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高考季,在端午鸣金
和孩子一起“交卷”的是高三家长们
敬全力以赴的自己
本报记者 方力 黄玉环
昨日,杭州第十四中学考点门外,考生家长用鲜花和拥抱迎接孩子 本报记者 董旭明 摄 |
端午节,正好撞上高考最后一天。
江南水乡的河道中龙舟百舸争流,浙江402个考点里学子们奋笔疾书。
这一届的高考生刚刚结束考试,新一届的高考生还未接班。新高三家长就忙了起来——所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他们要为备考的孩子寻找适合的“家”,要近也要静。这几天中介就已经忙起来了,盘点房源,接待准备租房的新高三家长。
陪读家长们的身上有很多标签,比如穿着旗袍送考的妈妈,求的是“旗开得胜”;比如拿着粽子的爸爸,盼的是“高中”……
通过采访刚刚结束“最后一战”的陪读妈妈们,高三家长真实的一年呈现眼前。
他们确实有很多独特的仪式感,除了前面讲过的“旗开得胜”“高中”,还有配套着端午龙元素香包的“鱼跃龙门”或“化鱼成龙”,日常会在家里摆放代表“一举夺魁”期盼的向日葵,表达“放轻松”心态的绿松植株。
这些表象背后是家长比孩子还要忙的日常,工作承压和家务繁琐两者得兼顾。
高三一年,对孩子而言是滚烫青春里沸腾的一章;陪读一年,对家长来说也是人到中年最煎熬的一页。高考家长也陪着孩子经历了首考、一模等,感受了成绩出炉时的心情过山车。这一年,一家人都足够努力和勇敢。
作为“过来人”的高考家长们也给出了这样的总结——
“走过半生才悟到,相比读书成绩,能不能过上自己喜欢的人生、拥有幸福的能力更加重要。”
“高考大抵是一种经历,一个人如果想努力,什么时候开始都不晚。”
“就算高考成绩不理想,孩子们的未来依然有很多可能性。”
“孩子未来还可以考研、出国、创业,人生不是轨道,是旷野。”
高考之所以难忘,是因为这关乎奋斗和拼搏,还有汗水和别离,哪怕会有小遗憾,它依然会告诉我们什么是勇敢,什么是长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