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江晚报 数字报纸


a0002版:小时·新闻

农科院基地的厨房

农技员在地里干活暴晒
给他们烧菜要咸一点

  经常看钱报·小时新闻的读者,还记得那个“跟着记者去种地”栏目吗?对,我就是那个种地的记者,上周不小心被菜刀剁伤了手指,好久没去省农科院海宁杨渡基地的田里干活了。

  本周高温天,杨渡基地食堂开始免费提供绿豆汤。食堂外的休息区没有空调,但每天已经有免费凉茶供应了。

  午餐时间,高粱育种家邹桂花拿起两杯绿豆汤,还没吃饭,已经喝了一杯。“实在太热了。”她说,“今天早晨8点不到我就下地干活了。”

  现在高粱还没有人高,脑袋上还能透点风,等长高了,高粱地非常闷热,得超过40℃,到那时,估计得早上7点不到就下地。

  夏天,浙江本地蔬菜的淡季,耐高温的小白菜,长得倒是非常欢快。小白菜育种,到了关键时刻。中午,白菜育种团队的四位老师,脑门上、头发里都挂着亮晶晶的汗珠,他们刚从地里上来,有人就连喝了三碗免费汤。

  课题组的李必元老师说:“现在就是种菜,在做品种资源比较,这边有190个组合,我们每天都要过来吃的。”

  对,生吃190份小白菜!记者听了有些吃惊,“那中午还想吃饭吗?”

  “想吃啊,我们想吃肉!”李老师说。

  杨渡基地建了10多年,基地食堂的大师傅也深谙老师们的胃口。“夏天出汗多,要补充点盐分,这里烧菜比院里(杭州本部)要咸,口味要重,坐办公室上班的人可能还吃不惯呢!”食堂师傅说。

  最近中熟蜜桃成熟,桃子课题组的古咸彬博士,一上午都在闷热的桃子大棚里测数据、干农活。刚到食堂,古博士也是先干了一碗免费汤。

  基地都是田野,大家也没有单独可休息的地方,匆匆吃个中饭,在食堂吹会儿空调,下午1点多,古博士又要继续下地干活。中午,古博士只在食堂点了一份炒土豆、一份泡椒凤爪,盛了一小碗米饭:“太热了,人没什么胃口。”

  食堂的凉菜也是本周新增加的,昨天有泡椒凤爪和干丝黄瓜两种,记者在用餐区转了一圈,发现凉菜的点单率算是最高的。

  汗水渗透衣衫的农业科技工作者,就是这样年复一年守护着我们的餐桌。 本报记者 施雯


钱江晚报 小时·新闻 a0002 农科院基地的厨房 2021-07-16 22804633 2 2021年07月16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