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江晚报 数字报纸


a0016版:潮新闻·健康读本

无需家人陪护,也无需单独请护工?

被热议的“无陪护病房”
浙江也有医院在探索

  本报记者 吴朝香

  通讯员 杨陶玉

  家有病人住院,不需要家属陪护。这样的模式,你怎么看?最近,福建、天津多地医院的“无陪护制度”引发热议:取消护工、医院统一陪护。有人为这些举措点赞,也有人提出疑虑。

  其实,无陪护病房,浙江也有医院一直在探索、推行:无陪护病房是不是取消护工?护工费用要如何分担?针对这些问题,钱江晚报记者在省内多家医院进行了走访。

  这样的无陪护,家属觉得真轻松

  一直以来,患者照护都备受关注,有一个说法是:一人住院,全家受累。

  阮女士对此深有感触。去年年底,她公公因为心脏疾病住院,手术后,因为子女都要上班,只能请护工陪护,一天240元。

  “过年时,很多护工都回家了,找不到人。我们一家4人轮流去陪,24小时轮班。”这个春节,阮女士过得疲惫不堪,但又庆幸,“幸亏人多,人少都不够用。”

  贺女士的经历更加波折。去年10月,她70多岁的父亲突发脑部疾病,一直反复就诊,住院治疗,在请护工这件事上可谓历经波折。

  “我们兄弟三人,三个家庭,都在工作,没有办法自己在医院陪护,只能请护工。到目前为止,前后换了7个护工,每个月的护工费用8000多元。”

  和费用相比,贺女士觉得最大困扰是护工难找。

  “要找男护工,有力气,比如检查、转运时,能帮忙把人从床上抱下来。另外,老人带有鼻饲管等,护工要有丰富的照料经验。”

 这半年多来,贺女士请的护工中,有的在照护工作中突发疾病,有的突然要回老家,还有的照料不周,一度影响到老人的恢复。

  5月13日,俞女士的妈妈从浙江省人民医院出院,“我妈是恶性肺结节,5月初做了手术,术后两天是住在心胸外科、心脏大血管外科的无陪护病房,家属不用陪,体验蛮好的。”

  俞女士所说的无陪护病房是心胸外科、心脏大血管外科重病室,它并非是重症监护室,而是在心胸外科普通病房中开辟一个独立区域,收治病情相对较重的患者,主要以手术后的重病患者为主。

  钱江晚报记者在心脏大血管外科重病室看到,病房不大,10张病床,里面的患者大多带着管道:高流量氧罩、引流管等。病房是封闭式管理,3位护工24小时轮值,在护士的指导下协助患者生活照护。

  “我妈在里面的时候,我们不用陪护,白天晚上都不用,就是每天下午在探视时间内去探视。刷牙、洗脸、吃饭,都由里面的护工负责。” 俞女士说。

  在俞女士看来,这样的陪护方式为家属节省了时间和精力,“如果自己陪,还要请假,关键是手术后几天,很多照料还挺专业的,我们就是小白,完全不知道要怎么做。交给他们更专业。”

  除此之外,和自己请护工相比,俞女士觉得省去了自己去招人的麻烦。

看似折中的方式,需多方统筹

  其实,早在2015年,作为卫生部确定的全国68家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试点单位之一,浙江省人民医院就推出“示范病区”,探索无陪护模式。

  心脏大血管外科这种模式,多位护工协助护士照料多位患者,护工费用由家属分担。家属每天有固定的探视时间,其余时间,原则上,家属不能进入。

  “我们是一天110元的护工费,类似是病区的几位患者家属一起分担这个护工费。”对于这个价格,俞女士表示自己能接受,“一对一的陪护一天要230元左右。”

  葛俐俐介绍,这种模式下,护工和第三方公司签约,要进行培训后才能上岗,而且培训日常化。

  一般来说,患者在重病室内的住院时间长则一周,短则两三天,基本是术后病情稳定后,转出到普通病房,家属可视情况,自己陪护或者独自聘请护工。

  无陪护病房的探讨由来已久。2023年,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中医药局印发《进一步改善护理服务行动计划(2023~2025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提出医疗机构可按需聘用医疗护理员,改变由家属聘请护工护理患者现状。

  钱江晚报记者在采访中,多位业内人士都提及,无陪伴病房面临的关键问题之一就是护工费用如何分担。

  “从家属角度看,一天的护工费用确实不低,但如果全部都由医院承担,也是很大的一笔开支,长远来看,不是很现实。”一位长期从事护理工作的人士表示。

  得到俞女士认可的浙江省人民医院心胸外科的无陪护病房模式,属于在多年探索中,找到的一种“折中”方式:病情类似的患者集中管理,由多位患者承担护工费用。

  “这需要医生、护理人员从总体上进行统筹。” 葛俐俐解释,所有的照护模式都要基于一个前提,确保患者安全。在这个基础上,对患者病情、照护等级等进行评估,程度相同的统一管理,才方便一对多的照护,从而最终减轻家属负担。

  除了浙江省人民医院,根据此前公开报道,嘉兴市人民医院、浙江安吉县人民医院、安吉县中医院等都在探索无陪护病房。

  2022年,安吉县人民医院康复病科推出无陪护病房,一对一模式下,护工每天费用200元,由家属承担。目前,真正的无陪护率在70%左右,这在医院各个病区中算是比较高的比例。

  “还是有些家属,提出要自己陪护,当然,原因是综合性的。但如果不用承担护工费用,这个比率应该会提高。”安吉县人民医院康复科护士长金燕坦言。

  护工难招聘,招人是常态

  而早在2020年,针对政协委员在浙江省两会上提交的《关于在全省推行“无陪护”病房的建议》提案中提及的:“将患者的陪护费用纳入医保,给予一定比例的报销”,浙江省卫健委在答复中曾表示:虽然“无陪护试点病房”满足了部分病人及家属的需求,但是每个患者病情、需求、家庭经济状况均不同,且生活照护、辅助活动等生活服务不属于医疗活动,无法作为医疗服务项目立项和定价。

  从另外一方面看,护工费用如何分担,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到护工群体的收入。潮新闻记者在走访中发现,一些医院自身聘请的护工收入,每月在四五千元左右,如果是家属承担或者共担的,月收入达到七八千元。

  实际上,在护工队伍建设上,不少医院都遇到一些难题。

  “最大的问题是护工年龄群体偏大,基本都是五六十岁。” 金燕说。

  浙江省人民医院负责护工管理的相关人士也表示,目前的护工人员50岁~60岁为主,90%为女性,90%为初中以下学历。

  另外一家医院的护工管理负责人的感受是,“很难招到人,我们常年在招人。”


钱江晚报 潮新闻·健康读本 a0016 被热议的“无陪护病房”
浙江也有医院在探索
2024-05-20 钱江晚报2024-05-2000010;钱江晚报2024-05-2000012;钱江晚报2024-05-2000008;钱江晚报2024-05-2000011;钱江晚报2024-05-2000013;钱江晚报2024-05-2000014 2 2024年05月20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