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江晚报 数字报纸


a0003版:潮新闻·人文读本

文章导航

浙南深山冷庙因“悟空”爆火
它是古建筑专家眼里的不解之题

为何叫它“电冰箱”

重复了三遍的单拱素枋 图片由周淼提供
时思寺大殿 视觉中国提供

  本报记者 章咪佳

  周淼至今对14年前丽水景宁时思寺之行念念不忘。

  这位建筑史研究者、浙大城市学院建筑系主任,曾在2010年,跟随导师团队到时思寺考察,当时他还在东南大学建筑研究所读博。

  当时,时思寺只是藏在浙南深山里的一座村庙,鲜有人知,但却是专业人士眼中的热门,长期引发学界和古建筑爱好者热议。

  全木构样式、白色编竹夹泥墙、重复三遍的单拱素枋……这座古寺跟当下飘扬着各色导游旗的古寺名刹走的是完全不同的画风。有些人甚至误以为是日式建筑——其实这是中国唐代兴起的典型建制,后世消失了。

  也许,就是时思寺的神秘气质与《黑神话:悟空》里的盘丝洞无比契合,游戏中参照了寺中的大雄宝殿和梅氏宗祠的建筑样式。

  《黑神话:悟空》上线后,时思寺火了,游客暴涨,山路上盘旋着一辆辆游览接驳车。周淼还记得,当年团队一行赴时思寺,先在丽水坐大巴到景宁,再换乘中巴到大漈乡,大约要经历2个小时晕眩的车程,才来到藏在密林清泉环抱之中的时思寺。

  时思寺是当地梅氏家族的家庙,选址在水流出大漈村的水口宝地。这样一座庙,它的古风样式哪儿来的?为何采用出檐四跳这样隆重的建制?关于它的断代,为何学界至今存在不同的意见?

  古建筑学家称时思寺为“电冰箱”,它完整保存了几百年前的建筑规制。而且由于样本不足,学界目前关于时思寺的考证和研究都无法形成完整的解释,它如何形成这样的结构和形制,还是一个未解之谜。

  站在寺院外部,并不能望见其中的格局。寺东有一株1500多年树龄的柳杉——原高47米(现存树体只有原来的1/2),树围4.47米,它的根部有一个树洞,里头能摆下一张十人圆桌。

  由前山门走进时思寺后,往南折过后山门才能真正看见院子:寺院整体规模不大,占地1000多平米;现存的建筑物有前后山门、钟楼、大雄宝殿、三清殿、梅氏宗祠以及马仙宫。

  2010年那一趟,周淼随导师团队考察时,通过对梁架上题记和人名的考证,判定其中的大雄宝殿为明末清初建筑,其他均为清代建筑。

  时思寺很有意思的一点是,各界对它的断代,至今仍然有多种说法,跨度大到断宋、元、明、清的全有,甚至一冲眼会认为它是一座唐代建筑,这在全国古建筑中都不多见。

  周淼说这不奇怪,“因为它长得太古老了。谁看了都不会觉得它只是一座明清建筑。”

  古建筑学者讨论的“古老”,在大殿的扶壁拱样式体现得较为充分。

  中国古建筑中的斗拱,具有承挑出檐、标示等级等意义。斗栱中的栱,有的向外挑出;有的则是扶(贴)着墙壁,构件半嵌入,也就是扶壁拱。时思寺的扶壁拱在《黑神话》中的若仙庵(盘丝洞)非常显眼——白色泥墙上,一道斗拱一道枋(单拱素枋)的组合连续重复,这是一种非常早的样式,可以追溯到唐代,而到了宋代就已经不太流行,及至明清时期的建筑上,全国鲜见。

  时思寺的这个特点会叫人震惊:“这是唐代做法?!”

