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包容和自觉,化解“一刀切”
本报评论员 陈江
近日,在问政四川平台上,一则关于“整治cosplay,挽救青少年”的建言激起了广泛讨论。这一建言的核心观点在于:地铁安检应拒绝穿着奇装异服的coser(即cosplay的扮演者)乘坐。对此,成都地铁运营有限公司回复,“根据相关规定,穿着动漫服饰的情况并未在禁止行为中”。随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有工作人员表示:的确没有明确限制乘车,但也建议coser不要穿太夸张的服饰以及化夸张的妆容,避免影响其他乘客。
此前,有关地铁禁止夸张cosplay装扮的话题,曾多次引发关注。去年10月,广州地铁禁止恐怖形象进站一事登上热搜;今年1月,上海一名女孩穿动漫装乘地铁被拦下,也曾引发热议。而成都地铁的回应,体现了对既有规定的尊重,也有对公共感受的考量,为我们探讨这一议题提供了宝贵的视角。
Cosplay,作为二次元文化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近年来在全球迅速兴起,尤其深受青少年群体的喜爱。在这个价值多元的年代,cosplay成为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促进了文化交流,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因此,简单地将cosplay视为奇装异服并禁止coser进入公共场所,显然是对个体文化选择权的一种粗暴干涉,忽视了文化价值的多样性。
只是,当这种个性化的表达进入公共空间,尤其是像地铁这样高密度、高流动性的场所时,其影响便不再局限于个人层面。因此,如何在追求个人着装自由的同时,不影响公共秩序与他人的感受,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成都地铁的回应,正是基于这一考量。他们并未一刀切地禁止coser乘坐地铁,而是提出了更为人性化的建议:在乘坐地铁时尽量避免穿着过于夸张的服饰或化夸张的妆容。这样的处理方式,实则是在尊重个体文化选择的同时,对公共场所秩序的一种合理维护。这一建议既体现了对cosplay文化的理解与包容,也明确指出了在公共空间中个人行为应遵守的基本准则。
那么,如何在保护青少年身心健康、尊重个人着装自由与维护公共秩序之间找到平衡点呢?关键在于建立一种基于相互尊重与理解的共识机制。
一方面,cosplay爱好者应增强自我约束意识,在享受角色扮演乐趣的同时,也要有自觉意识,考虑自己的行为是否会对他人造成困扰。适当控制服饰的夸张程度,避免在公共场所引起不必要的围观或混乱,是每个coser应有的社会责任。
另一方面,公共场所的管理者如地铁运营方,应不断优化管理策略,既要保障公共秩序的稳定,也要兼顾不同群体的合理需求。通过设立特定区域或时段供cosplay爱好者展示交流,或提供更为细致的着装指导建议等方式,既满足个性化需求,又能有效避免对公共秩序的干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