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江晚报 数字报纸


a0016版:潮新闻·在浙里

童手童趣演绎“十里红妆”

宁波这群小学生
用黏土复刻了一场中式浪漫

学校展出孩子们的黏土作品 受访者供图

  本报讯 千工床、万工轿,朱红妆奁,绵延数十里……如此场景,浩浩荡荡,蔚为壮观,在清代至民国时期的江南一带颇为寻常,还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十里红妆”。

  “十里红妆”是宁波宁海及浙东地区特有的传统婚俗,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发端于南宋,鼎盛于清代,历史悠久,不过到了现代日渐式微,只有在博物馆和一些影视剧里才可以看到。

  最近,宁波江北洪塘实验学校的一群小学生们用黏土还原了“十里红妆”的场景:泥塑小人神态各异,圈椅提篮等陪嫁器物精致动人。

  “这些泥塑,都是我们学校的小朋友在课堂上完成的。”洪塘实验学校美术教研组长吴丹老师介绍,这是学校一门名为“红妆童创”的特色课程,已持续5年,深受师生欢迎。

  参与完成这一作品的各年级学生共有三四十人,低年级学生用的是轻质黏土,高年级学生用彩色面团进行面塑。

  “十里红妆”的婚嫁仪式十分考究,仅仅是婚典前一天,女方送往夫家的嫁妆器物琳琅满目,数量多,品类也是一应俱全。从上课观察到观点提出,再到成果展示,用了将近半年的时间。

  在课程中,老师首先需要引导学生深入观察红妆物件,了解传统文化,再利用丰富形式创新演绎“十里红妆”。在演绎的过程中,也摒弃繁杂的工艺,尽可能采用简单、童趣的表达方式。

  吴老师告诉记者,这些由学生复刻的“十里红妆”,其实并不完美,从专业眼光看,很多人物形象还是有些僵硬,但小朋友们的演绎仍带来很多不一样的东西,“你仔细观察可以发现,送亲队伍里的人物造型和博物馆里看到的很不一样,有的歪着脖子,有的闭着眼睛,看起来就很动态很可爱,让人忍俊不禁……”

  从2019年起,每个学期结束时,学校也都会对学生制作的“红妆”作品进行展示,除了泥塑外,还有以“十里红妆”为主题的折纸、剪纸等。

  本报记者 杨云寒


钱江晚报 潮新闻·在浙里 a0016 宁波这群小学生
用黏土复刻了一场中式浪漫
2024-05-30 26877037 2 2024年05月30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