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高二学生一边求学
一边追逐车轮上的梦想
这位家长说:自行车就是他生活中的那束光
本报记者 王琼 李颖
李铭希在比赛中 |
四年前国庆骑行中的一张打卡照 |
床头贴着比赛的号码簿 |
这两天满屏都是高考的话题,但漫漫人生路,人生不止于高考。
杭州人李彪刚刚陪正在读高二的儿子完成了一次了不起的挑战:李铭希以业余车手的身份参加了在河南新县举行的首届中国自行车速降比赛。
在高二这样关键的时刻还能带娃出去“疯”,这在一般人看来有点难以相信,李彪在朋友圈发了这样一条动态,他“杭州、湖北麻城、河南新县……三天的时间,(学校)请假2天,参加了中国首次速降联赛,蜿蜒的赛道,耸立的乱石,圆了一个梦想,继续在学业和训练的平衡中追逐理想”。
四年前的一次尝新,促成如今走上赛道
故事还要从四年前说起。四年前的国庆节,李彪带着当时还在读初二的儿子过了一个不一样的小长假——父子俩5天时间,环杭州骑行395公里,这是父子俩第一次长距离骑行。
四年之后,这个温暖的故事有了新的后续。
“这次比赛在海拔1000米的大别山上,整条赛道长度2.8公里,落差260米。赛前我陪着他走了一次,很多地方连走都很难,更不要说是骑着车下来了。”李彪的语气中满满都是自豪,这一路父子俩走了半个多小时。第二天的比赛中,这条2.8公里的赛道,李铭希用时3分20秒完赛,在同组近50人参赛的比赛中,拿到了年龄组第七名。
要知道,因为学习紧张,李铭希只有三次参赛经历,这次的速降赛是他第一次参加国赛。虽然这个成绩小伙子本人并不满意,但老爸李彪还是骄傲地第一时间晒出了证书。
初三、高中学习再忙,也要摸摸车
回忆过往,李彪忍不住感叹,没想到,四年前的那次突发奇想地尝新,成为人生一次新的开始。
“那次国庆骑行回来后,他有了第一辆街车,从此接触到了各种骑行的朋友,自己也研究起了各种骑行的知识和技术,”李彪说,他眼看着儿子从街车到越野车,再到速降车,越玩越专业,甚至成立了自己的小车队EESIX。
对一项运动发自内心的热爱会是怎样的?
在李铭希的房间,床头最显眼的位置就贴着他三次比赛的号码簿;在李铭希学习最紧张的初三,自行车依然是他每天的训练项目;在摸不到车的高中寝室里,李铭希为了加强上肢力量,每天练习俯卧撑、哑铃、平板支撑。
“初三那时,他晚上八点半晚自习回到家,还要抓紧时间去楼下溜半小时车,有时候是在地下车库练动作,有时候是在小区里冲个坡,然后满头大汗回家洗澡睡觉。”李彪说,回来只要听到地下车库里叮叮当当响个不停,肯定是他在练车。
到了高中,因为住校,李铭希只有周末回家才能摸到车,“周末我们没有补习班,周六下午是他的时间,他想去哪里练车,我就当司机开车送他过去,他在山上练车,我在山下车里等,有时候晚上六七点回家。”李彪说。
老爸的陪伴和不干涉,是孩子最大的支持
从不给孩子安排文化补习班的李彪,被周围人称为佛系老爸。他最常被问到的一句话是:“你们怎么一点不紧张?”
“既然学习他没这么擅长,那为什么不让他开心一点?”这是李彪的答案。
因为儿子喜欢,李彪当起了专属司机,负责接送练车;因为儿子喜欢,他开始学习自行车相关的专业知识,“他关注的我也关注”,自称比小白还小白的他,现在飞轮比、避震、后档各种专业术语也是张口就来……
“其实自行车我不懂,但我能做到的就是陪伴和不干涉。”李彪说。
爸爸的放手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收获,“自行车已经成为他生活的一部分,专注玩自行车后,我发现他的专注力反而提升了,现在在班上的成绩也提高了很多。我们没有沟通障碍,父子俩的关系更像是朋友。”
也许从成绩来看,李铭希算不上是“别人家的孩子”,但这个老爸却是不少同学眼中“别人家的老爸”。
为什么如此支持孩子?李彪说:虽然我们学习普通,但生活总还是要发光的,而自行车就是他的那束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