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购药,千万不要轻信虚假宣传
阿姨网购降糖神药,竟然吃出肝损伤
本报记者 刘千 通讯员 荆文明
本周为全国药品安全宣传周,今年活动的主题是“药品安全,良法护航”。
网上购药,方便快捷,在互联网时代已经成为越来越多消费者的选择。但是,药品毕竟是特殊商品,网购药品的安全性是重中之重,要是轻信虚假宣传,从无资质的商家或者个人处购买药品,或是买到的药品包装破损等等,会存在潜在的用药安全风险,威胁身体健康。
近日,潮新闻·钱江晚报记者从杭州市西湖区市场监管局了解到,今年,该局已接到多起因网购药品轻信虚假夸大宣传而引发的用药安全投诉。
“一些不法商家采用夸大产品功效、隐瞒药品副作用、虚构用户评价等手段,误导消费者购买药品,此类药品容易引起不良反应,损害身体健康。”杭州市西湖区市场监管局药械科副科长鲍春晖提醒,遇到夸大功效的广告,往往安全风险较大,消费者购买药品需认准“国药准字”文号,并通过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官网核对药品批准文号后理性购买。
鲍春晖还提到,还有不少商家会明示或者暗示,保健品或者食品中含有的某种成分有药品的功效,“把食品和保健品当药卖,这其实是虚假宣传,很多消费者被误导,买回家之后发现根本不是药,延误了病情。有的确实起到了很好的效果,但是风险更大,因为往往里面非法添加了某种药物成分。”
今年年初,西湖区的蒋阿姨(化名)在手机购物平台上搜到一款对控制血糖有神效的“药”,评价详情页的真实用户图片,更让她深信不疑,一次性下单买了半年的量。吃了几个月后血糖降了,她就兴冲冲地去推荐给亲友。
女儿觉得蒋阿姨不太对劲,便检查了产品外包装上的说明,发现只是个普通的食品,“那怎么有功效呢?”女儿在线咨询了内分泌科医生后才知道,这个效果可能源于当中加了临床禁用、慎用的、对人体有损伤的药物,而且为了立竿见影,往往是大剂量添加。在医生的建议下,蒋阿姨去做了肝功能抽血检查,果然,转氨酶升高,肝损伤了!
类似的案例还很多。鲍春晖说,老年人和慢性病患者治病心切,对互联网信息的辨别能力相对较弱,更容易掉入虚假宣传的陷阱。“应科学用药,不偏听盲信宣传,其中处方药必须经医师问诊开具处方、职业药师审核,按医嘱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