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北京人打飞的来浙,只为这片“绿光森林”
6万只萤火虫引来上万游客
本报记者 陈颖 文/摄
游客观赏萤火虫 受访者供图 |
游客走向“绿光森林” |
游客购买萤火虫文创产品 |
天上流星,地上流萤。盛夏,赏萤成为热门话题,浙江各个看萤火虫的宝藏地也在社交平台上不断被点赞。
7月底的夜晚,本报记者曾在杭州法喜寺附近寻找萤火虫,不过结果让人失望。在高楼大厦的城市里,萤火虫的身影越来越难觅。
现如今,人们该去哪里看萤火虫?儿时看萤火虫的场景如何才能重返?
这片森林飞舞6万只萤火虫
游客看了都说很美
7月30日晚上7点多,在距离杭州市区30多公里的莫干山云起萤光水森林,雷氏萤、穹宇萤、大端黑萤和端黑萤等七八种萤火虫正在水杉林中忽明忽暗闪烁飞舞。
林子里没有灯光,观萤的人们得根据木栈道上的夜光标识前进。黑暗中,约有6万只萤火虫在飞舞。
“太好看了。”从北京来的游客李可心说,“这场景总让人想起小时候。”
李可心和朋友专程从北京飞来浙江,就是奔着莫干山这处萤火虫人工基地来的,为此还多订了一晚民宿,“门票加住宿不便宜,但看到这么美丽的‘绿光森林’,感觉很值得。”
“这里很美,我已经三刷了。”宣女士是德清本地人,这次带着亲戚朋友七八人来看萤火虫,她说:“这是家乡的美丽经济,我也想支持一下。”
或许是因为家长们希望孩子多亲近大自然,又或许是因为萤火虫自带童年属性,不断有游客带着孩子赶来。白天较为空旷的停车场,晚上停满了外地牌照的车辆。
“今晚不算多,7月人最多的一晚来了上千人。”这片“绿光森林”和乡村民宿“云起琚”的主理人鲍红女说,“今年6月中旬开始的赏萤季,游客加起来,应该至少有1万人了。”
为萤火虫投入两百万元
这一带的夜经济受益良多
萤火虫给“绿光森林”附近的民宿带来了客流。入住后,游客们能以相对优惠的价格买到赏萤的门票。
“绿光森林”火起来后,相关的旅游产品如雨后春笋般迅速发展。以萤火虫为主题,商家推出了萤火虫写真约拍、研学游等项目,“夏日萤光市集”也上线了,设有昆虫馆、萤火虫摄影展、夏夜晚风音乐区、手工艺摊位等多个主题区,直接带动了景区周边村民就业。
这是十年前的鲍红女没有想到的。
2015年,她在民宿附近的水杉林里偶然看到几只萤火虫,便产生了一个大胆的想法——在民宿周边建立一个萤火虫复育基地。接着,她邀请生态循环专家和萤火虫复育专家多次调研,耗时三年打造出流萤成群的“绿光森林”。
“一开始,我们认为赏萤可以成为民宿增值项目,做了几年慢慢发现,美丽的萤火虫为民宿带来了客流,特别是周末,80%以上来的是亲子家庭。民宿和赏萤项目形成了良性互补。”
为了防止萤火虫栖息地的水源受到污染,鲍红女包下了水杉林上游的几十亩茶园,从台湾专门聘来的萤火虫“保育员”更是一年四季常驻莫干山。“先后投了两百多万元。”鲍红女说。
在鲍红女看来,走保护物种多样性的路子,让自己尝到了绿水青山的甜头。
保护和发展齐头并进
以后白天也能看萤火虫
在浙江赏萤火虫,丽水九龙国家湿地公园也不得不提。
“从今年统计的情况看,杭州、金华、温州、宁波……全省各地都有游客赶来赏萤。”九龙国家湿地公园运营方丽甬公司招商运营部负责人周鹏杰介绍。
2022年的极端高温干旱天气,让九龙湿地公园的萤火虫种群数量出现下滑,赏萤活动被迫关闭两年,今年重开。九龙湿地公园里的优势种群是三叶虫萤,3月末4月初进入繁殖期,这让这里成为浙江最早的赏萤地之一。
周鹏杰透露,为了保护萤火虫,实行限时、限量预约入园的赏萤政策,每天门票一经上线即抢光,线上直播全网曝光量更是突破千万。
想来赏萤的人实在太多,如何做到既能保护萤火虫又能点亮萤火虫经济,成为周鹏杰和同事们思考的难题。
在“闭关”的两年期间,九龙湿地全身心致力于萤火虫种群的保护与管理,开展了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打通了区域内小流域,提升了水质,这让园区内三叶虫萤种群逐步恢复,分布面积今年比去年扩大了17.73亩。
“我们拓展了萤火虫研学游、萤火虫文创等项目,还想以独特的萤火虫资源孵化生态产品、创新文旅活动,促进生态价值向经济价值转化。”周鹏杰举例,他们正在考虑开发萤火虫大米,“萤火虫是一种生态指标性生物,如果农田里出现萤火虫,表明农田没有打过农药,出产的是生态有机农产品。”
公园也在努力拉长赏萤季,让更多人“留”下来。一座占地约1000平方米的萤火虫生态展示馆已被列入计划,“预计2026年年底落地,会在室内营造萤火虫的栖息环境,引入不同种类的萤火虫,这样大家白天也能看萤火虫了。”
“保护萤火虫,就是保护我们的生态环境。”省农科院经济作物虫害防控室主任黄俊认为,萤火虫的经济作用主要表现在第三产业的文化、旅旅等领域,“萤火虫可以带动夜间经济,丰富旅游业态。萤火虫乐园、民宿、咖啡馆等日益火爆,萤火虫婚礼、摄影、研学等文化产业方兴未艾,这从一个侧面表现出萤火虫对产业的赋能。未来完全可以围绕萤火虫资源发展特色文旅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