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自动驾驶潮流
应做好充分准备
本报评论员 项向荣
近日,北京市经信局就《北京市自动驾驶汽车条例(征求意见稿)》对外征求意见,拟支持自动驾驶汽车用于城市公共电汽车客运、网约车、汽车租赁等城市出行服务。立法保障自动驾驶汽车的上路,意味着自动驾驶汽车的商业化运营已近在咫尺。
早在2020年9月,北京率先规划建设全国首个高级别自动驾驶示范区,开展车路云一体化系统关键技术验证。近来,网约车自动驾驶在重庆等城市已得到较大规模应用,反响不错。比如百度旗下的“萝卜快跑”在武汉投放后,订单量爆发,一个月达到300万单,单日单车峰值超20单。随着政策推进车路云一体化系统在全国20个城市落地,自动驾驶商用化的步伐已经加快。
一些人担心,自动驾驶商业化会影响网约车司机的饭碗,认为一旦自动驾驶网约车赛道完全打开,势必让网约车司机陷入内卷,导致没单可接。这种担心有一定道理,但从更大范围来说,社会生产效率的提高会增加社会总体就业机会,无人驾驶行业的成熟会带动相关行业发展,从而增加社会整体的就业机会,促进社会的整体经济发展。
还要意识到,自动驾驶带来的将不仅仅是新的经济增长机会,更是社会秩序与社会面貌的更新。可以预料,自动驾驶一旦全面铺开,因为都是精准接单,依据算法选择最优路线,对于改善城市道路交通拥堵大有好处。
当然,要特别说明的是,正因为自动驾驶汽车对交规非常尊重、接单非常精准,对过于追求速度或有紧迫时间要求的乘客可能存在违和的一面,这就会对每个人的行为提出更多、更高的要求,比如提前规划时间、精准等候等。公众应加强对自动驾驶技术的了解和接受度,共同推动智慧城市文明城市的建设。
另一方面,在自动驾驶铺开之时,社会还有很多工作要做,比如智能化基础设施全覆盖以及其他应用场景的完善,明确在自动驾驶激活状态下发生道路交通事故的责任归属等。同时,社会管理者还需要对自动驾驶冲击波下受到影响的网约车司机提供适当的帮助,如转岗技术培训等。
自动驾驶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只有做好充分准备,才能在时代潮流中如鱼得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