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江晚报 数字报纸


a0004版:潮新闻·在浙里

在香港开一间五六平方米的小铺子
几十年间,累计向家乡上虞捐赠超1500万元

一分一分赚钱 一样一样捐东西
“小商贩”张杰的大情怀

张杰中学 刘育平 摄
张杰和孩子们 上虞区委宣传部供图
张杰在香港尖沙咀加莲威老道开的小卖铺(资料图) 刘育平 摄

  昨天,天空飘起雨丝,几株梅花开得安静,浙江绍兴上虞区梁湖街道华光村有些清冷。走到村头,提起张杰,几乎问到的人都会这么说:“我知道的,他家就在那个路口左拐。”

  2月18日,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浙江省爱乡楷模、知名港胞张杰在香港去世,享年95岁。

  一个人的离去,会留下些什么?这几天,不少人都在缅怀他,也在思考这个问题。

  位卑未敢忘忧国,年高仍重桑梓情。他出生于穷困潦倒的年代,吃苦耐劳、省吃俭用;他又生活在日新月异的国家,凭借一双手,靠着卖茶叶蛋、螃蟹等,为家乡上虞捐钱捐物、奖学奖教,迄今累计捐出1500万元。

  连续两天,本报记者在上虞寻访张杰的印迹,从大家的追忆中,听到了许多次“张杰精神”。

老宅依旧 他的故事陪伴一代代人成长

  张杰的老宅是一幢翻修过的四层小楼,颜色有些老旧,但干净整洁。外立面有“张杰纪念馆”几个字。

  朱红色的大门紧闭,树木葱郁。宅子正对的小河蜿蜒,墙面满是“爱乡楷模张杰”的故事……画像上的张杰戴眼镜,穿得俭朴而板正,目光炯炯。

  乐于奉献,为善最乐,这里的父辈们对下一代朴素的教育,就是口口相传张杰的故事。

  1928年,张杰出生在这个小村庄。幼时家境贫寒,小学未毕业,被迫外出谋生,颠沛流离。

  辗转多年,1959年他去了香港,成为食品店雇员,睡地板,做粗活。1978年,50岁的张杰在尖沙咀租下一个铺子,卖大闸蟹、茶叶蛋。虽做小本生意,此后却倾其所有,在家乡兴资助学。

  现任北京虞商联谊会会长周益华今年56岁。在他的记忆里,“张杰精神”是有来由、有轨迹、有逻辑的,穿越了40多载。

  上世纪80年代,周益华在上虞中学读初中时获得过张杰助学金。“助学金是6块钱,而我们吃饭只要1毛钱”,这笔“巨资”让他终身难忘,“我出生在农村,家境贫寒,这6块钱足够我一学期的开销,我可以饱饱吃上几十顿饭。”周益华因此发奋读书,考入中国政法大学。

  如今,这群当年的孩子都已年过半百,成为各行各业的精英。“我们各地虞商联谊会的老乡们都很团结,大家当年都或多或少受过张杰的资助,有人获得过他设立的奖学金;有人在他捐建的教学楼里上过课;还有人使用过他捐赠的教学器材……”

一分一分赚钱 一样一样捐东西

  香港这家店的小,很多人都见识过。1998年,浙江日报记者曾前往采访,坐在过道的矮凳上,有人走过,还要不时站起来让路。

  这一间门面仅为五六平方米的小铺子,秋冬季节卖河蟹,日常卖粽子、茶叶蛋等“特色商品”。赵畅曾是上虞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他向记者描述,一次赴港招商的机会见到了张杰,内心十分震撼——狭窄的楼梯口店铺,张杰煮着一个个粽子和茶叶蛋在卖,营业员就是他的子女。

  原本,张杰打算做到60岁就收摊歇业,但一次返乡的经历,改变了他的计划。

  那天,他走进上虞中学,看到没有像样的实验室和图书馆,学生们挤在昏暗的教室上课,十分难受。

  张杰的捐赠之路,是从1979年一台时价3000元的彩电开始的。上虞中学老校长谢宜灿清晰记得,“彩电送到学校后,师生都非常高兴,纷纷前去围观。”这台彩电如今放在张杰中学校内的张杰事迹陈列馆里。

  1988年,上虞中学里,矗立起一幢“张杰楼”。之后,张杰又出资建造了教学楼,让孩子们有了更明亮整洁的教室。

  不止教学楼,张杰牵挂着学生的各个方面。谢宜灿提到,张杰看到教室内光线昏暗,就捐了日光灯;怕大家夏天热,捐了吊扇;住宿环境不好,又捐建了宿舍楼;花甲之年时,子女们凑了1万元为他做寿,他却将钱捐给上虞中学图书馆,此后将做寿的钱捐出来更是成为常态……

  “他都是一样一样地捐。”谢宜灿感慨。

  一分一厘,积少成多。张杰连续几十年向家乡捐资1500万元,为上虞中学、皂湖中学、梁湖小学等学校建起了18幢张杰教学楼、32间教室、宿舍楼、图书馆等,还赠送了一批批体育器材、音乐器材、教学仪器等。

想要做善事 一块钱可以十块钱也可以

  后来,张杰经常回到上虞,走走看看,“家乡山好水好,人也亲切,听到孩子们念书的声音,看到孩子们灿烂的笑脸,我就不想走了,走进校园,看到孩子们读书,心里很高兴,觉得我这辈子没白活。”

  去年8月,上虞乡贤研究会会长陈秋强特地去香港参加了张杰先生95岁的寿宴,这是老先生一生中唯一的生日宴,也仅仅是家人和几个好友聚聚。陈秋强说,如今斯人已逝,“他有四女一子,儿子做生意也很成功,他们非常支持父亲。”

  陈秋强一直为张杰的大爱传奇人生感动,这几年也成为了张杰事迹与精神的记录者和传播者。在陈秋强看来,再提“张杰精神”,也是因为他的平凡之处,每个普通人都能像他一样,想要做善事,一块钱也可以,十块钱也可以。

  “他心中有大家。”张杰奖学金获得者、张杰中学初三学生曹炜飞,用一句话向我们概述了她理解的“张杰精神”。她也听妈妈说过,自己就读的学校为何以这位张爷爷命名。

  “老先生秉持教育强祖国强这朴素的道理,我们也一直感佩老先生这种大爱、高尚的人格。”周益华说,他们成立了助力学子成长发展的项目,希望将张杰的精神传承下去。

  赵畅认为:“一个国家、一个社会,能够选择向平凡人致敬,这个国家这个社会,必定是有前途的,因为道德情操、理想追求、价值导向,早已被内化为一种自觉而无可替代的行为。从这个意义上说,今天我们悼念张杰先生很有必要,重提‘张杰精神’也永不过时。”


钱江晚报 潮新闻·在浙里 a0004 一分一分赚钱 一样一样捐东西
“小商贩”张杰的大情怀
2024-02-21 26661916 2 2024年02月21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