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江晚报 数字报纸


a0013版:潮新闻·文娱

茅奖获得者孙甘露来浙大当“驻校作家”,第一堂课他直截了当:

写作不是技术,而是生命的历程

孙甘露在讲座现场 图片由浙江大学提供
孙甘露作品《千里江山图》获第十一届茅盾文学奖

  “上海和浙江距离太近了,应该说‘推开窗’就能看见了。上海与浙江的文学也应该有更密切的交往。”5月28日晚,茅盾文学奖得主、华东师范大学中国创意写作研究院院长孙甘露受聘成为浙江大学驻校作家。

  拿到聘书还没捂热,孙甘露就给现场的浙大学子们上起了第一堂文学课,谈了谈他对“写作”的理解。

驻校作家,主要以讲座形式授课

  浙江大学“驻校作家”计划,是由浙江大学教育基金会沈善洪基金与浙江大学文学院主办、浙商创投公司提供资助的一项活动。重点聘请有着深厚文学造诣和广泛社会影响力的作家进驻浙大校园,开展系列教学和科研活动,以期活跃校园文化氛围,提升浙大的社会影响力。

  浙江省作家协会党组书记、副主席叶彤在现场致辞中表示:浙江大学的“驻校作家”计划既是一项独具特色的文化“金名片”,也是一道扎根高校的文学“风景线”。浙江大学和孙甘露老师的“双向奔赴”必将碰撞出灿烂的文学火花,为新生文学力量的诞生厚植成长沃土。他期待浙江与上海、作协组织与高校等各方联动,进一步强化区域协作和校地合作,共同为新时代文学事业繁荣发展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驻校作家是一个柔性的制度,2018年是第一届,驻校作家是麦家,第二届(2019年)驻校作家是王安忆。由于疫情的原因,今年重启第三届,邀请了孙甘露老师。”浙江大学党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傅方正介绍说。

  你可能会问,驻校作家和作家进校当老师,有什么区别?

  浙江大学教授翟业军表示,驻校作家主要以讲座的形式为学生授课,比如王安忆在浙大讲了八节文学课,集结成《王安忆的浙大文学课》出版。这次孙甘露也将为浙大学子带来三场讲座,后续会参与浙江大学的各项活动,比如今年开启的第26届浙江大学校园文学大奖赛,就是以孙甘露的代表作《访问梦境》为主题。

创作《访问梦境》,已是40年前的事情

  领到聘书没多久,孙甘露就开始了题为《写作:作者、历史与时代》的讲座,这是他在浙大上的第一堂文学课。

  聊到此次文学大奖赛的主题“访问梦境”,孙甘露回忆说:“《访问梦境》这本书是我在1986年写的,已近40年,我自己都有点淡忘了。所以我就在想,写作实际上是我们在某一个具体的时间点上所做的事情。”

  他说自己年轻时读到托尔斯泰写的“衰老,对男人来说是一种意外”时也没有完全体会,“我就这样放过去,只有当你体会到一点点衰老的感觉,才慢慢对这句话有体会。”

  孙甘露感慨,有时候他也会想,在很多年以后的某一个时刻,自己忽然醒悟了,这到底是幸运还是不幸?尤其是达到一定年纪以后,会觉得自己应该早一点明白这个道理,那个东西太珍贵了。包括青春这两个字,说起这个,他就会想起一件事:“早年我还在编报纸的时候,碰到一个细腻敏感的年轻记者,我无意中说到‘还有什么比年轻更可贵的东西’,这个女孩子眼睛一下子就红了,把我给震惊到了。”

  在孙甘露看来,写作是一件很“重”的事,有时候写着写着,可能就触及了生活的真相,甚至连作者自己都没意识到。他提到上世纪80年代韩少功翻译的《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意大利当代作家卡尔维诺也论述过写作“轻”与“重”的关系,“实际上写作的经验就是我们人生的体验,极端一点说,所有写作的方法实际也是建立在你对人生的认识上。”

写故事,就是把不能讲的话讲出来

  孙甘露说自己是一个很喜欢剧集的人,也常常拿中国的电视剧和美剧、韩剧、日剧比较,比较它们叙述故事的结构、速度。他认为,这些故事的情节大同小异,包含着斗争、营救、情报传递等等,比如他自己写的《千里江山图》,其实也是一个情报传递的故事,讲了地下交通线,这在历史上是真实存在的,“这些故事最重要的部分是,你怎么样对一个人把不能讲的话讲出来。”

  他问大家,生活中有没有遇到过这种情况:有时候,你就是无法将一句话讲出来。

  在他看来,如何让不愿意接受结果的人去接受,明明越不过去但还是要突破,这就是这些作品叙事的迷人之处。看似是一个叙事的方法,实际上是一个关于人性的研究。思考写作这件事情,也有助于大家重建对人性的思考。“写作是帮助我们成长的,年轻人需要成长,老年人也需要成长。对很多事情的认知,我们必须反复学习。这个成长的意义何在呢?不仅仅是写了一本畅销书,或者获得了什么荣誉。”

  孙甘露还分享了一个小故事:“我有一位画家朋友,在数十年时间里收藏了许多作品。有人问,你当初花了那么多钱买的藏品,后来证明,有许多并没有让你收获利益,你怎么看这件事?这位朋友的回答让我非常感慨:‘我曾经资助过一个年轻人去追求他的梦想,这就足够了。’所以我在想,有时候我们的写作大概也是这样的。或许在写作这条路上,我们并没有取得什么样的成就,没有什么太了不起的成就,只是做了我们喜欢做的事情,就像杜甫直到去世后将近200年的时间,才逐渐享有了今天的名声。所以我想,写作更多的是一个人生的历程,而非所谓技术上或工作上的成果。”对孙甘露来说,写作是观察人的生命,通过写作来观察历史、观察时代,是一个生命的历程。

  临走前,孙甘露鼓励同学们:“今天我参观浙大校园,感觉真是太了不起了,我相信在写作这件事上,今天在座的各位同学一定能做得更加出色,一定会有非常杰出的表现。”


钱江晚报 潮新闻·文娱 a0013 写作不是技术,而是生命的历程 2024-05-30 26877155 2 2024年05月30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