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纯野生的还是网箱逃出去的?
给大黄鱼验明正身是件难事
本报记者陪浙江海洋大学专家到奉化桐照村买鱼,欲揭开谜底
本报记者 唐旭锋
两边耳朵上都夹着香烟,桐照村的水产老板林杰有些忙碌。门市部挤满了人,很多都是闻讯来抢购野生大黄鱼的。林杰笑呵呵招呼客人,不时进到冷库,把一条条金灿灿的大黄鱼捧到电子秤上。老板娘则忙着在本子上记录。价格是不会写上去的,因为每条鱼价格都不一样,算是一个“秘密”。
宁波奉化桐照村,有“中国第一渔村”之称。五天前,当地两组双拖渔船在东海“意外”捕获1000多斤野生大黄鱼,整个渔村都沸腾了。当第一组渔船带着36箱野生大黄鱼回到码头,甚至有人放起烟花庆祝。
一次性捕获这么多野生大黄鱼,在近几十年是件稀罕事。于是,难免有人会产生疑惑,今年怎么会“突然”出现这么多大黄鱼?会不会是从养殖箱里逃出去的?还是这些年持续的休渔和放流,东海渔业资源正在慢慢复苏?
本报记者陪同浙江海洋大学东海野生大黄鱼资源工程科研团队的成员陶震老师,开车来到桐照村为这些大黄鱼验明正身。
本报记者 唐旭锋
大黄鱼或与海洋大学的
科研项目有关
该事件报道后,本报记者接到了来自浙江海洋大学的科研团队有关负责人的电话。他说,想联系桐照村的渔老板买鱼。
浙江海洋大学的科研项目对本报记者来说并不陌生。今年6月,钱江晚报小时新闻曾以《200万尾鱼苗正在野化训练,天价野生大黄鱼能重回百姓餐桌吗》为题报道了浙江海洋大学科研项目团队开展东海野生大黄鱼资源修复工程一事。
该项目为浙江省于2019年推出的农业领域两个重点研发计划之一,旨在有效重建并恢复浙江舟山海域大黄鱼自然资源。争取用三年时间,将东海大黄鱼资源恢复到1000吨。报道也回顾了东海大黄鱼由四大经济鱼类逐渐走向资源枯竭的历史。
不过近年来,宁波、舟山的渔业部门都高度重视东海渔业的资源修复,每年增殖放流大黄鱼鱼苗上千万尾。而这些鱼苗,大都是从海上捕捞的零星野生大黄鱼繁殖的后代。
这批鱼已基本售出
越重的越贵
昨天下午一点,在林杰的门市部冷库里,工人们忙个不停,36箱野生大黄鱼已卖得差不多了,仅剩下几箱,留给了电话预约的客人。剩下的这些大黄鱼,大的在两斤左右,小的七八两一条。从冰块里拿出来,仍然金灿灿的,透骨新鲜。
陶震挑选了四条稍微小一点的——毕竟是拿来做科研的,个头大小并无多少影响,一一过秤,重量分别为7两6、6两、8两8、还有一条刚好一斤。“把零头抹掉吧!”林老板听说我们是买来做研究的,非常爽气,总价1350元只收了1000元。
林杰说,野生的东海大黄鱼,个头越大价格越高,像这四条鱼,一斤重的每斤要650元,一斤以下的每斤三四百元。超过一斤的,每斤则需要八百到上千元。超过2斤的,则接近2000元一斤。
来自宁波奉化区的餐饮老板冯再亨,带着宁波的两位朋友赶过来买鱼。其中一位买了40多条,一共花了8万元,另一位也买了5万元的鱼。冯再亨自己只买了两条一斤多重的,一共花了2140元。 “我是买回去自己吃的。”冯再亨说,即使是从网箱里逃出去的,至少也在海上生活了七八年时间,也算是完全野化,也算正宗大黄鱼了。
大黄鱼会是从网箱中
逃出去的吗
捕获这批大黄鱼的海域,在165渔区。林杰的合伙人、也是渔船的股东之一邬盛表示,这个渔区位于东经124度、北纬32度区域,渔船从桐照码头开过去要22个小时左右。从地图上来看,165渔区刚好在长江口渔区管理区以东,上方是韩国渔区,再东面是日本渔区。
“这片海域中日韩三国的渔船都可以捕捞。”邬盛说道。
“这片公海的大黄鱼很少,最近30多年还没有捕捞到过这么多的大黄鱼的记录。”邬盛说,小时候他爷爷出海,能够捕到很多野生大黄鱼。在他记忆中,最大的甚至有20多斤重。
“目前野生大黄鱼进入越冬期,这些鱼可能受到环境的影响,从深水区上来越冬,然后碰巧被网到了。”林杰说。
验明正身
还需要做过基因测序
陶震认为,对于林杰以及桐照当地渔民的说法,目前还需要更多的科学证据来证明。当天傍晚,陶震把四条买来的野生大黄鱼带回学校实验室,并和团队成员一起,对这四条鱼进行体型数据测量并登记后,将它们一一解剖。
“我们同时也收集了其他的几条野生大黄鱼样品,正好可以进行比较分析。”陶震说。10年前,浙江海洋大学就对野生大黄鱼做过全基因测序,最近的这些数据可以与此前的数据进行比对,由此推断它们之间是否存在亲缘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