皇帝。’”
称帝这样“朴素”的志愿,是怎么来的呢?
潘溯听大人说,他从刚会说话起至六岁前,一直受到当年的电视剧《秦始皇》(据考证可能是香港亚视1986版)的影响,称自己是“朕”。
他说这位“某代皇帝潘小玉”,于“公元1986年至公元1991年在位。公元1993年至公元1994年,还短暂复辟过一段时间”。
最早的“上朝”记忆,追溯到“潘皇帝”托儿班——
“依稀记得某日踏入托儿所大门时,全体同学在老师的指挥下向我三呼万岁。这老师贼得很,估计想要吓破我的小狗胆。万没想到我极淡定地回了五个字:‘免礼,都平身。’”
“潘皇帝”在位时,疆域面积并不大,整个王朝仅两条半弄堂,一间幼儿园,几户小店。
“但好景不长,1993年,我的江山风雨飘摇,父母多次劝我退位,最后的追随者是几只我7岁时养的鸡。”
这批原汁原味的文献,正“揭示了这个王朝复辟时期潘小霸王的生活状态”(潘小玉的日记里有很多别字。但是作为一二年级的小朋友,他的逻辑性和想象力让包括潘溯在内的成年人通通目瞪口呆):
比如前一天写“朕今天喝醉了”,后一天的日记里就有“案情分析”——
姑父昨天来找我喝皮酒。他是我的手下白江,但是这一次他用英mo鬼计跳跑了:“姑父古意把酒倒得很快,杯子里一半是泡沫,一半是黄色真正的皮酒,然后,他喝白色的一半,朕喝黄色的一半,所以朕先醉了。”(为保留日记的原汁原味,我们保留了文中的错别字,比如啤酒、手下败将等。)
“潘哲人”
日记翻到了1994年,“潘皇帝”从原本对世界好奇,转向了对生活的质疑。
1994年2月23日开始,潘小玉又创作了一个精彩的连载系列——《失眠解药》,这也是记者看了三四遍潘小玉日记,最喜欢的一个系列。
一开始,潘小玉做作业时,打了45个哈欠,“妈妈数完就昏睡了。”
潘小玉特别标注:“这就是我发明的灵感来源!!”
这个灵感是什么呢?来,看下去——
今天我对爸爸、妈妈、阿婆(此处省略人名若干)各打了一个哈欠,除了勇勇(注:潘小玉的猫),其他人都跟着打了哈欠,其实我对大家是打假的哈欠,只要张大嘴,看见我的人就会困,就要打哈欠,忍不住的。我的发明有很多用处。
接下来也是我最佩服潘小玉的地方,他的发明想这么用——课间操邻操的三年级小女子特别美丽,但是我对她笑,她不对我笑的。下次我对她张大嘴,她就一定会打哈欠,等我们一起张大嘴的时候,我要扔一个糖到她嘴里。
当然了,《失眠解药》这个主题连载也很完整,从提出问题到解决问题。
早在1994年,潘哲人就预言了现代人愈演愈烈的失眠症状。他老早为人类也炮制好了解药的配方,比如他想过要做一本画册,画册的每一页都是一个打哈欠的人脸。
还缜密地针对有效受众群作了调查,“但是只有人类可以使用,这对勇勇是不成功的。因为我试验过的:我打哈欠十二分钟,勇勇不困倦,后来我的下巴脱臼了。”
“哲思吓到你们大人了,这我也意外,但没办法,我当时真就这么厉害!”长大后的潘小玉有点小得意。
记者问,为什么能有如此高度?
“这个问题你最好去问潘小玉,我讲不出。”
除部分图片由潘溯先生提供,其余图片来自微信公众号“潘溯绘画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