  梅氏族谱中关于时思寺大雄宝殿有记载:始建于南宋,后世有多次重建、重修。但是周淼说,目前找不到充分的实物形制依据,佐证它是宋代建筑。

  至于比较流行的一种说法“时思寺是元代建筑”,有可能是一个误传。

  在对时思寺作测绘、调查时,周淼所在的团队发现一根房梁底部有题记:“原创于元至正丙申……”“‘原创’的提法,就表明留迹时并不是元代。”而大殿其他房梁上留下题记的人名,也均出自梅氏族谱,为明、清时代的族人。

  “可能以讹传讹,这条题记成了(现存寺庙)时思寺是建造于元代的证据。”

  学界判断时思寺大殿是元构,或许还有一种来源,与浙江另外两处古建筑有关联。

  金华天宁寺(1318年)和武义延福寺大殿(1317年),是浙江被普遍认定的两座元代建筑。二者的建造时间只相隔一年,在地理位置上也非常接近——但是很有意思的是,它们的样式和风格却完全不一样。

  “当时,天宁寺属于古婺州(今金华)地区,而延福寺属于古处州(今丽水)。”周淼认为很有可能延福寺就代表了当年处州以及瓯江水系一带的建筑特点。

  那么,在延福寺又看到了扶壁拱——单拱素枋的样式,重复了三遍。

  这也有可能是很多学者认为,同样属于处州及瓯江水系的时思寺大殿是元代建筑的一个横向证据。

  但是由样式作判断,目前也比较容易推翻“时思寺是元构”的说法。“越是古老的中国古建筑,斗拱的规格化用材就越大。而时思寺大殿的斗拱用材尺寸并不大。”周淼认为,从这一点来讲,现存的这座建筑不可能往明代以前更早的年代推断了。

  如果采用小飞机视角,可以看到大殿有一顶大屋檐,因为这一层屋檐的斗拱足足出了四跳。

  五台山佛光寺东大殿就是出了名的大檐建筑,檐下斗拱出了四跳。当然,佛光寺大殿用材十分大,这座由唐代长安贵族捐建的高等级大庙,出檐有近4米长。

  建造时思寺的构件用材就要小很多,但是因为出跳多,形成的屋檐也有1.92米。

  “民间祠庙建筑一般出一、两跳,出三跳的都不多见。一个三开间的村庙,一般不太可能出四跳。”周淼说。

  用斗拱一层层把屋檐挑远,象征建筑的高等级。“即便是在中原地区,如果没有机会去过所在府城最大规格的庙宇,可能一辈子都见不到出四跳的斗拱。”时思寺的四跳让周淼很疑惑,他和团队曾经到浙南温州、丽水其他地方的乡土建筑作调研,大部分现存的都是清代建筑,很少见到出三跳的斗拱,祠堂和地方庙宇的斗拱大多只出一跳或两跳。

  大殿的“四跳屋檐”成为了时思寺难以解开的又一个神秘。因为它所处的浙南地区没有相似的古建筑群体作对比。

  时思寺的“老”与“新”,可能可以从一种类似时尚下沉的角度来看。

  历史地理学名家谭其骧先生对浙江的研究曾总结出“母县理论”,以“县”的生成,作为地域开发的“替代指标”。

  “浙南长期属于大县的边缘地区,独立设县比较晚,大多在明中期以后。因此之前的发展程度应该不高。”

  学界普遍认可浙南地区在建筑上有从古制的表现,“可以参照‘礼失求诸野’的思路:随着朝代的更迭,中原或者南方的杭州、苏州等主流地区逐渐丢失了古老的建筑样式,但是在边远地区,这些形制还会保存。”

  周淼和团队曾经对浙南民间建筑作了大量调查,发现这个地区现存的明代建筑仍然保留了南宋的样式。甚至这些地方的清代中前期建筑,在样式上距离宋代规制也变化不大。“主流的样式变成了本土特色,并且得以保留下来。它们像电冰箱一样,封存了古老的样式。”

  那么时思寺是一座年代比较晚的古建筑也就不足为奇。

  但是它对于中国建筑史有非常大的补充价值,“我们很有必要关注传统文化核心地区以外的文化。地域建筑类型的丰富性、文化形态的多样性超乎想象,我们需要探寻能够解读它的方法。”

  至于这个“冰箱”里还隐藏着多少秘密,仍然需要更漫长的考证与发现。


钱江晚报 潮新闻·人文读本 a0003 为何叫它“电冰箱” 2024-09-08 钱江晚报2024-09-0800008;27078816;钱江晚报2024-09-0800007;钱江晚报2024-09-0800009 2 2024年09月08日 星期日