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江晚报 数字报纸


a0001版:要闻

33载定格在报纸上的记忆
是我们送给孔师傅的退休礼物

倪雁强 摄
年轻的孔胜东在修车(本报资料图片)

  本报记者 段罗君

  杭州28路公交车司机孔胜东,今天正式退休了。

  很多人知道孔胜东,都是从他学雷锋义务修车开始——1991年2月23日,《钱江晚报》第一次报道了这个小伙子。

  翻开从那之后的《钱江晚报》,原来不知不觉中,我们已经记录下这么多关于孔胜东的点滴。

  33年,我们记录了这样一个平凡的人,如何把一件平凡的事做成了伟大的事。这些定格在报纸上的故事,随着时间的推移,愈加闪闪发光。

  今天,我们重新梳理这些故事,也作为送给孔胜东的一份最特别的退休礼物。

  1991年本报第一篇关于孔胜东的报道《孔胜东义务修车五载受人赞》,只有短短不到百字,这背后,却是他已经5年的坚持。

  1993年3月2日,孔胜东的故事登上了《钱江晚报》头版,标题是《孔胜东,了不起!》。

  那时,他免费修车已经七年,赢得许多赞扬,但也夹杂着质疑声。

  免费修车,有人觉得他“介呆的,钞票也不要”,有人不看好他“搞不了多长时间”,更有甚者“这人太背时”。原本在公交公司当机修钳工的孔胜东,主动要求调到辛苦且不起眼的岗位——公交28路当售票员时,有人觉得是毛头小子想出风头。

  面对质疑,孔胜东没有生气,更没有放弃。白天售票,每周六晚准时出现在修车摊,无论风霜雨雪,无论严寒酷暑。

  直到1995年2月27日,《钱江晚报》头版刊登了孔胜东写给报社编辑部的一封信,这是他第一次回应了质疑。

  缘起前一天《钱江晚报》头版刊登了全国劳动模范冯根生写给报社的一封信《理直气壮地颂扬奉献精神》,读后他心情十分激动,道出了长期闷在胸头的心里话:

  “我为什么要当售票员?因为当时公司效益较差,不少年轻人不安心工作,想‘跳槽’出去做生意,或捞‘外快’。我觉得要改变这种图安逸、图实惠的不良风气,应该从自己做起。我认为这是一个年轻人理所当然的‘价值趋向’,如果每一个年轻人都能从自身做起,兢兢业业地做好本职工作,不比享受比贡献,我们的社会风气就会很快得到改善。”

  那些质疑声,也随着《钱江晚报》的一篇篇实录报道,渐渐消失了。大家理解了他,更尊重他。

  在此后的时光里,他和《钱江晚报》的缘分一直延续着。

  2001年2月17日,孔胜东来到报社,希望“为‘小红车’提供免费维修服务”;

  2002年,大家又牵线搭桥帮孔胜东找徒弟,首要条件是“持之以恒”,不到一个月,修车队伍里便多了三位新人;

  2004年劳动节,孔胜东收到了3朵玫瑰花,送花的女孩曾在他这里修过车;

  2006年12月4日,28路公交车上,有空姐巧遇孔胜东,并向他“拜师”;

  ……

  那些温暖细节,都被一一定格在版面上,读者们也习惯了和记者一起关注孔师傅。

  2015年10月10日,报社热线接到读者电话:孔胜东修车摊上,没有见到他。

  其实这天,他去北京参加第五届全国道德模范评选表彰了;在那之前,这样的“缺席”仅出现过一次——1995年孔胜东父亲去世。

  听到读者的关心,孔胜东马上请记者在《钱江晚报》上替他真诚道一声感谢:每次“缺席”,自己都会第一时间补上……

  “开一辈子的公交车,做一辈子的志愿者”,这是孔胜东最大的心愿。日复一日,他用热心、真心、诚心、爱心、耐心感染着你我。“孔胜东”这个名字,也成为了美丽杭州的一个最佳注释。

  今天,孔胜东告别了熟悉的28路车的方向盘,但那趟爱心之“车”,却远没有到终点。

  关于孔胜东的故事,《钱江晚报》将继续关注。把平凡生活中的美好讲给你听,这正是我们这样一份报纸,始终要做,并且一直在做的事情。

  孔胜东的更多故事请看2版


钱江晚报 要闻 a0001 33载定格在报纸上的记忆
是我们送给孔师傅的退休礼物
2024-09-01 钱江晚报2024-09-0100010;27068814;钱江晚报2024-09-0100011;钱江晚报2024-09-0100014;钱江晚报2024-09-0100004;钱江晚报2024-09-0100012;钱江晚报2024-09-0100013 2 2024年09月01日 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