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夏出圈的山西古建,背后有太多默默的保护者
一朝带火靠炫酷“悟空”
日夜守护有无数“王进”
本报记者 王晶 吴馥梅 文/摄
嵌于峭壁间的悬空寺下,游客争相驻足拍照 |
王进 |
王永先 |
为了登临嵌于峭壁间的悬空寺,游客“掐点”抢票;隰县小西天山脚下的宣传海报前,一位父亲激动地给儿子和“悟空”拍照留念;大同云冈石窟景区,和佛像“击掌”拍照的游客排起长队…
伴随着首款国产3A游戏《黑神话:悟空》(下称《悟空》)的爆火,“古建大省”山西的古刹、牌楼、石窟、宝殿也开始“刷屏”。游戏中高度还原的中式古建筑成功吸引了公众目光,也让山西各大取景地的旅游热度暴涨,不少景点“一票难求”。
这些精美建筑,能穿越岁月悠长,背后都有许多默默无闻的保护者。他们用一生守护,将技艺代代传承,诸如“三代人守护一座庙”在山西不算什么稀奇事。
他,40余年没在家吃过年夜饭
他,70多岁考驾照只为去现场
今年60岁的小西天悬塑艺术博物馆研究馆员王进已经在此“驻守”了45年。每年的大年三十和正月初一是他最忙的时候,因为这是当地的“烧香高峰期”。为了看护小西天,他40多年没和家人一起吃过年夜饭。聊起大雄宝殿内的千尊佛像,他如数家珍,“不到170平方米的小小殿堂内,有1900多尊彩塑。每尊佛像的姿态都不同,可以说是‘悬塑绝唱’,绝无仅有。”
今年9月份就要退休的王进,心中仍有挂念——那便是保存在文物修复室内的500多个从悬塑上掉落的物件。在2014-2018历时5年的塑像修复工作中,已有大量构件被恢复至原位,但仍有不少无法复原,“悬塑构件一旦掉落,雨水与黄土混成的泥浆会瞬间堵住空隙,很难找到原先的位置。”
而在几百公里外的太原,75岁的“斗拱爷爷”王永先,从1972年参加工作至今,已经踏遍山西境内大大小小上千处古建现场——
一把折叠梯、一根细绳、一副卷尺,仅凭借简单的设备和保护措施,王永先就能熟练地爬梁上架“飞檐走壁”。他在梁上测量,下面的同伴则拿纸笔记录,见过佛光寺屋檐角落里被手电筒光“惊动”的蝙蝠,也触摸过应县木塔横梁上留存近千年的尘土,这就是他的工作日常。
对王永先来说,古建筑并不是冰冷的木石结构,而是饱经沧桑的“老者”。
那是1973年,山西开展对全省壁画的大规模临摹工作,王永先因此在佛光寺里待了近300天。9月中旬某天夜里,他独自走出大殿,抬头看见圆月后回眸的一瞬,仿佛看见一位白胡子的唐朝老工匠,正在殿内向儿孙传授手艺,“当时我好像穿越了千年,头顶的那轮是唐朝的月亮。”
如今,年逾古稀的王永先并没有停止“古建人”生涯。退休多年的他出现在镜头前,拍摄关于古建筑的短视频。为了能实景教学,他在70多岁的年纪去考了驾照,“‘斗拱’是中国古代建筑的灵魂,所以我用它来当网名。”他期待着中国古建筑能在更多的关注中闪耀。
文物没有高低贵贱之分
片砖块瓦,都该好好保护
“我们的古建筑受到外界关注是好事,也是迟早的事。”在山西省古建筑与彩塑壁画保护研究院院长路易看来,山西古建的“出圈”并不让他意外。他认为,古建保护与文旅发展并不冲突,重要的是不能一概而论,应区分对待,做到“一宝一策”。
像大同云冈石窟,这样的世界文化遗产单位,历经多年运营,不论是监测保护、展示利用还是公共服务,都已配备专业完善的团队,“面对激增的游客,它完全能成熟应对。”
而高平铁佛寺情况则不同。文物主体尚在修缮,并不具备对外开放的条件。路易表示,对这类古建而言,首先要完成文物修缮工作,以保护为前提,再谨慎考虑开放。
“山西是一座巨大的不可移动文物博物馆,这些古建筑就像一个个‘文物标本’,我们不可能一瞬间把所有‘文物标本’都变成可以公之于众的‘展品’,大家应该有这样的共识。”言语中透露出路易内心的无奈,一组数据也揭示了山西文物保护当下面临的困境——
截至目前,山西省共有全国重点文保单位531处、省级文保单位779处、市县级文保单位12229处、未定级不可移动文物4万余处,其中“低级别”文物占比高达97%。而不同级别文物在保存状况、管理情况等方面差异较大。
“文物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一块砖、一片瓦都有保护的意义。”路易说。
00后当上项目负责人
古建人正越来越青春
要保护好文物,关键在于传承,需要更多新鲜血液注入。
据悉,山西省自2022年开始实施文物全科人才免费培养计划,学生毕业后直接到县(市、区)及以下文物保护事业单位定向就业。今年,全省免费培养的文物全科人才由山西大学试行招生,招生计划106人,招生专业为考古学(文物全科),专业分为考古学和文物建筑两个方向。
“现在咱们院80后都当副院长了,90后成了院里核心骨干,00后有可能是一些项目的负责人,刚毕业的博士们踊跃报名院里新发布的招聘岗位……”这些都令路易欣喜,他也期待将来能有更多年轻人关注并参与文物保护工作,“文物保护队伍的建设,不仅要有好工匠,还需要建筑史、艺术史、宗教史乃至高端科技领域的专业人才。”
近年来,科技在文物保护工作中起到关键性作用。高光谱成像仪、光学相干断层扫描系统等高科技设备,能对文物质地结构、工艺信息等进行无损检测分析。而多图像三维建模、3D打印等技术手段,能高精度、快速获取文物三维几何数据,为修复工作提供帮助。
《悟空》让古建有了流量。而如何让千百年积淀的古人智慧焕发出新的光彩,始终是摆在我们眼前的重要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