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赋能,让基层社会治理更加智慧
杭州钱塘新区白杨街道打出数字治理组合拳
本报记者 王燕维 通讯员 扈轩 彭爽
街道工作人员在向大家介绍推广白杨钉。 |
及时处理“平安钉”上所反映的问题。 |
数字赋能,让基层社会治理更加智慧
杭州钱塘新区白杨街道打出数字治理组合拳
本报记者 王燕维 通讯员 扈轩 彭爽
杭州钱塘新区白杨街道位于城市东部,钱塘江北岸,辖区面积54.7平方公里,人口接近50万。辖区内有全市最大的高教园区、工业园区及大型的生活居住区,产业结构复杂,人口流动性大,为街道开展社会治理带来极大的挑战。在杭州打造“数智之城、宜居天堂”、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背景下,白杨街道正积极探索“平安眼”“驾驶舱”“数字钉”“数据池”等一系列科技信息技术手段,打出一套社会治理的数字组合拳。构建完整的数字化生活场景,让辖区内的企业和居民能像网上购物一样,享受基层服务的更多便利。
现如今,对于生活在白杨街道的居民来说,有事就上白杨“平安钉”“钉”一下;社区网格员们,登录“掌上办”平台上传最新网格内动态……这些都已经成为生活常态。而街道研发的全域智治平台,也将正式投入使用,推动基层社会治理进一步“智”变。
有事叫得应,
“平安钉”打通“最后一公里”
“文汇苑装修扰民,早上八点半就开始敲墙、钻孔,严重影响正常休息。”
“小区楼道里、阳台下有乱堆放的杂物,请帮忙清理一下。”
“这里有窨井盖破了,快快更换,急!急!急!”
……
在白杨街道的“平安钉”——“一钉就办”功能区中,社区工作人员每天都会接收到辖区内居民上报的各种投诉与反馈。一般来说,通过“钉”一下发送信息的居民,两三个小时内,就会收到事件协商办结的推送信息。
“‘钉’一下真的很灵!”曾经通过“平安钉”寻求帮助的大北社区文汇苑居民王先生,对处理结果和社区的反应速度都表示很满意。
作为街道数字治理系统中的一环,今年6月中旬,白杨街道开始开发“平安钉”系统。美达社区北银公寓和大北社区文汇苑作为试点小区,街道分别配备了1名巡防队员专职协助,组织工作人员入户上门走访宣传,手把手教居民下载、面对面拉人进钉钉群。
如今,“平安钉”已基本覆盖北银公寓和文汇苑两个试点小区的800余常住户。越来越多的居民,尝试着通过“你钉我办”报送物业管理、消防安全、房屋漏水和邻里纠纷等信息。
白杨街道相关工作人员介绍说,自“平安钉”试点以来已成功协调处理51起矛盾纠纷,调处率100%。“社区管理员会第一时间收到通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分类,下沉站所转办或者上报街道四个平台进行流转交办,在规定时间内进行回应和办结。”
在试点小区取得不错的工作反响后,11月起,“平安钉”开始在白杨街道的22个社区全面推广。
“我们将结合试点经验进行全域覆盖,充分运用数字化手段,使白杨‘平安钉’成为人人参与的‘宣传钉’、有呼必应的‘民生钉’、便捷高效的‘服务钉’,切实提升基层治理现代化水平,真正发挥‘居民吹哨、街社报到’的作用。”白杨街道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服务更高效,
“掌上办”让基层减负增效
“这套房子的老租户退租了,新租户已经搬进来了。”云滨社区的专职网格员吕成在日常巡查中,将掌握到的网格内最新动态上传到“掌上办”平台中。
在城市的大数据应用中,基层数据的采集和整理,是整个平台的“基石”。而很早就认识到这一点的白杨街道,就在基层工作中全面推广了“掌上办”平台。
“它就好像是我们整个信息化管理工作中的数据‘蓄水池’。街道下辖的106个网格工作者,日常工作就是负责‘舀水’——将日常走访得到的信息和数据录入,经过后台的整理和分析,为社区治理提供参考。”白杨街道综合信息指挥室负责人说,白杨街道是一个流动人口特别多的区域,有将近60%以上都是流动人口。以往,基础重复的流动人员数据采集工作,占据了网格工作者的很大一部分工作精力。
“上半年工作最忙的时候,网格内平均每天有二三十人回来,我要登记详细行程,白天收集纸质单据,晚上还要加班加点把这些数据统统输入电脑统计上报。”月雅苑社区的专职网格员王新邦说。
而现在,白杨街道借助“掌上办”平台建立了社区数据库,一方面积累汇集网格员自己收集来的基础数据,一方面承接和梳理社保、民政、公安等各条线过来的业务数据,实现基础信息变动的实时提醒,让网格工作者的居民走访变得更有针对性。
“以前我们的日常走访、排摸、填报这样的重复性工作比较多。现在这个系统打通了各条线的平台数据,房子、企业、人员的变动都一目了然,我们的社区服务工作更有针对性。”天天面对社区内居民的网格员们觉得,从数据报表的重复工作中脱离出来的自己,可以去处理治安维稳、险情处置、纠纷化解,以及为孤寡老人代办证件、代买米油、接送小孩等这些更有意义的事情。
隐患早排查,
大数据研判保社区安全
平台是基础,数据是手段,社区工作中的智治,最终要落实到为居民服务上,才是真正有意义的。
而白杨街道的基层创新智治,不仅要助推社区工作的现代化、智慧化,而且要提前风险预判,实现隐患早处理。
在这点上,白杨街道的“数字治理组合拳”中,有两个重要环节:一是全域智治平台,可以通过AI大数据,解析违规风险的出租房、关注异常高危的人员、调处长期停放的僵尸车、关怀孤寡独居的老人异常等方面;二是社会治理五色预警系统,通过分析命案、诈骗警情、交通伤亡、访源、黄赌毒、偷盗、纠纷警情、火警等社会治理八类重点事件,将五色预警评估到社区、精细至网格。
“全域智治平台启用之后,我们对社区关怀人群的关注也将进一步提升。如果某位高龄老人三天没有在小区内露面,系统发出预警提示,网格员就会上门查看。再比如,一辆外来车辆在某小区内停放超过半个月都没有进出,系统提示后,网格员也可以去摸排一下,看看到底是什么情况。”白杨街道综合信息指挥室负责人介绍说,“而五色预警平台,则可以针对火警、电诈的高发区域,给出颜色预警,为社区提供下一步重点工作方向。”
这些数字治理平台的目的,是用科技助推基层智理,让科技来做80%基础工作,让人力来完成20%。“系统通过数据分析第一时间预判,第一时间将预判结果告知所属社区;社区通过‘现场核查’来实现问题闭环,让有限的基层社区服务人员回归重点现场服务工作。”据介绍,在这次的人口普查工作中,白杨街道全域智治平台就已经发挥了重要作用。
据悉,就在刚刚闭幕的第十四届“中国智慧城市大会”和第十一届“中国物联网产业与智慧城市发展年会”上,街道的全域治理系统平台分别获得了优秀奖和2020中国智慧城市示范城市奖。
我们希望通过信息化的手段,能真正破解基层社会治理过程中普遍会遇到的‘底子不清’‘情况不明’‘数据不实’‘人员力量不足’等问题,通过‘科技换人’和‘数据说话’等方式,为基层社会治理数字赋能探索积累经验。”白杨街道相关负责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